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逃荒?不行!这苦吃不了一点 > 第253章 沙地番薯和西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知道了这里还有一处沙地的应瑾瑜,决定让应开诚去分配其他地方的小麦种子,她要带着陶念念和崔环去那处沙地看看。

说不定她们这一次就能让全国的百姓们都能过上吃饱饭的生活。

只是想到刚到这里时,那百姓们冻得不停跺着脚,明明看着穿的厚实,却不怎么保暖的棉衣,应瑾瑜觉得种棉花势在必得。

等回去还要到处转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

吃过早饭,应瑾瑜就带着应开城再次来到粮仓,看着明明已经搬出去不少的粮种,现在竟然还有这么多,狐疑的看了眼自家小姑姑。

应瑾瑜面不改色的吩咐应开诚和他的手下做事,像是没察觉到他的目光。

幸好她昨天晚上偷摸将粮种放了进来,要不然今日肯定要被他给发现。

分派好,应瑾瑜就带着崔环和陶念念去往拥有沙地的淘沙村。

等她们到达村口,看到一排排的百姓站在村口的位置,翘首以盼,在看到她们到来时,一个个欢呼雀跃的神情,应瑾瑜都有些诧异。

转头看向崔环。

崔环看出应瑾瑜的疑惑,对她解释道:“这里因为沙地居多,所以百姓们就种植一些耐旱的作物,这耐旱作物也因为这里缺水严重,产量更是不如往年,所以这里的百姓们也时常饿肚子,冬日里更是只能窝在家中炕上猫冬。”

应瑾瑜来了这里三天,每一天都在刷新她对这个地方贫穷的认知,百姓们究竟是过的什么样的日子,她简直不敢想象,皇帝究竟知不知道除了京城之外,在距离京城不过数千里的地方还有百姓们在冬日里艰难度日。

这一刻,她有种恨不得直接将皇帝抓来,让他亲眼看看这里的百姓到底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看着百姓们面带微笑的看着她们,应瑾瑜三人下马,朝着百姓们走去。

还未走近,等在那里的百姓就快走几步,然后直接跪了下来。

应瑾瑜三人赶忙扶着在最前面的老人家起来,也示意让后面的百姓也都起身。

并道:“今日我来是确认这里适合种植什么高产作物,等确定之后,你们就可以先种植,这些救济粮能让你们挨到高产作物成熟。 ”

“好好,谢谢大人,我们淘沙村会世世代代记住三位大人的恩德。”

应瑾瑜不甚在意,让村长带着她们到了有沙地的地方。

只见这片沙地周围没有树木遮挡,不远处还有河水经过,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这块地方正适合种植番薯,这是我偶然从一个番邦货郎手里买到的种子,经过我的改良,发现在沙地种植这种番薯不仅产量高,而且还特别的好吃,只是现在这气温,只能搭上大棚才能使其成活。”

这里的老村长也问出了和罗家村村长一样的问题:“什么是大棚啊?”

百姓们也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应瑾瑜示意大家先暂停讨论,解释道:“大棚就是能让一个空间的温度保持在作物适合生长的范围内,作物有了适合的生长环境,才能长大,至于大棚长什么样,这边到时候应大人会教给你们。”

然后让天冬快马加鞭回去取番薯回来,并让他带上应开诚过来。

趁着这个时间,应瑾瑜开始科普番薯的价值。

“这番薯啊,还没长成之前,它的茎叶是可以做菜吃的,等它长成之后,从土里刨出来,洗净了可以上锅蒸,用水煮,丢进火堆里烤着吃,那滋味也是妙不可言,还可以混着粥喝,另外还有这番薯粉,还可以做成粉条,还可以拿出去卖。当然还有这烤番薯也一样,都是可以卖的,总之,只有你们想不到,没有这番薯做不到的。你们只要好好种植,按照我说的方法,亩产千斤不成问题。”

百姓们听着应瑾瑜说的这些做法,都开始不停的咽着口水,就连崔环和陶念念都想要尝尝这番薯的滋味了。

另外,应瑾瑜还让他们养家畜,这样这些番薯茎叶也不会浪费,就算是老了,也能喂牲畜。

这些牲畜产出的粪肥还可以养地。

说到牲畜,还有沤肥,应瑾瑜更是在商城中买到的书,从书中看到的知识全都讲给百姓们听。

这里的百姓在听到就连沤肥都有这么多门道,对应瑾瑜更是佩服的不行。

崔环和陶念念也是一脸学到了学到了的满足感,看向应瑾瑜的眼神好似见到神仙一般。

她还将怎么养猪教给大家,想要多一份收入的百姓可以学着做起来。

可都是生财之道。

直到应开诚带着番薯过来,百姓们还意犹未尽的想要听她在讲讲,还有人在不断的问她问题。

应瑾瑜一一解答,见应开诚来了,立刻让百姓们准备开始种植工作。

她则带着陶念念和崔环离开人群,顺便将村长叫到一边道:“村长啊,你们这块地方可是很不错,现在种了番薯,让土地有了劲,来年春天还可以种一波西瓜,这沙地种出来的西瓜更是好吃到能让人咬掉舌头。”

一听到西瓜两人也都很是兴奋,村长却是皱着眉道:“这西瓜咱们听过,可是见过,更是没吃过,咱们能吃饱饭就谢天谢地了。”

“那以后你们可就有福了,不仅可以吃,还能拿它发家致富。等明年你们去找应开诚拿西瓜种子就成,他会教你们怎么种植。”

在不远处忙的满头大汗的应开诚,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小姑姑安排了不止一星半点的工作量,应瑾瑜安排完,这里的百姓也全都收到了粮食,还有种子,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应开诚来办,她就带着崔环和陶念念回京去了。

等她们离开后,没多久,各个村子里的村长以及村民纷纷上县城来感谢应瑾瑜她们,还带了不少的她们能拿得出手的特产,在山上采的菌子,各种山货,没想到她们已经离开。

应开诚看着这些百姓们,只好答应他们,让人快马加鞭送去京城,他们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