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破产跳江后,我的狗是王牌特工 > 第667章 攻略纸上,珠江风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67章 攻略纸上,珠江风来

孙洁把笔记本电脑摊在工作室的待客茶几上,屏幕亮着广州地图,手边散着三张揉皱的便签纸。金一诺刚送mr.Jim回酒店,发来消息说客户对广交会的展品很满意,明天想“慢悠悠逛广州,不要太赶”,末了加了句“辛苦你,Jim嘴挑但人随和,别太有压力”。

她指尖戳着屏幕上“广州塔”的图标,几年前带女儿来的记忆涌上来——那天女儿攥着,在塔下仰头喊“妈妈,它像根发光的糖葫芦”,可现在要陪的是美国客户,总不能还去买。

孙洁点开大众点评,翻到广州塔108层的璇玑地中海自助餐厅,评论里说能360度看江景,海鲜新鲜,想着mr.Jim是美国人,对西餐接受度高,先把这个记在便签第一行,又画了个圈标注“提前订窗边位”。

手机突然震了下,是金一诺的微信电话。“洁,Jim刚才跟我聊,说想看看广州‘和纽约不一样的地方’,别全是高楼。

”孙洁对着便签纸叹气:“我正愁呢,除了电视塔,就记得二沙岛有草坪,沙面全是老房子。”“二沙岛好啊,”金一诺的声音透着笑意,“Jim喜欢爵士乐,那边有星海音乐厅,明天下午好像有场小型演奏会,你查查。”

挂了电话,孙洁立刻搜星海音乐厅的排期,还真有场萨克斯独奏,下午三点开始,时长一个半小时,刚好能衔接午餐和傍晚的行程。

她把“二沙岛星海音乐厅”写在第二行,特意注上“提前取票,穿休闲正装”——毕竟是音乐厅,太随意不合适。

接下来是沙面。孙洁记得那片欧式建筑群里有很多咖啡馆,几年前带女儿在江边的长椅上坐过,江风特别舒服。

她翻出当时拍的照片,照片里有座白色的教堂,旁边是家挂着蓝花楹的甜品店。

她查了下,那家店还在,主打双皮奶和姜撞奶,想着可以让mr.Jim试试粤式甜品,便在便签上写“沙面:白天鹅宾馆下午茶?或蓝花楹甜品店,尝双皮奶”,又划掉“白天鹅”——刚在广州塔吃了自助,下午茶太隆重,甜品店更轻松。

最后是正佳广场。孙洁犹豫了,商场哪里都有,会不会太普通?但转念一想,几年前带女儿去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女儿盯着白鲸看了二十分钟,眼睛都不眨。

她查了下,海洋世界里有海底隧道,还有海豚表演,或许能让逛了一天的行程添点趣味。而且正佳旁边就是天河城,晚上能顺便逛逛街,感受下广州的商圈氛围。

她在便签最后一行写下“正佳极地海洋世界(16:30-18:00),晚上天河城散步”,又在旁边补了句“带件薄外套,海洋馆空调凉”。

便签纸终于写满了,孙洁对着行程顺了一遍:上午广州塔自助+登塔观景,中午在塔下吃点清淡的粤式茶点,下午二沙岛听演奏会,之后去沙面逛老建筑、吃甜品,傍晚到正佳看海洋世界,晚上逛天河城。

她把行程发给金一诺,没过两分钟就收到回复:“完美!Jim肯定喜欢,明天我陪你一起,你别一个人扛着。”

孙洁松了口气,合上电脑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下来。她想起几年前带女儿在珠江边看夜景,女儿说“广州的灯比星星亮”,明天mr.Jim站在广州塔上,会不会也觉得这江景比纽约的曼哈顿更温柔?

她拿起手机,给女儿发了条消息:“妈妈明天带外国朋友逛广州,就像当年带你那样。”很快收到女儿的回复:“妈妈加油!记得帮我吃份双皮奶~”

孙洁笑着摇摇头,把便签纸叠好放进包里,明天的行程,好像也没那么难了。

午后的沙面岛浸在暖融融的阳光里,青石板路被晒得微微发烫。

孙洁走在最前面,指着路边爬满三角梅的红砖建筑给mr.Jim介绍:“这些房子大多是清末民初的领事馆旧址,现在改成了咖啡馆和画廊。”金一诺帮着补充:“有点像纽约的布鲁克林,但多了点岭南的烟火气。”

mr.Jim点点头,目光却被街角一位支着画架的老人吸引。老人戴着顶旧草帽,手里的画笔在画布上轻轻扫过,笔尖落下,沙面教堂的白色尖顶便多了几分柔和的光影。

“wow,”mr.Jim放慢脚步,不自觉地凑了过去,眼神里满是惊叹,“这比照片更有温度。”

孙洁和金一诺对视一眼,默契地停下脚步。

老人似乎察觉到身后的目光,转过头来,脸上堆起温和的笑:“姑娘,带外国朋友来玩啊?”

