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六年六月,京城酷暑难耐,蝉鸣聒噪着掠过宫墙,户部衙署内却一片沉静。青砖铺就的地面被洒了清水降温,透着淡淡的湿气,官员们伏案疾书,算盘珠噼里啪啦的声响此起彼伏,与窗外的蝉鸣交织成独特的夏日乐章。苏清鸢带着萧承泽与萧承月来到户部,不是为了巡查政务,而是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全国赋税与民生相关计算”——她要让孩子们明白,算术从来不是纸上的数字游戏,而是关乎百姓冷暖、国家安稳的实用工具。
户部尚书周大人早已在衙署门口等候,他穿着一身藏青色官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手中捧着厚厚的账本,见苏清鸢一行到来,连忙躬身行礼:“臣周显,恭迎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公主殿下!”
“周大人免礼。”苏清鸢温和抬手,“今日带孩子们前来,是想让他们跟着各位大人学学实务计算,感受算术在民生中的用处,不必多拘礼,直接带我们去库房与核算房即可。”
“遵旨!”周大人侧身引路,“娘娘,殿下,公主,户部核算房今日正在统计今年上半年的全国赋税与粮食储备,惠民医馆的药材消耗账目也刚汇总上来,正好让殿下和公主亲自参与核算。”
穿过层层回廊,众人首先来到核算房。房内摆放着数十张案几,每张案几上都堆满了账本、算盘和笔墨,户部的主薄与主事们正围坐在一起,紧张地核对数字。看到苏清鸢一行,众人连忙起身行礼,苏清鸢摆摆手:“各位大人不必多礼,继续核算便是,让孩子们在一旁学习观摩,有不懂的地方还请各位大人指点。”
萧承泽的目光立刻被案几上那本厚厚的《全国粮食储备总册》吸引了。他快步走上前,只见账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州府的粮食征收数额、损耗量、库存余量,数字繁多,看得人眼花缭乱。负责核算粮食储备的李主事见状,笑着递给他一把小巧的算盘:“太子殿下,要不要试试核算全国的粮食总储备?这些是各州府上报的明细,您可以先汇总各州府的库存,再减去预计的日常消耗,就能算出实际可动用的储备量。”
萧承泽接过算盘,心中既兴奋又有些紧张。他跟着苏清鸢学过算术,也会用算盘,但从未核算过如此庞大的数字。他深吸一口气,按照李主事的指导,先将各州府的粮食库存数额逐一抄录下来,然后用算盘逐一累加。起初,他还不太熟练,算盘珠打得磕磕绊绊,偶尔还会算错数字,需要重新核对。但渐渐地,他越来越熟练,算盘珠在他手中灵活地跳动,噼啪作响,速度也越来越快。
“太子殿下,算的时候要注意单位换算,各州府上报的有石、斗、升,要统一换算成石再汇总。”李主事在一旁提醒道,“另外,漕运途中的粮食损耗要按规定比例扣除,北方各州府的冬小麦储备要单独标注,以备冬季应急。”
萧承泽点点头,牢记李主事的提醒,一边换算单位,一边扣除损耗,认真地核算着每一笔数字。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滴在账本上,他抬手擦了擦,继续专注地计算。苏清鸢站在一旁,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眼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是百姓的口粮,是国家的底气,每一笔核算都不能马虎。
与此同时,萧承月跟着负责惠民医馆账目核算的王主事来到了另一张案几前。案几上摆放着《惠民医馆药材消耗明细册》,上面记录着各地惠民医馆上半年的药材采购量、消耗量、库存量,以及各类药材的使用频率。
“公主殿下,惠民医馆在全国各州府、县城都设有医点,上半年的药材消耗账目刚刚汇总上来,我们正在核算各类药材的消耗量,以便制定下半年的采购计划。”王主事笑着说道,“您看,这是各类药材的消耗统计,您可以试着算算哪种药材用量最大,哪种药材库存不足。”
萧承月接过账本,认真地翻阅起来。她对药材并不熟悉,但账本上清晰地标注着药材名称、消耗数量、库存数量。她按照王主事的指导,用算盘将各类药材的消耗数量逐一累加,然后与库存数量进行对比。她发现,账本上的“小儿感冒药”消耗数量格外突出,比其他药材的消耗量高出近三成,而库存数量已经所剩无几。
“王主事,”萧承月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疑惑,“为什么小儿感冒药的用量这么大?”
