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澹台明羽看着这寥寥数人,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他原以为,流民中至少会有一些稍微体面些的读书人,没想到竟是如此。这些人,一个个面黄肌瘦,连说话都带着几分怯懦,能帮上什么大忙?他忍不住怀疑赵衡的判断。

他带着这批初步筛选出来的识字者,又去了山寨里的其他区域,包括俘虏营和那些被安排做些轻活的老弱妇孺安置点。在俘虏营,他找到了几个原先三刀堂的账房先生,他们识字,但显然对山寨的忠诚度是个问题。在老弱妇孺营,他发现了一个年迈的私塾先生,白发苍苍,体弱多病,虽然识字,但显然已无力承担管理事务。

“姐夫,我把人都找来了。”傍晚时分,澹台明羽带着十几个面色紧张,神情不安的“识字者”,来到了赵衡的小院。他自己心里没底,觉得这些人恐怕很难满足赵衡的要求。

赵衡正在院中和澹台明月商议着一些日常事务。看到澹台明羽带着人过来,他站起身,目光平静地扫过这些人。他看到他们眼中的不安,也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风霜。

“你们都坐吧。”赵衡温和地说道,指了指院中摆放的几张木凳。他的语气没有丝毫山寨头领的粗犷,反而带着一股读书人的儒雅,让这些流民们稍稍放松了一些警惕。

流民们局促不安地坐下,他们的目光不时地瞟向赵衡,又快速地低下头。他们不知道这位看起来温和的先生,究竟想让他们做什么。

“明羽,你先去忙吧。”赵衡转头对澹台明羽说道。

澹台明羽点了点头,虽然心里好奇赵衡会如何考校这些人,但他知道赵衡的用意,便转身离去。

赵衡的目光重新回到这些流民身上。他看到他们的紧张,也理解他们的顾虑。乱世之中,能活下来已是万幸,至于施展才华,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诸位不必紧张。”赵衡的声音依然温和,但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我找诸位前来,并非是要让你们去打仗,也不是要让你们去挖矿。清风寨如今正值发展之际,各项事务日渐繁多,需要有人来协助管理。我需要一些识文断字,能够处理日常文书,记录账目,管理物资的人手。”

他这番话,让流民们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管理?文书?账目?这些都是他们熟悉的领域。他们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脑子却并非空空如也。

“我听说你们中,有人曾是账房先生,有人曾是乡塾先生,也有人粗识文字。”赵衡继续说道,“我不问你们过往如何,我只看你们的能力。只要你们能为清风寨尽力,清风寨便不会亏待你们。每月一两银子的月钱,衣食住行皆由山寨负责。若表现出色,更有额外的奖励。”

“每月一两银子!”

流民们听到这个数字,顿时呼吸一窒。一两银子,在外面足够一个普通人家一个月的开销了!而且还管吃管住,这在乱世之中,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天价!他们相互对视,眼中不再是警惕和不安,而是震惊和难以置信。

赵衡将他们的反应收入眼底。他知道,在这些人眼中,这份报酬足以打消他们所有的疑虑。但他要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忠诚,更是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他没有立刻询问他们的学识,而是从他们最基本的生存状况问起,了解他们的家乡、流亡经历、以及为何会识字。他倾听他们的苦难,理解他们的不易,让这些饱经风霜的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温暖。

在初步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后,赵衡才缓缓地抛出了他真正的问题。他没有问他们《论语》背了几遍,也没有考他们诗词歌赋,而是提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

“我现在有一个问题。”赵衡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一个看起来最为年长,也最为拘谨的男子身上,“如果现在要你清点山寨里所有人的口粮,包括新来的流民和伤员的份例,你会如何开始?”

那个男子名叫李清,曾是清河县城一个小商铺的账房先生,因商铺被毁,流离失所。他没想到赵衡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一时间有些懵住。但想到赵衡承诺的月钱,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努力思考。

“回……回赵先生,小人以为,首先要弄清楚山寨里总共有多少人,其中包括男丁、妇孺、老人、孩童,以及伤员。然后……然后要了解每人每日的份例是多少。再根据总人数和份例,计算出每日所需的粮食总量。然后……然后要清点现有库房中的粮食储量,看看能支撑多少日。最后……最后才能知道还缺多少,需要从何处补给。”李清磕磕绊绊地回答道,虽然有些紧张,但思路却很清晰。

赵衡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回答虽然中规中矩,但体现了他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和管理能力。

他看向另一个人,一个年轻些的男子:“你来说说,如果让你负责安排山寨里所有人去干活,你会怎么安排?”

这个年轻人名叫王远,曾是一个小地主的管家,虽然家境不如以前,但也算见过世面。他想了想,说道:“回赵先生,首先要了解山寨里有哪些活计,是去挖矿,还是去作坊,亦或是修路、开荒。然后要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和身体状况,力气大的去挖矿炼钢,手脚麻利的去作坊,体弱的去照顾伤员或者做些轻省的活。最后,要将人手合理分配,确保每个活计都有足够的人手,同时也要轮换,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