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唐家小茶娘 > 第91章 幽州分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隔日清晨,山上渐渐化雪,倒春寒浸在云京城周围。

陈大郎早已起床,眼底带着些许血丝,显是昨夜未能安枕,但精神却异常的好,却毫无倦意,手里捏着一卷白笺,便急急向门外走去。

唐清欢与林傅盛睡至中午,陈大郎临走之时,早已吩咐后厨,好生招待二位。两人用过午饭后,去云京周围玩耍一番,待夜幕降至,才徐徐回了陈大郎的宅邸。

此时,陈大郎已经坐在正堂,见他俩回来,露出悦色道。

“二位可算回来了!你们且看,成了!”

一声‘哗啦’,将那卷卷轴在正堂乌木桌上铺开,手指点过其上几个朱笔圈画的位置。

“幽州三处,城东、城南、城西,皆是咽喉要地!地契、房契、雇工文书,一应俱全!”

他兴奋至极,朗朗开口道:“这沁香酥饼、唐小娘子的茶、还有林相公你那定琴居的佳酿,一并上货!”

唐清欢一时惊讶,就一天的工费,陈大郎将事务完成得妥帖。

“陈大哥,好迅速呀!何以如此之快?”

“早些时日不就给你书信,你回复说要开分号,我便想着幽州是好地处,故四处考察,恰巧这三地,当时就有铺子出租......”陈大郎开心的解释道。

“原来如此.....”

林傅盛拿起卷轴一旁的契书,细细看过。陈大郎做事果然滴水不漏,条款清晰,权责分明。他抬眼微微一笑:“陈大哥做事速度极快,让人来不及反应,就将事情置办妥当了。”

“嘿!钱财之事,讲究个落袋为安,哪容怠慢?”陈大郎搓着手,在炭火盆处落座。

“我已遣了得力人手先行赶往幽州打理。只是......那边属于蛮荒之地,不比云京繁华,更无江南温软,民风悍厉,官面上的手脚....也未必干净。咱们须得有些防备。”

唐清欢与林傅盛颔首,心中了然,这边境之地,商贸利润利厚,风险自然也更甚。

陈大郎叮嘱唐清欢,可飞鸽传书给卫城管事,可以发货至幽州。

半月之后,卫城茶货、酒酿一一送达幽州,而那边也快马传来第一封报喜信。

三店同开,生意竟是红火得出人意料。边境之城人流混杂,对江南来的沁香酥饼、茶叶、醇厚果酒、皆趋之若鹜,银钱如活水般涌来。

可这喜气未能持续几日,第二封信便带着风尘与急迫追到。

信是陈大郎心腹掌柜亲笔,字迹潦草,从字里行间透着股焦灼。

信中描述,先是街面上的地痞无赖,日日登门,索要‘平安钱’,言语粗鄙,态度嚣张。接着是掌管商税征收,货物查验的榷务司小官前来刁难,横挑鼻子竖挑眼,货品入库要翻检,售卖要停止,等复核后才能出售。别的货物还好,单单那沁香酥饼保鲜期一过,谁还敢要。

过分的是,连客人买了东西出门,都能被他们拦下盘查,找各种理由,比如货色不对等,动辄便要罚以巨款。明眼人一看即知,不过是变着法子的索贿敛财。

陈大郎在堂屋里气得来回踱步,锦缎袍袖甩得猎猎生风:“岂有此理!真当我陈大郎是泥捏的面塑的,任他们拿捏?”

这时,门外唐清欢夫妇敲响木门,他一时惊着站定,回神后走上前去开了门。

待他俩入座后,将幽州传来的信笺,递给二人看。

“二位,此事如何料理?莫非真要打点一番,破财消灾?强龙难压地头蛇啊!”陈大郎询问二人道。

唐清欢放下信笺,语气十分坚定道:“今日打点了这一处,明日便有十处闻着腥味围上来。这口子,决不能开。”

“那......”

“他们不是要查吗?”林傅盛忽然开口。

“让他们查.....账目、货品、往来文书,全部备齐,明面上,一丝错处都不能给他们抓住。他们要看,便陪他们看个彻底。”

陈大郎一愣:“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不怕他们造假?”

唐清欢却唇角微扬,接过了话:“他们既要查,我们自然倾力配合。只是每一次查验,问了什么话,拿了什么东西,耽搁了多少生意,耗费了我们多少人力时辰......都需原原本本,一字不落,记下来才好。”

她看向陈大郎又道:“陈大哥,你在幽州的人手里,可有笔墨伶俐,胆大却又心细如发之人?”

陈大郎眼睛骤然一亮,抚掌大笑:“有!自然有!我这就传信回去!”

