春分日的晨光刚漫过林家院的杏树,粉白的花瓣便簌簌落了满桌。
陈默蹲在长凳上,正用浆糊粘最后一张油纸,用十张毛边纸拼成的《靠山屯药田公约》摊开在红漆木桌上,泛着淡淡的墨香。
林英站在院门口,望着陆续进来的村民。
刘婆子拄着拐杖,怀里揣着个布包,里面是她连夜晒好的药叶标本;
阿贵跛着脚跑在前头,手里攥着块炭笔,显然是要帮着抄公约;
就连平时总缩在墙根的李老三,也扛着半筐竹条,他说要给药苗搭遮阳棚。
“都来坐。“林英拍了拍长桌,声音不大,却像敲在铜锣上。
她扫过人群,目光在老族长站着的祠堂檐下顿了顿,老人的桃木杖尖正轻轻点着青石板,一下,两下……
陈默将毛笔往铜笔洗里一涮,退后半步:“英子,你念。“
林英展开油纸,第一行字是陈默用小楷写的,笔锋刚劲:“靠山屯药田协作公约“。
她清了清嗓子,声音像山涧里的溪水,清亮透彻:“第一条,凡种药户须登记地块方位、药苗数量,由阿贵统一造册。“
“该!“王二叔拍着大腿,“上回二愣子把药苗种到我家萝卜地,差点没打起来!“
“第二条,每旬初一、十五,各户互查病害,发现烂根、虫蛀即刻上报。“林英抬眼,正撞进刘婆子的目光,老人朝她竖了竖大拇指,眼角的皱纹里全是笑。
“第三条,收成三成交集体药库,用于救急病患。“林英话音未落,人群里响起抽气声。
李老三挠着后脑勺:“三成是不是多了?我家那两垄......“
“不亏。“刘婆子颤巍巍站起来,她咳了三年的背挺得笔直,“我喝了三个月集体药汤才好利索!上回柱子家娃发烧,喝了半副药就退了,这药库,是救命的菩萨!“
院里静了片刻,忽然爆起一片“对““该交“的应和。
李老三摸了摸后颈,嘿嘿笑:“我就是随口问问,交!“
林英刚要念第四条,老孙头“噌“地站起来,他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腰间还系着采参用的红绳:“我加一条!“
众人齐刷刷转头。
老孙头拍了拍桌子,胡子都翘起来:“凡偷土、抢苗、谎报病患者……“他故意拖长音调,“罚其为全村熬药一月!“
“好!“阿贵第一个鼓掌,掌心拍得通红。
王二叔笑得直拍腿:“上回二愣子偷土,我家那口缸到现在还没找着!这罚得痛快!“
林英低头看陈默,他正快速在公约末尾添字,笔尖沾着墨,在纸上开出朵小花。
她朝老孙头点头:“就加这条。“
祠堂檐下忽然传来“咚“的一声。
老族长的桃木杖重重磕在地上,震得几片杏花簌簌飘落。
老人扶着门框,白发被风掀起,眼神却不再像从前那样浑浊:“祖宗规矩里......没这章程。“
林英心里一紧,她早料到老人会发难,从她带村民种药那天起,老族长就总在祠堂里敲木鱼,说“坏了山规“。
可此刻她望着老人颤抖的手,又想起昨日在后山看见的:老族长蹲在刘婆子的药田边,用枯枝在地上画着什么,嘴里念叨“这叶子该往南“。
“老叔。“林英走过去,伸手扶住他的胳膊。
老人的手腕瘦得像根枯枝,却暖烘烘的,“您看。“她指向院外,花婶正踮着脚,跟着刘婆子辨认药叶;
阿贵的小本子上,记满了各户的浇水量;
李老三的竹条已经搭起半座棚子,在风里晃出细碎的影子……
老族长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喉结动了动。
他忽然松开拐杖,伸手摸向长桌上的公约,指尖在“监督人“三个字上停住:“我......我也想种一株。“
林英转身从竹篮里取出一株药苗,嫩绿的叶子上还沾着晨露。
她把苗轻轻放进老人掌心:“您若肯当监督人,往后谁要是偷懒,您拿这桃木杖敲他。“
老族长的手在抖,他盯着药苗,突然抬手抹了把眼睛,声音哑得像生锈的门轴:“好,好。“
院外突然传来“哐当“一声,张有财踹开篱笆门冲了进来。
他的蓝布衫前襟歪着,药碾子在腰间晃得叮当响:“林英!你们这是私设规矩!生产队没批,算哪门子章程?“
林英还没开口,院门口人影一闪,县卫生所的医助抱着个牛皮纸文件袋走了进来,帽檐上的红五星闪着光:
“张大夫来得正好。“他抽出一张红头文件,“赵局长说了,'靠山一号'试种点正式落户靠山屯,林英同志任技术指导。这公约嘛......“他扫了眼张有财发白的脸,“视为村级协作试点方案。“
张有财的嘴张了张,像条离水的鱼,他踉跄后退两步,撞在篱笆上,药碾子“当啷“掉在地上。
林英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忽然想起昨日在晒谷场,二愣子偷偷塞给她的半块烤红薯——那是张有财家药铺前的流浪儿给的。
有些事,该翻篇了。
日头偏西时,长桌上的公约已经签满了名字。
林英收齐最后一份,抬头见陈默正蹲在墙角,往小本子上记着什么。
她走过去,看见他写:“春分日,签约十八户,药田共计三十三亩。建议:扩地十亩,培训采收,对接县供销社。“
“想得长远嘛!“林英笑着戳了戳本子。
陈默耳尖一红,合上本子:“都是你平时说的,要让药香飘出大山。“
夜里,林家院的煤油灯还亮着,林英蹲在储物间门口,十斤晒干的药材码得整整齐齐。
她摸了摸颈间的玉坠,温温的,像块跳动的心脏。
转身时,她从空间里取出三个粗布包,分别递给等在门口的刘婆子、老孙头、阿贵。
“这是药库的钥匙。“林英指了指墙角的红漆木箱,“每户病患用药,须你们三人共签才能发放。“
阿贵捧着钥匙,手直发抖,他望着林英,声音发颤:“我娘的药......“
“我早备好了。“林英蹲下来,平视他的眼睛,“但从今天起,靠山屯的药,不归我,归规矩。“
深夜,陈默在东屋的账本上写下最后一行字,他抬头,见林英站在院里,仰头望着星空。
月光落在林英肩上,把玉坠照得透亮。
“你说......“林英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片云,“等药材种满百亩,会不会有人忘了今天这碗救命药是怎么来的?“
陈默放下账本,走到她身边,风里飘来淡淡的药香,混着杏花瓣的甜。
他望着她被月光勾勒出的侧脸,轻声道:“只要规矩在,只要你在,就不会。“
远处,阿贵的窗纸还透着光,炭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春雨落土——
他正临摹新发的《育苗图谱》,第一页画着株药苗,旁边写着:“春分种,霜降收,救命草,众人守。“
玉坠忽地一热,林英仿佛听见——山那头的千亩药田,正顶破冻土,发出细碎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