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个稍作休整,一起进宫面见了陛下。
陛下正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不知该如何是好。
别国陛下给陛下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那么就兵临城下,到时候肯定会生灵涂炭,百姓又会流离失所。
陛下看到这父子俩前来,就宛如看到救星一般。
“你们来了都请坐,现在该如何是好,朕万万没想到那个丫头居然会和什么国师联合来一招金蝉脱壳,对方就给朕一个月时间,要是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不能令对方满意,那遭殃的就是百姓了。”
裴鹤归这时候却想到一个办法。
这是唯一的好办法。
“陛下,既然对方说想要您陪她一个太子妃或者是一个爱妃,那就再选择一个和亲公主,嫁过去就好了,这回你可以从皇室旁支里挑选一位郡主,封为公主,嫁过去,不过要小心一点,别像上次一样,又让这位和亲公主跑了,到时候得不偿失。”
陛下一听,觉得是好主意。
看来也只能这么办了。
于是立刻吩咐人去把几位王爷都找了回来,让他们带着自己女儿进宫。
可是这几位王爷也是精明的很。
都是自己进宫的。
这几个宗亲王爷,在进宫之前早就聚在一起商量过了。
还在背地里偷偷的蛐蛐陛下。
“咱们自己的女儿还疼不过来呢,怎么忍心把女儿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和亲陛下也真的想出主意来,自己的女儿是病秧子,就要牺牲别人的女儿吗?”
他们到达御书房门口的时候,有一个王爷倒是挺聪明的,问了公公一句话:“福公公,你老实告诉本王,这馊主意到底是谁给陛下出的?本王倒是想知道,谁要跟本王们作对?”
这位公公左右看了一眼之后,在王爷的耳边说了三个字。
王爷脸色骤变。
这个侯爷父子真是和他们对着干。
他们几个平时都没有晚来的,怎么这回出了个这么个馊主意,这不就是把他们全都往火坑里推吗?
谁愿意把自家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和亲,今生还能不能见到还不一定。
所以这几个玩意虽然一同来到御书房外,但是他们几个对视眼都已经想到了主意。
既然陛下要单独见他们几个,那么就留一两个在这里见陛下,一两个要去侯府,找那父子算个账。
两位王爷到达侯府的时候,侯府的大门紧闭。
王爷气不打一处来,直接上前叫门。
侯府管家赶紧出来开门。
“王爷,赶紧请进。”
两位王爷,拂袖大步走了进去。
在正厅。
父子俩已经在等着了。
刚看到两位王爷朝他们走来的时候,父子俩赶紧起身迎上前去。
“是哪阵风把这两位王爷给吹来了?赶紧上座。”
这两位王爷没好气的问道:“你们这两父子真是一路货色,出什么馊主意?就你们家没有女儿吗?为什么要坑害我们家的孩子?”
一连串三个问题。
裴鹤归赶紧给两位王爷解释。
“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难道你们是想百姓因为战乱流离失所吗?”
“可是,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放在心尖尖上宠爱长大的,怎么忍心让她远赴那么远的地方去和亲?”
另一位王爷问了侯爷一个问题。
“侯爷,我们知道我们只是闲散的王爷,对于你这位战功赫赫的侯爷来说,没有可比性,那本王问你,倘若是你有女儿,然后是我们向陛下提议,让你送女儿去和亲,你愿意吗?”
这个问题倒是问住了他。
是啊,如果换做是他,他肯定也不会愿意,谁愿意把一个自己的女儿,送去和亲。
此时的皇宫御书房内。
留在御书房里的王爷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们不敢答应,也不敢违抗旨意。
陛下见他们不答应,一脸不悦,“你们到底考虑的如何?是把谁的女儿送进宫?朕的圣旨上写的很清楚,必须要是郡主,你们要是欺骗朕,后果自负。”
这两位王爷,战战兢兢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毕竟谁都不想把自己的女儿推出去。
侯府这时候来了几位王妃。
一进正厅,就开始哭哭啼啼的。
“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哦?我的女儿,我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就这么要送到别国去吗?”
一个个王妃都鬼哭狼嚎的,她们这些妇人把所有的错都归结在这个侯爷的身上。
既然陛下听这个侯爷的话,那么他们只能一哭二闹,想让这个侯爷去劝陛下收回成命。
就是她们几个王妃一起商量后的结果。
侯爷被他们哭的心烦意乱。
最后还是裴鹤归给出了主意。
“你们几位王妃,难道不知自己府中有多少位待嫁女子吗?”
这话言之有理。
自家丈夫是个什么德行?作为王妃还是知道的。
这几位王爷都是多情的种,除了有一位王妃,侧妃倒是有两三个,还有一些侍妾,所以他们所生的孩子倒是挺多的。
不过王妃只生了一位郡主。
不过其余的王妃倒是孩子生的挺多,府里热闹的很。
不过也有的王妃听不懂裴鹤归说这话什么意思?
“裴世子,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郡主难不成还能冒名顶替吗?”
裴鹤归耐心给几位王妃解释,“陛下的圣旨上写的是王爷的郡主,又不是说是王爷的嫡女,府里的庶女不是也可以的”
裴鹤归知道,一般王府里子女众多的时候,一般庶女或者是侍妾生的女儿,有的时候会记在嫡母名下,也有时跟着亲生母亲在王府讨生活,谁都想自己的女儿出人头地,所以只要这些王妃回去商量一下,不就可以了吗?
这几个王妃也不傻,一点就通了,立刻明白了。
他们其中就有一两个庶女是记在嫡母名下的。
现在经人提点,他们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不舍得自己的亲生女儿,那就只能让庶女进宫面圣,反正陛下圣旨上写的只是侯府郡主,应该不会管真的假的。
只要他们把这件事办的圆滑一些,就不会被发现了,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