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一声来得猝不及防,赵曦浑身一僵,眼底瞬间涌满了狂喜,抱着孩子的手臂紧了紧,声音都有些发颤:“珩儿,再叫一声爹爹听听?”

赵瑾珩咧开小嘴笑了起来,露出几颗刚冒头的小乳牙,又脆生生地喊了一声:“爹爹!”

璟兰站在一旁,看着父子俩亲昵的模样,嘴角却扬着止不住的笑意。

苗贵妃也笑着打趣:“这孩子,倒是不认生,你都多久没回来了,还跟你亲,好了,快坐着,先用膳,用完回去,你们父子俩再亲近去。”

午膳的菜肴丰盛又合口,清蒸鲈鱼鲜而不腥,蟹粉豆腐绵软入味。

还有几道苗贵妃特意吩咐厨房做的、适合孩子吃的软烂辅食。

赵瑾珩被赵曦抱在膝头,小手抓着半块米糕,吃得脸颊沾了些碎屑,时不时发出满足的声音,惹得满桌人发笑。

苗贵妃很亲近的给璟兰夹了一筷子璟兰最近很喜欢的清炒时蔬。

然后目光沉了沉,眉头不自觉蹙起看向赵曦,语气里满是忧心:“曦儿,你今日见过官家,可察觉到他身子越发不济了?”

赵曦喂珩儿喝粥的手顿了顿,抬眸看向苗贵妃,缓缓点头:“今日觐见时便发现了,父皇脸色蜡黄,说话时也透着气虚,连听我奏报边境事务都歇了两回。”

“可不是嘛,”苗贵妃叹了口气,放下筷子,“这几日他总说夜里难安,批阅奏折到深夜,劝他歇歇,他总说国事繁重耽搁不得。你既然回来了,就多去陪他说说话,多劝劝他,别再这么劳心劳力了,龙体要紧。”

赵曦沉默片刻,眼底掠过一丝无奈:“娘,儿子明白。只是父皇性子执拗,关乎国事从不愿松口,这种事除非他自己想通,旁人劝再多也是枉然。”

话虽如此,他还是郑重颔首,“不过您放心,往后儿子会常去看望父皇,尽量劝他劳逸结合。”

苗贵妃见他应下,又笑着给珩儿夹了块鱼泥:“这就好,你们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官家身子康健,便是最大的福气。”

午膳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赵曦抱着已经困得打盹的珩儿,和璟兰一同向苗贵妃辞行。

回东宫的路上,璟兰轻声道:“官家身子欠安,你往后既要处理朝政,又要分心照看父皇,可得多保重自己。”

赵曦握紧她的手,温声道:“我知道,你别那么担心,我会处理好的。”

几日后,出征的大军悉数回京,京城内外一片欢腾。

宋仁宗举行大典,论功行赏,将士们个个意气风发,领赏谢恩之声不绝于耳。

赵曦作为太子,又立下安定边境之功,这么看来已经是封无可封了。

大典结束后,朝臣们正想着退下,宋仁宗却抬手止住了众人。他坐在龙椅上,脸色虽依旧带着几分病容,眼神却异常坚定。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只听宋仁宗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如同惊雷炸响在大殿之中:“众卿留步。朕在位多年,操劳半生,如今身心俱疲,龙体已难承国事。太子赵曦,仁厚贤明,文武兼备,这些年监国理政,此次更是功绩卓着。朕意已决,即日起禅位于太子,择吉日举行登基大典。”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朝臣们面面相觑,皆面露惊色。

赵曦都愣了一下,他望着龙椅上神色淡然的宋仁宗,虽然知道迟早有这一天,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啊,他其实还想潇洒一段时间的。

因为赵曦是独子,所以大臣们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赵曦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沉稳:“儿臣谢父皇信任,然此事事关重大,还请父皇三思……”

“无需三思,”宋仁宗打断他,目光温和却坚定,“朕看着你长大,知你能担此重任。往后这江山,便交予你了,务必勤政爱民,不负苍生,不负朕之所托。”

赵曦只得再次叩首:“儿臣遵旨。定当恪守祖训,励精图治,守护大宋万里河山。”

璟兰是通过六六看到的现场转播,至于尚在酣睡的赵瑾珩,还不知道,一觉醒来自己的地位又要涨一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