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 第100章 国家队的召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04年初春,北京的风依旧寒冷刺骨,仿佛还未从冬季的严寒中苏醒过来。然而,在钓鱼台国宾馆附近的一间不对外营业的会议室里,却弥漫着一股融融的暖意。这里的气氛庄重而严肃,与室外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钦应召而来,参加一个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当时应为信息产业部)相关司局联合组织的小范围、高规格座谈会。这个座谈会的议题非常明确,就是探讨中国自主3G通信标准td-ScdmA的产业化推进路径。

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与会者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表情严肃而专注。他们都是国内通信设备领域的顶尖人物,代表着行业的最高水平和最前沿的技术力量。

在这些人中,不仅有来自部委的领导们,还有华为的任正非、中兴的侯为贵等企业的负责人。这些名字在通信行业中如雷贯耳,他们所领导的企业更是行业内的翘楚,其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都堪称一流。

而王钦所代表的华创集团,虽然在规模上可能稍逊于华为和中兴这两位巨头,但他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以及在海外市场的出色表现,尤其是他本人对技术趋势的敏锐判断,让他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脱颖而出,成功地获得了进入这个“国家队”核心圈子的入场券。

主持会议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目光睿智的部级领导,李主任。他开门见山,语气凝重:“各位老总,今天请大家来,不是务虚,是务实,是求援。td-ScdmA标准,凝聚了我们国家科研人员多年的心血,是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实现战略突破、掌握话语权的关键一步!标准有了,但产业化之路,艰难坎坷。芯片、终端、网络设备、测试仪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极其薄弱,和国际上成熟的wcdmA、cdmA2000相比,差距巨大。”

他环视在场每一位企业家:“国家下定决心要推动td-ScdmA的发展,但这光靠国家的投入和科研院所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产业化,必须依靠市场的主体,也就是在座的各位企业!我们需要有担当、有实力的企业,挺身而出,投入到td-ScdmA的研发和产业化中来,共同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华为的任总率先发言,语气沉稳务实:“李主任,各位领导,我们华为一直在跟踪和研究td标准。从技术角度看,td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频谱利用率高。但产业化确实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产业链不成熟,会导致研发成本极高,市场风险极大。”他提出了需要政策支持的具体方面,如频率划分、实验网建设、政府采购倾斜等。

中兴的侯总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强调需要形成产业链合力,避免单打独斗。

轮到王钦发言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这位相对年轻、以眼光独到和敢闯敢拼着称的企业家,会是什么态度?

王钦清了清嗓子,态度恭敬而坚定:“李主任,各位领导,任总、侯总。华创作为中国通信产业的一员,支持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义不容辞!”

他首先表明了态度,然后话锋一转,展现其深入思考:“我们认为,td-ScdmA的产业化,固然困难重重,但也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如果成功,意味着我们中国企业在全球通信产业格局中,将不再只是追随者和模仿者,而是有可能成为规则制定者之一。这带来的战略价值,远远超过短期的商业利益。”

他结合华创自身的“潜龙”项目积累,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第一,芯片是核心瓶颈。华创愿意投入重金,与大唐电信(td标准的主要持有者)及相关芯片设计单位深度合作,共同攻关td核心芯片,尤其是在降低功耗、提升集成度方面。第二,终端是关键。华创可以集中优势资源,优先研发td-ScdmA\/GSm双模终端,解决初期网络覆盖不足的痛点。第三,我们建议成立td-ScdmA产业联盟,在部的指导下,实现知识产权共享、测试环境共建,避免重复投入和内耗。”

王钦的建议,既体现了担当,又切中要害,尤其是关于芯片和终端的切入点,显示了他对产业瓶颈的深刻理解。他的发言,给在场的部委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主任赞许地点点头:“王钦同志说得很好!有格局,有思路,也有具体的行动想法。td产业化的确需要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扎扎实实的行动!部里会认真研究各位提出的建议,尽快出台更有力的支持政策。希望各位老总能够真正把td-ScdmA的发展,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座谈会结束后,李主任特意与王钦又多交谈了几句,勉励华创在td终端和专用芯片上做出表率。

离开会议室后,王钦坐在车里,他的心情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一般,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刚刚参加的这个会议,对华创来说意义非凡。它意味着华创终于真正地踏入了国家通信产业发展的核心舞台,这不仅是一份无上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td-ScdmA产业化之路注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这条道路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且前景并不明朗。然而,王钦心里非常清楚,这是华创实现技术跨越、确立行业地位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作为一个重生者,能够为国家通信产业的崛起贡献自己力量的绝佳契机。

一种比单纯商业成功更为宏大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在他的心中如火焰般升腾起来。他深知,华创的下一步发展,必须紧紧扣住“自主创新”这个国家战略的脉搏,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