王主事解释道:“回公主殿下,上半年正是春夏交替之际,气候多变,孩童免疫力较弱,容易感冒发烧。各地惠民医馆的小儿感冒药需求量一直很大,尤其是乡级医点,因为交通不便,药材储备不足,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百姓们不得不带着孩子跑很远的路去县城买药,十分不便。”
萧承月闻言,心中顿时有了想法。她继续核算着小儿感冒药的消耗数据,算出了全国上半年的总消耗量和平均每个乡级医点的需求量。然后,她对王主事说道:“王主事,既然小儿感冒药用量最大,库存又不足,我们可以多制作一些小儿感冒药,按照每个乡级医点的需求量提前分发给他们,这样百姓们就不用专门跑县城买药了,孩子们也能及时得到治疗。”
王主事闻言,眼中满是赞许:“公主殿下的提议太好了!我们之前只想着根据消耗量制定采购计划,却没想到提前分发到乡级医点。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百姓买药难的问题,还能提高惠民医馆的服务效率,真是一举两得。”
苏清鸢听到两人的对话,走了过来,笑着说道:“月丫头想得很周全。算术不仅是计算数字,更是通过数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你通过核算药材消耗量,发现了小儿感冒药的供需矛盾,进而提出合理建议,这才是算术的真正用处。”
萧承月点点头,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母亲,我明白了。以后我要更认真地学算术,用算术解决更多百姓的问题。”
不知不觉,午时已至。萧承泽终于完成了全国粮食储备的核算,他放下算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李主事,我算出来了!今年全国的粮食总储备扣除日常消耗和损耗后,还剩余三千二百万石,按照全国百姓的年均消耗量计算,足够支撑两年了!即使遇到灾荒年景,百姓们也不会挨饿!”
李主事连忙接过萧承泽核算的账本,仔细核对了一遍,确认数字无误后,笑着说道:“太子殿下核算得非常准确!今年的粮食储备确实充足,这都是陛下重视农桑、推广高产作物的结果,也是百姓们辛勤劳作的成果。”
萧承泽闻言,更加兴奋了。他快步走到苏清鸢身边,说道:“母亲,我们的粮食足够多了!父皇之前说过,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现在粮食储备充足,我们可以再减免一些贫苦百姓的赋税,让他们的生活能更好一些!”
苏清鸢看着儿子眼中的真诚与热忱,心中满是欣慰。她转头对一旁的周大人说道:“周大人,太子殿下的提议很有道理。今年粮食丰收,储备充足,确实可以考虑进一步减免贫苦地区百姓的赋税,尤其是南方洪涝灾区和北方干旱地区,要重点扶持,让百姓们能休养生息。”
周大人躬身说道:“娘娘英明,太子殿下体恤百姓,臣即刻安排下属核算减免赋税的具体数额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上报陛下审批。”
萧玦处理完朝中事务,也来到了户部。听到萧承泽与萧承月的核算结果和提议,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泽儿、月丫头,你们做得很好!算术不是纸上谈兵,能将学到的算术知识运用到实际政务中,解决百姓的问题,才是真正学会了。泽儿能通过粮食储备核算,提出减免赋税的建议,体现了体恤百姓的仁心;月丫头能通过药材消耗核算,发现供需矛盾,提出提前分发药材的建议,展现了务实的智慧。你们都长大了,懂得了为百姓着想,为国家分忧,父皇很为你们骄傲。”
萧承泽与萧承月听到父皇的夸奖,心中都十分高兴。萧承泽说道:“父皇,我以后还要多来户部学习,参与更多的民生核算,用算术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我要算出最合理的赋税标准,让百姓既能安居乐业,又能为国家贡献力量;我要算出最充足的粮食储备,让百姓再也不用怕饿肚子。”
萧承月也说道:“父皇,我也要多学习药材知识和算术知识,以后不仅要核算药材消耗量,还要参与惠民医馆的药品定价、药材采购计划制定,让惠民医馆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让百姓们都能看得起病、买得起药。”
