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顾不得许多,姜朝槿下意识的将筷子伸向了桂花糕。

自母亲去世后,因着母亲生前爱吃桂花糕,因此除了偶尔赴宴时见到桂花糕,府中众人怕她伤心,根本不会将桂花糕端上餐桌。

身侧的绯胭,见姜朝槿率先夹起桂花糕,不由得神色一紧,连忙看向小姐。

只见小姐脸上没有其他的表情,只是细细咀嚼的样子,让绯胭的心提了起来。

“小姐…”绯胭刚想说些什么,就被姜朝槿的话打断。

“荣儿,府上的桂花糕味道极好,我竟觉得与别处有所不同。”

舒荣看着主仆二人见到桂花糕后如此反应,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下意识的开口解释道。

“我家的桂花糕与旁人做的,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因着家中老人年岁略大,吃不得太甜的糕点,这才将糕点中的饴糖换成了原蜜,吃起来清香极了。”

姜朝槿点点头,状若无意的感叹出声,“素日听闻江南人心思巧妙,连吃食都如此精巧,如今看来果然是不差的。”

“那倒也不是,过去江南也是没有这种吃法的,只是我听说好像是族里的一位长辈,当年为了孝敬老祖宗,研究了许久,特意改良了这配方。”

“后来还是因着改良后的桂花糕,实在是太受族中众人欢迎,这位长辈才写了方子,放到铺子里售卖,以原蜜代替饴糖的方法才在江南流行起来。”

听到这话,姜朝槿将升起的几分怀疑压下,两人安静的吃完了早膳。

如今因着水患,府外的灾民越来越多,加之城门紧闭,灾民为了生存,多次大打出手。

不过与平江府外的混乱不同,府城内仍是一副歌舞升平的平静状态。

与一心只想带着姜朝槿游玩的舒荣不同,姜朝槿走在街上,眼睛不住的打量着周围。

终于,在一家酒楼的牌匾上,姜朝槿看到了一个隐秘的图案,与她的玉章和藏宝图上的形状都尤为相似,却都在细节上略有不同。

“这家酒楼名为‘陶然居’,倒是有几分意趣,不知是否是荣儿家的产业?”

姜朝槿看着身边的舒荣,开口询问。

舒荣摇摇头,“这家陶然居并不是我家的产业,我也曾问过父亲这是谁家的产业,父亲也只知陶然居背后有高人,只是听闻陶然居的主家不在江南,其他的一概不知。”

“因着菜色极好,往来者众多,也曾有人动过歪心思,可是他们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就算没人见过陶然居的老板,众人也不敢小瞧了去。”

姜朝槿只觉这陶然居与母亲的身世有关,如今两人也逛了许久,也到了该用午膳的时候了,“既然菜色好,不如我们也去尝尝可好?”

舒荣自然点头同意,率先走了进去。

一进陶然居,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外界的喧嚣声皆已不在,只有优雅的琴声在耳畔响起。

不过姜朝槿只觉得眼前的景象有些熟悉,竟与京中玲珑阁的部分设计十分相似。

看来她想的没错,这陶然居定然与母亲有关,只是以舒家在平江府的势力,都无法查出陶然居幕后的主人,姜朝槿只觉得此事有些困难。

因着舒荣在身边,姜朝槿也不好在打探些什么,只能将此事默默记下,回头再来查看。

两人美美的享用了一顿午膳,继续沿着这条路闲逛起来,可惜姜朝槿并没有再看见其他的带有印记的店铺。

眼见已经走到了街道尽头,姜朝槿发现只有陶然居与其他店铺不同,虽然心里有些遗憾,不过因着早就想过此行艰难,倒也不算失望。

这时,左侧的一家铺子里突然出现了吵嚷之声,引得几人不由得转头看去。

只见发出吵闹声的是一家书肆,只见一男子面色惨白,身形单薄,衣服的料子虽然不错,却能明显看出是前年的花样,洗的已经有些旧了。

“走走走,赶紧走,元家已经下令,不许将书本卖给你,你再去多少家都没有用。”书铺的掌柜说完这句话,便要将男子赶走。

“可是平江府内所有的书肆?”男子的声音带着几分不可置信,颤抖着发问。

掌柜的似乎有些不忍,对着男子点了点头,本想将他撵的远远的,只是抿了抿嘴,小声的劝了一句,“若是可以,你最好还是离开平江府吧。”

男子听到这话脸色难看,却还是强撑着道谢,顾不上周围人或好奇、或怜悯的目光,而后神色恍惚的转身离开。

姜朝槿在男子回头之时,看清了男子的脸,心下一惊,瞳孔极度收缩,见男子走远,忙示意绯胭跟上那男子,自己则带着舒荣走向了书肆掌柜。

那掌柜的看见并肩走来的两人,看到舒荣的眼色,忙将两人请入书肆内。

还不得舒荣开口,这掌柜便率先说道。

“小姐可要问刚才那男子之事?”

见舒荣点头,这才缓缓开口。

“那男子是元家三房的庶子,如今元三爷病重,只怕时日无多,元三夫人眼见这位庶子将自己生的儿子压的死死的,自然有些别的想法。”

舒荣见姜朝槿有些迷茫,便对着姜朝槿解释道。

“元家也算的上是平江府里数一数二的家族,只是因着元家家训,每房只有嫡枝可入朝堂为官,自然竞争十分激烈。”

“元家共有三房,因着元老太爷还未离世,自然还没有分家,只是元家这一代也不知怎的,竟然没有一人能够通过科举,入朝为官。”

“因此眼看着元家在官场上的话语权减弱,元老太爷决定给所有儿孙同等的机会,因此这一辈的元家庶子也能跟着一起学习。”

“元家三爷这位庶子,因着在读书上有些天赋,一直讲三房的嫡子压的死死的。”

“若是元三爷一直无事,想必他定然能成功参加科举,得个一官半职只是时间问题。”

姜朝槿想到刚刚那张熟悉的脸,虽然如今还带着几分稚嫩,不过她定然不会看错,他就是她知道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