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的宋安邦就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他要上学,要当大官,要让所有像他一样想读书的泥腿子都有书可读。
任凭父母如何打骂,宋安邦就是把书捧在手上,没有纸笔就拿树枝在沙地里练字。
那位老童生所言不假,他确实极具慧根,就靠着那本破书囫囵个儿认识了字,用树枝练就了一笔好字。
然而宋安邦一直没有考试的机会,当时的陛下虽然推行科举制度,可不交考试报名费根本没有参加的资格。
宋安邦没有钱,而其他人即便有钱也不会选择考试。
考试不一定能考上,但把这笔报名费贿赂给官员,说不定还能捞个小差事。
就在宋安邦以为自己要抱憾终生的时候,宋家屯发生了一件大事。
他一个出了五服的妹妹,居然被陛下看中,十里红妆迎进宫做了皇后。
皇后可以出身微寒,可皇后的娘家却不能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子弟。
沾了这位妹妹的光,宋安邦被陛下接进京城,有了真正读书识字的机会。
宋安邦以为自己的理想抱负终于可以实现了,但没想到还是他太天真了,京城比乡下的泥塘还要脏,里面的水污浊不堪。
歌舞升平之时,倚红偎翠之间,宋安邦有些飘飘然。
就这么跟着沉沦,又有什么不好呢?
这可是从前想象不到的神仙日子啊。
“吁——”马车骤然停了下来,把宋安邦的思绪拉了回来。
“怎么了?”
“侯爷,前方道路有个大坑,奴才怕颠着您,还请您下来走几步。”车夫的声音诚惶诚恐。
宋安邦从马车上下来,看着前面的坑笑了笑,这种地面上原始的土坑,自己离开老家后就再没见过。
车夫将马车赶了过去,果然车轮轧进坑里的时候,整个车厢狠狠的颠了一下。
宋安邦快走几步,在车夫的搀扶下踩着脚蹬上了车。
苏真真不知道自己与这么重要的人物擦肩而过,正在全力加速赶往京城。
在她还没有到达京城的时候,宋安邦已经到了山县脚下。
“侯爷,自从二十年前山县守卫战后,这城里就有点儿说法,凡是从这座城经过的人,都会变得倒霉不幸。就连大军开拔,也都是绕路湖州去往边州。”车夫小心翼翼地说道。
去边州前线当然走山县更近一些,但这些富贵人家最是讲究个忌讳,还是提前说清楚的好。
宋安邦没有说话,向西边望去。当年西郡被蛮族攻破,几乎被洗劫一空。后来世家出于对地理位置的考量,以及展现对蛮族求和的诚意,并没有派人去治理西郡。
二十年过去,恐怕西郡早已杂草丛生。
而当年那一战,蛮族在山县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不得已退守回去。这么多年倒是维持了微妙的平衡,蛮族不再绕路从西边进攻,朝廷派兵增援也不走山县。
“赶路要紧,进城。”宋安邦才不在意那些个避讳,真正的贵人生怕惹上了一丁点儿脏东西,可自己只不过是个得了势的小人。
车夫得令也不废话,架着马车往城内驶去。
山县在恨生的努力之下,不像当初苏真真进来的时候满身灰。
如今城门推开,上面也不会往下掉土。
城内很干净,破损的道路也都被补全。
马车终于不再摇摇晃晃,宋安邦掀开车帘,看着眼前的场景陷入了深思。
这山县有些不对劲,看起来不像二十年没有人居住过的样子,听说当年那一战,山县所有军民可都是死绝了的。
恨生已经吸纳了不少湖州穷苦百姓,把他们暂时安置在北城,现在在带领手底下的人先翻新南城的住宅区。
姜似锦是片刻离不得恨生,从前是为了吸收他身上的龙气,现在则是单纯地想和恨生站在一起,享受士兵们的恭敬听命。
一辆马车驶入眼帘,姜似锦还以为是苏真真,兴冲冲地走上前。
“喂,你回来的挺快的呀,还弄了一辆马车。”
目光触及到车辕上的车夫,姜似锦的声音弱了下来。
“你怎么……还带回来个人?”
宋安邦只觉得这声音很是熟悉,掀开车帘,看清女子的面容之后,竟是手中一时无力,浑身的力气也跟着卸了下去。
如果说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此刻的内心,那一定是,我蹉跎半生,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你。
“阿锦?”宋安邦有些不确定,当初在别院行宫没看到姜似锦,还以为她被世家秘密处理了。
宋安邦承认自己是个小人,也承认自己是个懦夫。姜意淳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毫不犹豫地把他卖了。
宋安邦喜欢姜似锦,可想到世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未必不会斩草除根,他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只敢偷偷去姜似锦住过的地方寻找,找不到也就算了。
但是没想到还能在有生之年,遇到自己埋藏在心里的女子。
现在的姜似锦可不是以前的姜似锦,她作为胎灵时,大部分时候需要在肉身里闭目养神,对外界的感知只有一小部分。
像宋安邦和从前的姜似锦相处的日常细节,她就不知道。主要是这种情情爱爱知道了也没用。
因此,姜似锦只能认得眼前这个男人是宋安邦。
“哎哟。”李大摔倒在地上,“我脚崴了。”
恨生一脸紧张,带着两个人把他抬起来往回走。
宋安邦此刻心里眼里全是姜似锦,周遭其他声音根本不能让他分神。
可姜似锦听到了李大的叫声,几乎瞬间反应过来,宋安邦是皇后的哥哥,他肯定知道皇后长什么样子,那见了恨生不就能认出他的身份了吗?
这个人也不是什么好货色,对从前的姜似锦明里暗里各种示好,但就是闭口不提把人家娶回去。
堂堂公主之尊,我缺你这么一个人对我好吗?
姜似锦忍着心中的厌恶,为了帮恨生拖延时间,学着从前那位娴静如水的模样,轻声细语,“宋公子,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