孙洁笑着点头,刚要开口,mr.Jim却先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您好,您画得……非常好。”

老人乐了,放下画笔指了指画布:“这沙面啊,每天光影都不一样,上午画出来偏冷,下午晒透了,颜色就暖得发亮。”

他抬头打量着三人,突然提议:“要不,我给你们画张合影?就以这教堂为背景,不收钱,权当给你们留个纪念。”

mr.Jim眼睛一亮,忙不迭点头。孙洁拉着金一诺走到画架前,三人并肩站在青石板上,身后是爬满绿藤的白色教堂,远处传来粤剧票友隐约的唱腔。

老人手里的画笔动起来,笔尖在画布上簌簌作响,偶尔抬头看一眼,又低头添几笔——他没用铅笔打底,直接用色彩铺陈,孙洁的米白色连衣裙、金一诺的藏青色西装,还有mr.Jim身上那件亮黄色衬衫,在画布上渐渐鲜活起来。

“您画这个多久了?”孙洁轻声问。老人手上没停,声音带着点回忆的温软:“快三十年咯。以前在美术厂上班,退休后就来沙面摆摊,看着游客来来回回,画他们,也画这岛上的一草一木。”

他指了指不远处的江边长椅,“那把椅子,我画过不下一百次,有情侣坐着看江,有老人躺着晒太阳,还有像你这样带孩子来的——哦,前年有个小姑娘,跟你女儿差不多大,非要在画里加只冰淇淋,说这样才像她心中的沙面。”

mr.Jim听得入神,忍不住问:“您觉得沙面最特别的是什么?”老人放下画笔,望着不远处嬉戏的孩童,语气缓缓的:“是‘慢’。纽约快,广州也快,但沙面不一样,它守着这江,守着这些老房子,几十年了,还是老样子。你看那棵大榕树,我刚来摆摊时,它才碗口粗,现在都能遮半条街了。”

说话间,画已经快成了。老人在画布角落添了几笔三角梅,又用浅蓝勾勒出远处的珠江水影,最后在画框下方写下“沙面·午后”。他把画递过来:“好了,你们看看,合心意不?”

孙洁接过来,忍不住“哇”了一声——画布上,三人的笑容格外真切,身后的教堂泛着柔和的光,连风吹起的衣角都带着动感。

金一诺笑着说:“比我们拍的合影好看多了,这才是真正的沙面记忆。”mr.Jim捧着画,反复看了好几遍,认真地说:“这是我来中国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谢谢您。”

老人摆摆手,又拿起画笔:“下次再来啊,我还给你们画,到时候让这榕树再粗点。”三人谢过老人,继续往前走,mr.Jim把画小心地卷起来,抱在怀里,像捧着件稀世珍宝。

路过一家老邮局时,mr.Jim突然停下脚步,指着门口的绿色邮筒问:“可以把这幅画寄回纽约吗?”孙洁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当然可以,这里还能寄国际快递。”金一诺补充:“而且这邮局也是老建筑,一百多年了,从这里寄出去,更有意义。”

mr.Jim眼睛一亮,立刻走进邮局,小心翼翼地把画装进快递盒,还特意让工作人员在盒子上贴了张沙面的纪念邮票。填地址时,他抬头对孙洁和金一诺说:“我要在画背后写句话,告诉家人,这里有比高楼更温暖的东西。”

走出邮局时,夕阳已经西斜,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mr.Jim看着怀里的快递单,又看了看身边的老建筑,轻声说:“原来广州的‘不一样’,不是风景,是这里的人,和这里慢慢的时光。”

孙洁心里一动,想起几年前带女儿来沙面时,女儿蹲在路边喂流浪猫,也是这样暖融融的午后,也是这样慢悠悠的时光。

金一诺拍了拍mr.Jim的肩膀:“走,带你去吃双皮奶,刚才孙洁说,她女儿特意交代要替她吃一份。”mr.Jim笑着点头,脚步轻快起来,怀里的画卷,仿佛装着整个沙面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