苏清鸢笑着说道:“孩子们有这样的想法,真是太好了。算术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制定赋税政策、粮食储备计划,还是管理惠民医馆、兴修水利,都离不开算术。希望你们能始终保持这份务实之心,将算术运用到民生的方方面面,用数字衡量百姓的需求,用计算解决实际的问题,让每一项政策都能惠及百姓,让每一分资源都能用到实处。”
周大人也附和道:“娘娘说得是。太子殿下和公主殿下如此体恤百姓、务实肯干,将来定能成为百姓爱戴的君主和公主。户部愿意全力配合殿下们的学习与实践,为殿下们提供更多的实务机会,让殿下们能更好地运用算术知识,为国家和百姓服务。”
午后,阳光愈发炽烈,但户部核算房内的气氛却更加热烈。萧承泽继续跟着李主事核算各州府的赋税明细,尝试制定合理的减免方案;萧承月则跟着王主事核算惠民医馆的药品定价,细化小儿感冒药的分发计划。他们时而低头计算,时而与官员们讨论,脸上满是专注与认真。
萧承泽在核算赋税明细时发现,南方有些州府因为今年上半年遭遇洪涝,粮食减产,百姓生活困苦,但赋税却没有相应减免。他立刻向周大人提出建议:“周大人,南方这些州府遭遇洪涝灾害,粮食减产,百姓们已经很困难了,应该减免他们今年的全部赋税,还应该调拨粮食进行救济,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周大人点点头:“太子殿下说得对。我们正准备上报陛下,请求减免洪涝灾区的赋税并调拨粮食救济。殿下的核算结果为我们的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我们会尽快制定详细的救济计划。”
萧承月在细化小儿感冒药分发计划时发现,有些偏远乡级医点交通十分不便,药材运输困难。她建议道:“王主事,这些偏远乡级医点交通不便,药材运输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可以在每个县设立一个药材中转站,将小儿感冒药先运到中转站,再由中转站分发给各个乡级医点,这样既能保证药材及时送达,又能减少运输损耗。”
王主事赞许地说道:“公主殿下考虑得太周全了!这个建议非常实用,我们马上就会纳入分发计划中,确保每个乡级医点都能及时收到小儿感冒药。”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核算房,为账本上的数字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萧承泽与萧承月终于完成了今天的核算任务,虽然疲惫,但脸上却满是满足的笑容。他们跟着苏清鸢和萧玦离开了户部,踏上了回程的路途。
马车上,萧承泽与萧承月还在热烈地讨论着今天的核算成果。他们明白了,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都藏着百姓的生活与期盼;那些复杂的计算,都是为了让政策更合理、让资源更高效、让百姓更幸福。
“哥哥,以后我们要经常来户部学习,把算术学得更扎实,用算术解决更多的民生问题。”萧承月说道。
“好啊!”萧承泽点点头,“我们还要把算术运用到更多领域,比如农桑司的种子推广、工坊的工具改良、边关的物资调配,让算术成为我们为百姓服务的有力工具。”
苏清鸢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今天的户部之行,让孩子们真正懂得了算术的价值与意义。算术不是孤立的知识,而是与民生紧密相连的实用技能;计算不是机械的操作,而是充满智慧与仁心的实践。
景和六年六月的户部实务学习,成为了萧承泽与萧承月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它让孩子们走出了书本的象牙塔,走进了真实的政务与民生,学会了用算术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务实的态度解决问题。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将带着这份对算术的深刻理解,带着这份体恤百姓的仁心与智慧,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用数字丈量民生,用计算守护百姓,成为合格的国家继承者,用自己的行动续写大靖的盛世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