于是,幽州那边的风向陡然一变。

榷务司那位姓王的判官再来时,掌柜不仅不推拒,反而笑脸相迎,热茶奉上,账本单据一箱箱抬出,任其翻阅。

只是旁边坐着个瘦削的账房先生,始终低着头,不停写字,偶尔还谦卑地问一句:“王大人,您方才说这批货的产地文书似乎有些模糊,具体是何处存疑?小的记下,也好日后请教东家,加以整改。”

王判官被问得不耐,挥手斥退,账房便乖乖闭嘴,笔下却唰唰不停,记得愈发详实。

地痞再来收‘平安钱’,伙计也不直接冲突,只哭穷说生意艰难,东家远在云京,做不了主。

一边却又悄悄给身后的账房打个手势,账房在纸上细细勾勒其身形相貌特征。

这般过了半月,幽州传来的信报变得厚实起来,里面记录着无比清晰的“日常”。包含时间、人物、言语、索要的数额、造成的损失......另附了几张画像。

陈大郎与唐清欢、林傅盛,一同翻看着这些‘铁证’,待看完后,他冷笑连连:“这群蛀虫,怕是快好日子到头了!”

“我这就去见表哥!”他小心将这些东西收好,塞入怀中,对着二人说道。

唐清欢却轻轻拦了一下:“陈大哥,此刻时机可对?”

陈大郎咧嘴一笑,声音压得更低:“唐小娘子放心.....你们在宅里这几日,朝堂上正风起云涌呢!表哥那日回去后连夜写就的奏章,皇上看了,听闻是极为赏识,这两日正频频召他入宫密议!此刻去,正是时候!”说罢,他匆匆离去。

丞相府书房内,老丞相看着陈大郎呈上的那厚厚一沓记录,面色沉静如水,左手手指缓慢的划着木桌边角。

他看得极慢,每一页,每一行,甚至每一个字,都细细读过。

“岂有此理.....”待到看完,他并未拍案怒吼。

“这些,句句属实?”他抬眼看向陈大郎,再次询问道。

“句句属实!人证物证,侄儿随时从幽州提来云京,与他们对质!”陈大郎挺直腰板,语气斩钉截铁。

老丞相深吸一口气,极力压抑胸腔翻涌的怒火:“榷务司.....如今是归枢密使蹇童管辖。”

蹇童而今军功跃眼,是深得皇帝信的武将之一,仗着兵戈之气,行事愈发骄横无忌。

陈大郎又急着说明:“这姓王的,就是仗着蹇大人狐假虎威!表哥,这般下去,商路艰难,民怨沸腾,损的可是国之根基啊!”

老丞相沉默片刻,将那沓纸轻轻放下,语气恢复平稳:“这些东西,先放在我这里。你回去,约束手下,近日安分守己,勿再另生事端。一切,我自有道理。”

“表哥......”

“去吧。”老丞相挥挥手,便不再说话。

陈大郎知他性情,不敢再多言,躬身退下。

书房重归寂静.....老丞相独自坐在案前,目光再次落在那叠记录上,眉头紧锁。

他深知弟弟陈大郎虽精明市侩,却绝非无的放矢之人。这些证据,分量极重。更让他心惊的是,边镇榷务之弊,恐非幽州一地之事。蹇童等人恃宠而骄,手越伸越长,若再不加以遏制.....

他想起那夜与林傅盛的一席谈话.....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如今一轮失衡,一翼折断,绝非国家之福。于公,他身为丞相,责无旁贷。于私,他亦不能眼看弟弟心血被人如此盘剥。

然而,丞相知道他插手此事,必然掀起一阵波澜,这样必触动巨大利益。上奏弹劾蹇童,那么背后之人,定然不会罢休。

如今奏章已上,陛下心意已有倾向文官,此刻幽州事发,恰是一个契机。但.....他必须谨慎,绝不能让人以为他是借题发挥,到时候反咬他一口,说他徇私护短,公报私仇.....

他沉吟良久,终于提笔,并未直接弹劾蹇童,而是将幽州榷务司之事,作为论证文武失衡,需重用文臣以理财政的实例。另写一封措辞严谨,以国事为重的奏疏,准备次日呈上。那叠来自幽州的记录,他并未全部附上,只谨慎地选了几页最关键的。

次日上朝之际,气氛肃穆。皇帝高坐,听着各部大臣奏事,神色带着一丝疲惫。待到诸事将毕,老丞相手持玉笏,缓步出列。

“皇上,老臣有本奏。”他声音沉稳,回荡在寂静的大殿。

“臣近日察访,北上幽州等地榷务管理混乱,吏治败坏。胥吏借查验之名,行勒索之实,刁难商贾,阻塞货流,致使边贸受损,民不堪扰。长此以往,非但商路断绝,恐伤国本,亦失去百姓之心。”

皇帝起初听得不甚在意,越听脸色却越是沉凝。待到老丞相奏毕。

皇帝目光扫过武官队列,落在一位身形魁梧,面色赤红,身着紫袍的将领身上:“蹇卿,榷务司乃你管辖,可有此事?”

