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青云深知,西南省社会治安的深层次顽疾,在于那些盘踞地方、与基层权力勾连的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几起个案的成功侦破,只是初步展现了队伍的锐气,而要真正净化一方水土,必须发起一场系统性的、深入的扫黑除恶破伞攻坚战。他选择了一个此前掌握了一些线索,但一直未能有效突破的硬骨头——江州市以矿业起家,势力盘根错节的“江州帮”及其背后的“保护伞”。

沈青云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在省厅内部,亲自点将,从刑侦、经侦、禁毒、网安、督察等部门,抽调了十余名绝对可靠、业务精湛且与江州方面无甚瓜葛的骨干民警,组成了一个高度保密的“8.15”专案组,由他直接领导,驻点在省厅一个不为人知的保密办案点。

专案组的第一步,是“啃旧卷”。他们将近年来所有涉及江州方向的匿名举报信、未破的暴力案件、涉及矿产资源的纠纷案卷、以及之前其他部门转来的零星线索,全部集中起来,进行地毯式的梳理和交叉比对。

“大家要跳出单个案件的思维,”沈青云在专案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要找的不是孤立的犯罪行为,而是他们运作的模式、敛财的渠道、以及最重要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系网’和‘保护伞’。任何一点异常,比如,某个暴力拆迁案最终被定性为普通纠纷,某个矿难事故被快速压平,某个明显有罪的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后不了了之……这些都可能是指向‘保护伞’的关键节点。”

经过近一个月的封闭研判,专案组绘制出了一张复杂的“江州帮”疑似核心成员及关联人员关系图,并筛选出几个重点方向:

1. “以商养黑,以黑护商”模式: “江州帮”核心人物,如主要嫌疑人马彪,名下控制着多家矿业公司、运输队、房地产公司,这些企业往往通过暴力手段垄断区域市场、打压竞争对手。

2. 关键领域渗透: 其势力疑似已渗透到江州市的国土资源、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等关键部门。例如,有多起举报反映,马彪的运输车队超载、违章从未被查处;其矿业公司越界开采、瞒报事故也常能“摆平”。

3. “白手套”与利益输送: 发现马彪与其一位叫李丽的“发小”,现任江州市某区财政局副局长,资金往来异常密切。同时,马彪与江州市公安局某分局副局长赵建国交往过从,存在多次共同出境赌博的记录。

面对可能存在的“保护伞”,直接调查马彪的犯罪行为极易打草惊蛇。沈青云决定采取“迂回包抄,由外及内,由浅入深”的策略。

方向一:经济犯罪开路。 他指示经侦骨干,以税务稽查或审计某家与马彪有关联但非核心的公司为由,秘密调查其资金流向。这项工作极其繁琐,需要从海量的银行流水、合同票据中寻找破绽。侦查员们伪装成审计人员,驻扎在相关单位,日夜不停地分析。最终,通过追踪一笔看似正常的工程款,发现其经过多个空壳公司流转后,最终流入了一个由李丽实际控制的境外账户,金额巨大,且无法说明合法来源。这为后续调查李丽涉嫌洗钱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打开了缺口。

方向二:技术侦查支撑。 网安部门对马彪、赵建国等核心目标及其密切关系人的通讯工具,在严格履行法律程序后,实施了技术侦查。这并非易事,马彪等人具备一定的反侦察意识,频繁更换通讯工具和使用暗语。网安民警需要从庞杂无序的通话记录、基站信息、甚至是一些被删除的数据碎片中,寻找规律和关联。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捕捉到马彪与赵建国之间几次关键的通话,虽然内容隐晦,但结合其他证据,可以推断出赵建国曾向马彪泄露警方清查行动信息,并为其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庇护。

