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就拿点萝卜、大白菜来凑数,那也不用费这个劲了。”
她嘴上这么说,嘴角微微一撇,显得颇为不屑。
这年头冰天雪地,地都冻得铁硬。
连草根都难挖,哪来的新鲜蔬菜?
可最近府里夫人胃口不佳,小姐也整天嚷着没味儿。
厨房试尽了法子都不管用,主子们一心念着想尝口新鲜,这才让她勉强过来碰碰运气,权当死马当活马医。
“是是是,嬷嬷您请看。”
陆子吟神色从容,不慌不忙地上前一步,麻利地掀开盖在驴车上的油布。
那油布厚实防风,掀开时还带起一阵凉气。
一筐接一筐的新鲜蔬菜露了出来。
那小丫鬟当场就惊呼了一声。
“哎呀!”
蔬菜平时不稀奇,白菜、青菜、萝卜谁家没见过?
可这大冷天里,外头滴水成冰,北风刮得脸生疼,能有这么鲜亮的菜,谁见了都得愣住!
那老嬷嬷原本半信半疑的表情一下子凝固在脸上。
她往前探了探身子,眯起眼仔细看。
翠绿的小白菜整整齐齐地码着。
最惊人的是,叶片上还沾着晶莹剔透的水珠。
还有黄瓜!
这哪是存了好久的菜?
分明就是刚从地里摘下来的!
事实上,这些菜根本存不住,放上一两天就会蔫软失水,味道全无。
也正因如此,府里的主子才会因为吃不到一口新鲜青菜而天天发火。
嬷嬷盯着那根黄瓜看了会儿,目光在那嫩黄的小花和饱满的瓜身上来回打量。
她迟疑片刻,随即伸手从中挑了一根最粗壮的,小心翼翼地拿了起来。
她拿袖子轻轻擦了擦表皮上的尘土和露水。
她瞥见身边的小丫鬟正瞪大眼睛,喉咙不自觉地上下滑动,明显是馋得不行。
嬷嬷心中一软,干脆“啪”地一声,手腕一用力,将黄瓜利落地掰成两半。
随着断裂,汁水立刻顺着断口汩汩流了出来。
滴滴答答地落在她的袖口上。
那清甜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
她把一半递给小丫鬟,语气淡淡。
“拿着,尝尝。”
自己则张嘴咬了一口。
咔嚓!
清脆的声响在口中炸开。
那股子清甜夹着微涩的滋味瞬间在舌尖上蔓延开来。
这哪是普通的黄瓜?
简直比她吃过的所有黄瓜都强!
别的菜光看样子就知道不一般。
菠菜叶片厚实而不老,韭菜粗壮而不空心,莴笋白嫩无筋。
哪一样不是极品?
这趟买卖,必须拿下!
她心里早就盘算好了,这要是带回府,可是一大功劳。
厨房管事那边定会另眼相待。
夫人小姐尝了新鲜菜,高兴了,还不重用自己?
说不定赏银、升职、换差事,样样都能跟着来。
这可是雪中送炭的好机会,绝不能错过。
可她脸上一点没露,依旧神色平静。
她只淡淡地说:“这些菜还算过得去,府里全要了。你开个价吧。”
反正府里不在乎这点钱。
冬日严寒,菜蔬难寻,别说贵些,就是翻倍也寻常。
不管对方报多少,只要不是狮子大开口,她都打算往上提三成再报上去。
一来显得自己办事得力,二来也能在府里留个“精明能干”的印象。
冬天菜金贵,贵点也正常,主子们也不会细究。
“嬷嬷,咱们种这些菜可费了不少力气,从翻地、育苗到浇水、除草,每一步都不能马虎。尤其是这大棚搭起来之后,夜里还得有人守着,怕霜冻伤了菜根。整整几个月的辛苦,才换来这一茬收成。所以啊,菜价肯定低不了。”
陆子吟语气平稳,眼神清澈,没有半点虚浮。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您既然要全包了,那不管什么菜——青菜、菠菜、芥蓝、油麦菜,统统按四十文一斤算。”
赵苏苏一听,差点惊得跳起来。
她瞪大眼睛,嘴巴微微张开,心里直打鼓。
现在的猪肉才二十文一斤啊,市面上偶尔涨点也不过二十五文,顶多三十文。
可这菜居然贵过肉一倍!
就算是过年时稀罕的鲜鱼,也不过三十五六文一斤。
眼前这一筐筐绿油油的蔬菜。
看着倒是新鲜水灵,可值这么多钱?
她一时愣在原地,连呼吸都慢了几分。
“成,你们种菜确实辛苦,风吹日晒的,起早贪黑不容易。四十文就四十文,我不还价。”
嬷嬷干脆利落,说话掷地有声。
她年岁不小了,眼角有细密皱纹。
这个价其实挺划算,她心里清楚得很。
之前她在城里一家贵府买过温泉养的韭黄。
那可是号称“汤池灵芽”的稀罕物。
一斤五十文还限量供应,每人每次只能买两斤,还得提前三天预订。
可那种韭黄金黄发亮是假,味道寡淡无香,质地也软塌塌的,品质比眼前这些差远了。
等回头记账的时候,她准备写六十文一斤,虚报二十文进账成本。
反正小丫鬟已经被她支回去拿秤了,走得远远的,不可能知道实际花了多少银子。
再说,这菜卖得急,也没人会细问价格来源。
只要东家问起来,她就说:“外头早就涨价了,如今好菜难寻,四五十文都抢不到。”
“那是当然。”
陆子吟笑着点头,嘴角微扬。
但他心里清楚得很,嬷嬷打得什么算盘。
不过是想在账面上做些手脚,从中捞点油水罢了。
可那又如何?
只要银子到账,其他事与他无关。
没多久,小丫鬟带着两个粗使婆子抬着大秤来了。
那秤杆粗如拇指,铁钩沉甸甸的,秤砣足有五六斤重。
她们把秤架在院子中央,地上铺了麻布防脏。
六筐菜一一搬下驴车,摆在地上,筐筐满当当。
叶片上还挂着晨露,在阳光下一闪一闪。
每筐六十多斤,有的甚至接近七十斤。
合计下来,总共有三百六十二斤整。
赵苏苏原本就知道一筐大概多重,平日里他们自己也称过,心里有点数。
可真的一算账,还是被吓住了。
三百五十二斤,按四十文一斤算,那就是一万四千零八十文。
换算成银子,整整十四两零八百文!
而他们这一趟本钱加人工,总共才花不到三两银子。
这一笔买卖,赚大发了!
“嬷嬷,按三百五十斤算吧,多出来的几斤当孝敬您了,不算钱。”
陆子吟笑呵呵地说道。
“以后还请您多多照顾我们这些小民的生意。只要有好货,第一个送到您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