蹇童心中忽地一惊,急忙出列,额角微微有汗水渗出:“回皇上!臣.....臣失察!定是下面小人胡作非为,蒙蔽圣听!臣回去必雷厉风行,严加查办!”

“严加查办?”皇帝带着质疑之声问道。

“朕将部分幽州商事交于你手,是望你以大盛军风之气度开拓,充盈国库,非是让你手下之人仗势欺人,中饱私囊,败坏朝纲!”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满殿文武。

“丞相日前有言,文武之道,当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朕深以为然。如今看来,武将本是战场上进攻的,却来掌管财政,确是失衡之道......”

蹇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伏身不敢起:“臣万死,是臣管教无方!请皇上息怒.....”

皇上懒得看他,哼了一声,转头看向老丞相:“丞相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方能除弊?”

老丞相躬身,语调低沉道:“回皇上!臣以为,应严惩恶吏,以儆效尤,安抚商民。但臣在上奏时,已说过这背后的根本在于,文官与武官的职责失衡。臣恳请陛下,逐步遴选清廉干练之文臣,协理乃至接管部分财贸事务,以文臣之细致,匡正积弊,畅通商路,充盈国库。如此,文武相济,各有侧重,方是长治久安之道。”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准奏。蹇童,着你即刻严查幽州榷务司一案,相关人等,无论官职大小,一律依律重处!绝不姑息!后续人选安排,由丞相与吏部,三司共同商议,决议报朕审定。”

“臣.....遵旨!”蹇童、老丞相异口同声叩首。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许多人低垂着眼,心中却已波澜万丈,这天是真的要开始变了。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依序退出大殿。

一位身着亲王常服,容貌俊俏温润的男子。步伐从容地走在人群中,经过老丞相身边时,他脚步未停,脸上依旧挂着浅笑。

唯有近老丞相之后,那一瞬间,他瞥着阴鸷的眼神,充满了震怒与怨毒。随即他又恢复成那位富贵闲散,不同世事的王爷模样。

但老丞相在朝数十载,历经风浪,何等敏锐。他心中微微一沉,面上却如古井无波,依旧迈着沉稳的步子,仿佛什么都没看见。

这时,几位趋前问候的大臣,向王爷靠拢,含笑招呼之间,大臣一致向丞相背后,投去冷然的眼神。

大盛朝的财政商贸,诸多行会,暗里多少利益勾连,多少见不得光的进项,皆由这位王爷....景王一手编织掌控。

老丞相今日之举,看似只扳倒一个榷务司小吏,申斥一个蹇童,实则剑锋所向,是他经营多年的钱袋子!这老匹夫,竟真敢动手,断他财路,削他权柄!

他步出殿门,迎着外面明亮的阳光,脸上笑容愈发显得温和无害,眼底深处那寒冰般的冷意,却愈发刺骨。

“老匹夫,你敢夺本王积蓄力量的根基,他日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下午之际,陈大郎在丞相府与丞相一叙,得知真相后,一时高兴的奔回陈氏宅邸。

待在小院遇见唐清欢和林傅盛,他难抑兴奋道:“表哥这一手,漂亮!敲山震虎,一举数得!这下看谁还敢刁难咱们的生意!”

他这语无伦次,让二人一时茫然。须臾,陈大郎将今日朝堂之事告知。

唐清欢为他斟上一杯热茶,缓缓说道:“如此,幽州分号可算站稳了。”

“何止站稳!”陈大郎仰头将茶饮尽,如同饮酒般酣畅。

“经此一事,咱们的招牌在幽州算是彻底立住了!谁不知道咱们上头....”

他及时收住话头,嘿嘿一笑:“后续表哥说了,会选派他门下清正可靠的文官过去接手,必定会对咱们的生意有所照应。”

林傅盛坐在一旁,目光与唐清欢轻轻一碰,皆看到对方眼底那一丝未消散的凝虑。

夜晚,唐清欢将房门关上,坐在木凳上,对着林傅盛说道:“今日,为何你一言不发?”

林傅盛此刻面色沉重,过了一会儿才开口:“哎.....此怕以后未能太平,你想改革,触犯的是谁的利益?”

唐清欢思量一会儿:“是蹇大人?”

林傅盛摇头说道:“是景王.....大盛自建国以来,这商会、商户、财政都归景王管理。景王在外,虽是一番和气,但他是武将出身,且那副温润王爷的样,顶多就是做给皇上看的。”

“如此.....那景王怕是会起一层风浪。”唐清欢意识到其中的严重性。

林傅盛不多说话,躺在木榻上,一脸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