方向三:旧案重启与证人突破。 专案组选择了一起三年前的旧案——一名举报马彪矿场安全问题的记者被打成重伤,案件当时被定性为普通伤害案,嫌疑人是一名社会闲散人员,很快认罪,但幕后指使一直未查明。专案组秘密找到了这名已在监狱服刑的凶手,政策攻心与情感感化双管齐下,并承诺保障其家人安全。经过艰苦工作,这名凶手最终松口,指认当时是马彪的贴身马仔指使他行凶,并提供了关键细节。同时,专案组外围民警,历经周折,找到了当年因害怕报复而远走他乡的知情矿工,获取了马彪矿场长期违规作业、瞒报伤亡的重要书证和证言。

随着外围证据不断扎实,指向“保护伞”的线索越来越清晰。李丽和赵建国的问题已相对明确,但沈青云判断,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人物。

专案组加大了对马彪的压力,但依旧引而不发。终于,在一次针对马彪名下某个重要运输枢纽的隐秘调查中,发现其与江州市已退休的一位前市委主要领导的儿子周某,合伙经营着一家利润惊人的物流公司,而该公司几乎垄断了江州通往某港口的特定货物运输,其中涉嫌利用影响力进行不正当竞争。

“拔出萝卜带出泥!”沈青云在专案组案情分析会上斩钉截铁,“无论涉及到谁,无论级别多高,背景多深,只要触犯法律,都必须付出代价!但现在时机还未完全成熟,我们要确保能形成完整的、无懈可击的证据链,确保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他协调省纪委,启动了更为隐秘的联合调查。针对周某及其父亲可能存在的问题,由纪委层面进行深入核查。

收网时刻,在沈青云的精确指挥下到来。在掌握了马彪团伙主要成员聚集、并计划进行一笔重大非法交易的确切情报后,他下达了行动命令。

凌晨时分,在江州及周边多个地市同时展开收网行动。省厅调集异地警力,绕过江州市局可能存在的通风报信渠道,以雷霆万钧之势,同步抓捕了包括马彪在内的“江州帮”核心成员二十余人。几乎在同一时间,省纪委也对李丽、赵建国,以及那位退休领导的儿子周某采取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措施。

人到案仅仅是开始,审讯攻坚更为艰巨。马彪等人气焰嚣张,依仗着过去“摆平”事情的经验,拒不交代。而赵建国等具有反侦察经验的“保护伞”,更是百般狡辩。

沈青云亲自坐镇指挥,指导审讯组调整策略。对马彪,采取“分化瓦解,重点突破”的策略,利用其手下马仔的供述和扎实的经济犯罪证据,层层加压,击溃其心理防线。对赵建国,则以其与马彪不正常的资金往来、泄露警务秘密的通话记录以及境外赌博等铁证,迫使其交代问题。

经过长达数月的艰苦审讯和后续的补充侦查,一个以马彪为首,通过暴力垄断、巧取豪夺积累经济实力,并拉拢腐蚀赵建国等公安内部人员、李丽等财政干部,甚至企图攀附更高层级领导干部,构建庞大“关系网”寻求庇护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被彻底摧毁。

此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近百名,查扣、冻结涉案资产数十亿元,查处涉黑“保护伞”公职人员十余人,其中包括赵建国、李丽等处级干部,以及周某父子(其父因利用影响力受贿等问题被立案调查)。案件移交给察机关时,形成的卷宗材料堆积如山,证据链环环相扣。

在案件总结会上,沈青云并未过多喜悦,而是语重心长地对全省公安干警(通过视频会议)说:“‘江州帮’案的告破,充分说明,黑恶势力不打不倒,‘保护伞’不挖不除!此案也警示我们,反腐败斗争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同时,要建立健全长效常治机制,从源头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土壤!”

“江州帮”的覆灭,极大地震慑了西南省的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也标志着沈青云领导的西南公安,在扫黑除恶破伞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而具有示范性的一步。这场攻坚战,不仅净化了江州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更锤炼了队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沈青云知道,这远非终点,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下一片需要涤荡污浊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