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尸变序曲 > 第131章 出其不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陆院长听到我们的讨论,此时也睁开了眼睛。

他有些拿不准,忧心忡忡地说道:

“活捉?这太危险了,而且就算捉到了,我们怎么确保他说的是真话?又怎么带走?”

“所以,地点和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胡鑫接过了话头,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他犹豫了一下,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最终,他像是下定了决心,开口说道:

“有件事......我之前没有完全透露。我不仅仅是通讯兵,在地区应急通讯处,我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和权限管理部分核心的加密数据库,包括一些早期的、后来被封存或转移的基建项目档案。”

这个信息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愣。

不过倒也没太出乎意料,胡鑫若一开始就交代了全部底细,那才是显得有些随便了。

他没有理会我们的惊讶,拿起车上找到的一支快要没水的笔和一张皱巴巴的旧地图,凭借记忆,在某个区域画出了一个不太规则的圆圈。

“在我的记忆里,大概是在病毒爆发前一年多,有一份高度加密的物资调拨清单,用的是某个伪装的地质勘探项目名。”

“清单里涉及的物资非常特殊,是超大功率的专用变电设备、工业级的大型低温制冷机组和一堆生物防护级别建材。”

胡鑫的笔尖在那个圆圈范围内点了点,语气愈发肯定:

“这些物资的最终流向,虽然记录被多次转手和模糊处理,但综合物流节点的信息回溯,最终收敛的范围,就在这片区域。”

“当时我只觉得是某个秘密科研项目,毕竟这种东西,我的权限不够,肯定不能了解过多。”

“所以我没多想,但现在结合你们所说的极乐园......这些物资看上去就有些可疑了。”

我没想到胡鑫居然还会带来这么一个意外之喜。

他所说的地方,应该就是极乐园物资供应的始源地。

胡鑫侧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我们:“一个进行最尖端生物研究,尤其是涉及活体病毒研究的实验室,必然是耗能大户,并且需要极其苛刻的低温环境来保存样本和维持设备运行。”

“它不可能完全与世隔绝,它需要补给,需要能源,需要耗材。”

“你想......”我的心脏猛地跳动起来,意识到了他话中的关键。

“没错!”胡鑫用力点头。

“找到这些关键物资的供应链!无论是生产的工厂,还是储备的仓库,或者是负责运输的中转节点。”

“攻击、掠夺这些地方,不仅能实质性地削减极乐园的战斗力,延缓甚至破坏他们的研究进度,更重要的是。”

胡鑫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这些地方,同样需要壁垒的力量去守卫,但守卫等级,绝对远低于极乐园本体。”

“在那里,我们有机会,既可以制造混乱,牵制他们的精力,也有更大的概率,捕捉到落单的壁垒成员,从他们口中撬出我们需要的情报。”

听到胡鑫的说法,我们几人陷入了沉思。

胡鑫再度开口,迅速在地图上圈出了几个可能的地点:

“我记得,负责供应那种特殊制冷剂的,应该是‘科环工业’在城北的老厂区,或者他们在西郊有一个大型储备库。”

“还有那种超大功率变电设备,‘重工集团’的第三装配厂可能性最大......”

他所说的这两个地方,我之前都有听说过,算是比较有名气的集团。

就在这时,驾驶位上一直沉默开车的老鬼突然开口,点名问道:“齐雨,你怎么看?”

一瞬间,我感觉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

我微微一怔,老鬼这是又在考我?

他好像挺喜欢逼我快速思考,承担起更多的组织责任。

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靠在有些污渍的车窗上,任由窗外荒凉的景象模糊地掠过,内心飞速盘算起来。

这其中,有利有弊。

利则是出其不意。

我们刚刚经历广播站的惨败和逃亡,按照常理,此刻应该如惊弓之鸟般躲藏。

壁垒很可能判断我们短期内无力行动,或是害怕继续行动,警惕性会相对降低。

而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攻击其供应链,直接削弱极乐园的潜力,比漫无目的的逃亡更有战略意义。

并且,我们需要情报。

我们太需要了解壁垒最新的内部情况、兵力部署,尤其是那些隐藏在官方内部的叛徒。

活捉他们的成员是当前最快的手段,如此一来,甚至可以避开那些重防区域,断绝被叛徒背后捅刀子的可能性。

目前为止,我们一下子损失了两名同伴,其中一个甚至还是现役军人。

这时候,团队气氛多少有些低迷,一次成功的主动反击,哪怕规模很小,也能极大地提振士气,凝聚人心。

但是,我更倾向于弊大于利。

我们的人数处于绝对劣势,装备和弹药也有限。

一旦陷入缠斗或被包围,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胡鑫的记忆是否绝对准确呢?仓库的守卫力量究竟如何?是否存在我们未知的防御措施?

一旦行动,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壁垒意识到我们的存在和新的行动模式,未来的行动将更加困难。

利弊在我脑中激烈碰撞。

但最终,一股被压抑许久的狠劲,以及对打破目前被动局面的强烈渴望还是占据了上风。

风险和机遇并存,而在末世,有时候不冒险,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我抬起头,声音沉稳:

“打,风险是有,但值得冒,如果要行动,我的意见是下午就动手。”

“下午?”欧阳明第一时间提出了疑问,他习惯性地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齐雨,我们之前不都习惯晚上行动吗?视野不好,更容易隐蔽啊。”

“正因为我们习惯晚上,他们也可能这么认为。”我解释道,语气带着一种笃定。

“玩的就是出其不意,我们刚经历生死逃亡,在他们看来,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躲藏和恢复,绝对想不到我们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顶着他们可能还在进行的搜捕,直接反击。”

“下午,正是他们可能最为松懈,交接班或者疲惫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