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星海案”引发的金融地震余波未平,其成功处置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和社会效应,却已悄然将沈青云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就在他着手梳理西南公安工作,谋划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当口,来自中央的一纸调令,再次改变了他的航向。

这一次的谈话,地点不在西南省委,而是在北京。中组部领导与沈青云进行了一次严肃而深入的谈话。

“青云同志,你在西南省公安厅的工作,尤其是近期在扫黑除恶、打击经济犯罪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央是充分肯定的。”领导的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你展现出的,不仅是对公安业务的精通,更是一种驾驭复杂局面、统筹全局、推动深层治理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当下的政法工作中,尤为宝贵。”

领导话锋一转:“经过中央通盘考虑,决定调任你担任西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希望你能站在更高层面,统筹协调全省的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国家安全等各方面力量,深入推进平安西南、法治西南建设,为西南地区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政法保障。”

从公安厅长到政法委书记,虽同属政法战线,但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厅长是“将”,需要冲锋陷阵,专司一域;而政法委书记是“帅”,需要运筹帷幄,协调各方,把握方向。这意味着,沈青云需要将视野从相对熟悉的公安业务,扩展到更宏观的政法综治、司法改革、维护稳定等全局性工作上来。

沈青云深知这副担子的重量。政法工作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大局稳定、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牵一发而动全身。他郑重表态:“感谢中央的信任!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加强学习,尽快进入角色,在省委领导下,与全省政法战线的同志们一道,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努力开创西南政法工作新局面,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

履新西南省委政法委书记,沈青云的办公室从省公安厅大楼搬到了省委大院。环境变了,工作节奏和思维方式也需要立刻调整。

他面对的不再仅仅是公安系统的指令和报告,而是来自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国家安全厅等多个部门的文件、请示和情况反映。涉及的问题也更加多元:从司法个案的法律监督,到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从信访矛盾的化解,到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政法队伍的教育整顿,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

上任伊始,沈青云没有急于召开全系统大会发表施政纲领,而是将前两个月主要定位为“调研学习月”。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跑遍全省所有中级法院、市级检察院、地市公安局和司法局,与班子成员和一线干警、法官、检察官、司法干部广泛交流;同时,主动拜访省人大、省政协相关委员会,听取代表委员对政法工作的意见建议。

调研中,他敏锐地捕捉到几个亟待解决的系统性问题和一些潜在的风险点:

1. “案多人少”矛盾突出: 尤其在基层法院和检察院,法官、检察官办案压力巨大,影响了办案质量和效率,也影响了队伍稳定。

2. 执法司法协同有待加强: 公安、检察、法院在部分案件证据标准、法律适用上存在认识分歧,影响了诉讼效率和打击效果。

3. 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短板: 部分城乡结合部、少数民族地区、老旧小区,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不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不健全,容易滋生违法犯罪。

4. 政法队伍能力素质需提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部分干警法治素养、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有待提高,极少数害群之马仍需警惕。

5.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经济下行压力向社会稳定领域传导的风险;部分领域涉众型经济犯罪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风险;边境地区渗透破坏活动的风险等。

掌握了大量一手情况后,沈青云开始着手谋划政法委书记任上的工作思路。他在省委政法委机关全体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坚守一个底线、深化两项改革、提升三种能力、构建四个体系”的初步构想:

· 坚守一个底线: 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这是政法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底线要求。

· 深化两项改革: 一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司法公正和效率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深化政法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政法公共服务,便利人民群众。

· 提升三种能力: 一是提升政法队伍的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二是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三是提升政法工作对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

· 构建四个体系: 一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领导政法工作体系;二是构建优化协同、规范高效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三是构建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政法公共服务体系;四是构建权责统一、风险可控、覆盖全面的执法司法责任体系。

这个思路得到了政法委机关干部和随后召开的省委政法委委员(扩大)会议的普遍认同。大家感觉到,这位新书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既抓住了根本,也切中了要害。

沈青云履新后的第一个重大考验很快到来。一起历时数年、涉及多家民营企业、矛盾极其尖锐的跨行政区划重大经济纠纷案件,因法律关系复杂、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等因素,在诉讼和执行环节陷入僵局,双方企业主多次组织人员到省高院、省委政法委门前聚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此前,政法委也进行过协调,但效果不彰。沈青云没有回避,他决定亲自牵头协调此案。

他并没有直接对案件实体处理发表意见,而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政法委的职责定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搭建平台,凝聚共识: 他主持召开由省高院分管副院长、主审法官、相关市中院院长、以及省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相关负责人参加的案件协调会。会上,他首先明确:“政法委不干预个案审理,但有权也有责任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进行协调督导。我们今天开会的目的,是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排除不当干扰,为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判执行创造良好环境。”

2. 厘清症结,明确责任: 他让各方充分陈述意见和困难,很快厘清了案件卡壳的关键点在于证据认定、财产查控和异地执行协作。他当场指定省高院牵头,就法律争议问题组织专家论证;要求公安厅协助,对涉嫌转移隐匿资产的行为依法开展调查;指令司法厅组织资深律师为涉案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引导其理性维权。

3. 破除壁垒,强力推进: 针对可能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他明确表示:“无论涉及到哪个地区、哪个部门,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省委政法委将坚决支持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执行权,对任何形式的干预、阻挠行为,将记录在案,严肃处理。” 他的强硬态度,有效震慑了潜在的干扰力量。

在沈青云持续有力的协调推动下,这起“骨头案”的审理和执行工作终于打破僵局,步入正轨。消息传出,相关企业主表示愿意等待法律公正裁决,聚集情况得以平息。政法系统内部也感受到,这位新书记不仅有点子,更有魄力,善于运用政法委的协调职能破解难题。

五、 新的起点,更远的视野

初战告捷,沈青云并未自满。他站在省委政法委办公室的窗前,眺望着这座熟悉的城市,心境却与担任公安厅长时已然不同。他肩上的责任,已从一域的安全,扩展到了全省的政法事业、法治环境和稳定大局。

他拿起笔,在工作日志上写道:“政法工作,关乎民心向背,关乎执政根基。位置越高,越需敬畏;权力越大,越需谨慎。唯有初心不改,勤勉履职,方可不负重托。”

他知道,西南政法工作的新征程,挑战与机遇并存。深化司法改革、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西南、应对各类风险挑战、锻造过硬政法铁军……每一项都是艰巨的任务。但他已然做好了准备,将以一种更加宏观、更加稳健、也更加坚定的步伐,在这条守护公平正义、维护安全稳定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如何构建具有西南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政法工作体系这一更深远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