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捡起一看,竟是孙墨亲笔记录的私账。
婉儿低声念了出来:
“四月十八,收烟波王府长史吴大人令,拨“黑石”三百斤,入西山丙叁库,无票。”
“五月初九,收烟波王爷府印谕,调匠户赵渠等三人,赴西山“急务”,工期不定。”
这几页私账的内容,令婉儿兴奋到不能自已,她一拍那本账册:“哈哈,今夜不白熬!”
听到声音,听风吟和武断及众人纷纷诧异地看向婉儿。
“婉儿为何高兴?”听风吟边问边走了过来,“是不是有重大发现?”
“你自己瞧来,”婉儿面露喜色,将那几页私账递给听风吟,“看这个算不算重大发现。”
听风吟诧异的接过私账,细看了一遍。
这薄薄的几页私账,如同最终的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所有证据的核心之上。
“嗯,这不仅仅是重大发现,”听风吟激动的恨不能将婉儿一把抱起,“这简直就是铁证如山,铁证如山呐!”
他看向婉儿,两人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光芒。
“可以收网了,”婉儿的声音里既有兴奋,也带着一丝杀气,“证人在不在都无所谓了,有这个就行。”
众人将所有证物悉数打包,同时押着两个小吏,趁夜原路返回北镇抚司衙署,正如来时的诡秘一样。
一路无阻。
……
北镇抚司签押房内,外面天气寒冷,但室内空气灼热,仿佛一点即燃。
紫檀木桌上,证物已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被婉儿与听风吟以超常速度理出的证据链。
听风吟深吸一口气,眼中决然之色更浓:“今夜之事,恐怕已惊动王府,我们必须抢在天亮之前,面圣!”
“先想好怎么给皇帝说这事吧,”婉儿头枕胳膊趴在桌上,显然很疲惫,“自秋闱弊案以来,我们的行动都是在私下进行的,皇帝压根不知,如今突然一下子说要给“镇国金器案”翻案,别说是皇帝,任谁也难以接受。”
听风吟和武断认真的听着,一言不发。
婉儿打了个哈欠,然后接着道:“当初皇帝顶着宗室和朝臣的压力,当着所有人的面处置了太后,如今我们一句话,太后被平反了,烟波王爷又折进去了,你让他如何给朝野一个交代?他又会如何看待我们?”
“婉儿言之有理,这我倒没想过,”听风吟在地上慢慢踱着步,“是得想想该如何给皇上说这事,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他的额头上开始沁汗。
武断一言不发的立在一旁,他对见皇帝的事一向不感兴趣,既不懂,也不愿懂,在他眼里,他只认婉儿,即使是皇帝老子也不如婉儿重要。
这些日子,婉儿因思虑过甚,出现了神经衰弱的症状,她给自己开了些药吃了吃,方好一点。
阿苦常劝她别再管皇帝家的事儿了,伴君如伴虎,哪天再把自己折进去就不划算了。
“是啊!阿苦说的对,等此事一完,再不问皇帝家的事,好好活自己!”婉儿的心思有些跑偏了,全然不顾一旁听风吟正焦头烂额的踱步。
“婉儿……婉儿……”
听风吟连喊两声,婉儿才从神游中惊醒。
“嗯……唤我何事?”她抬起头,一副懵懂的样子看着听风吟。
“你……嗨!”听风吟深深叹了口气,一脸的哭笑不得,“咱们……如何给皇上奏报此事,你有何想法?”
“噢……”
婉儿撑着桌面站起,颔首绕着桌子走了一圈,突然停住脚步,抬头看向听风吟:“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我干脆去见皇帝一面,实话实说!”
“万一……”听风吟的眉头紧皱,显得顾虑重重的样子,“皇上怪罪下来……”
婉儿打断了他:“没有万一,皇帝肯定会怪罪,但比起有人想要谋朝篡位,你我的这个罪过简直不值一提。”
“对呀!”听风吟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们何不先向皇上奏明后果,然后再提此事,皇上也就容易接受了。”
“呵呵,正是此意!”婉儿的面上虽有疲态,但仍挤出了笑容,“现在你可以写请奏折子了。”
听风吟立刻走到书案前,铺开黄绫,奋笔疾书,写就一道极其简短的密奏:“臣有关乎皇权及社稷存亡之事请奏,乞求陛下即刻召见,容臣等面陈”。
他用北镇抚司指挥使的银印和自己的私章重重钤印,然后密封,让最心腹的缇骑送去内廷。
在心腹走前,听风吟吩咐道:“你走西华门密道,亲自将此密奏交给大太监高俭,定要言明十万火急,务必看着他将密奏送入宫内!”
“标下明白!”心腹双手一抱拳,然后转身飞奔而去。
接下来,便是煎熬的等待。
趁着皇帝的回复还没到,婉儿仔细地将所有证物分类打包,做好标记。
听风吟则反复推敲面圣时可能遇到的诘问与应对。
武断则在门口不时向外探望,焦急等待那缇骑归来。
时间一刻一刻地流逝,窗外天色依旧漆黑,却仿佛能听到黎明逼近的脚步声。
仿佛每一刻都无比漫长。
“不会出什么篓子吧?”听风吟已经在地上来回踱了几十圈了。
“你稍停一停吧,”婉儿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晃得我头晕。”
听风吟停住脚步,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然后用双手一圈一圈地揉太阳穴,仿佛以此代替了踱步。
将近五更天时,窗外传来一声马的嘶鸣——心腹回来了。
听到马鸣声,婉儿和听风吟紧张的站了起来,纷纷走向门口。
紧接着,一名小太监跟着缇骑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见到婉儿二人,那小太监压低声音急道:“听大人,周医正,皇上有旨,宣您二位即刻到西苑暖阁觐见!”
“妥了!”婉儿长吁一口气,微笑着看向听风吟,“却不知是福是祸?”
听风吟也以微笑回向她,并轻轻点了点头。
“你说过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