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对内阁大臣庞云的当众质问与苛责。

内阁大臣李昌自然也寸步不让。

他没有继续解释为何淮州境内出现大量的叛军。

他反而以前线粮草不足为由,质问内阁大臣庞云。

钱粮的筹措与征调,皆由内阁大臣庞云负责。

两人当即在殿内争执起来。

“嘭!”

皇帝赵瀚一巴掌拍在了案几上,庆云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这都什么时候了!”

“还在这里互相指责!”

赵瀚面色铁青地环顾众人,难掩言语中的火气。

“朕召你们来是商讨如何退敌的!”

“不是让你们到这里来吵架的!”

看到皇帝赵瀚发火,众人齐齐地下跪请罪。

“臣等有罪。”

看到跪下的众人,赵瀚的心里火气更大。

他此刻需要的是有人分忧,而非磕头请罪!

“你们爱跪,那就跪着吧!”

赵瀚的目光投向了内阁大臣萧建章。

“萧爱卿,你说,现在叛军大军压境,当如何应对?”

“回禀皇上!”

“臣觉得这二十万叛军的消息不能当真,可能是叛军虚张声势而已!”

“我们且不能因为叛军夸大其词就自乱阵脚。”

赵瀚闻言,点了点头。

“你继续说!”

萧建章沉吟后道:“叛军攻陷了淮州,若是骑兵的话,数日即可抵达帝京!”

“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立即征调兵马布防御敌!”

赵瀚觉得萧建章说得有道理,示意他继续。

“如今帝京兵马并不少,至少有十万之众!”

“只是这些兵马分属龙骧军、禁卫军、神武军、巡捕营、巡城司等军或者衙门,互不隶属,难以形成合力。”

“一旦叛军兵临城下,各军恐各自为战,与战局不利。”

“臣提议由威武大将军夏长武为主帅。”

“由让总领帝京防务,节制帝京除拱卫皇宫外的所有兵马。”

帝京以及周边府县那是大乾最重要的核心地带,常年都驻扎着不少兵马。

这些兵马互不隶属,他们彼此可以监视牵制,防止一家独大。

这样的安排在平日里倒也不打紧。

可是大敌当前,各军互不隶属,协调起来就很困难。

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各军各自为战,很容易被人各个击破。

赵瀚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可这么多兵马全部交给夏长武,赵瀚的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此次叛军大军压境,帝京危在旦夕!”

“朕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想当年朕御驾亲征,将金帐汗国一战而灭!”

赵瀚环顾一圈众人说:“今日朕当亲自统领帝京各路兵马迎战叛军!”

众人都满脸错愕。

他们未曾料到皇上竟要亲自担任御敌主帅。

“皇上圣明!”

“由皇上领兵迎战叛军,我军定可旗开得胜!”

皇上赵瀚要亲自担任御敌的主帅,内阁大臣萧建章当即表态支持。

皇上可是九五之尊,他亲自领兵!

这可以极大地振奋军心士气,增强他们击败叛军的胜算。

几名重臣也都纷纷开口,支持赵瀚担任这个帝京御敌主帅。

赵瀚说完后,目光又投向了三皇子赵鹏。

“鹏儿!”

“帝京守城大军的粮草军械等事宜,由你统筹调度!”

看父皇将粮草军械的事务交给自己,三皇子赵鹏也高兴不已。

“儿臣遵旨!”

只要将这些差事做好了,足以积累功劳和威望。

况且做这些事情,不需要亲冒锋矢,没有任何的危险。

他知道。

这是父皇是有意在培养自己,这让他激动万分。

“夏爱卿!”

“朕命你为帝京守军的副帅,协助朕统领协调各军,迎战叛军。”

“末将遵旨!”

夏长武很清楚。

名义上他是副帅。

可皇上不可能亲自到一线去领兵作战,顶多是名义上的主帅而已。

这帝京的防务实际上压在了他这个副帅的身上了。

“鹏儿!”

“你和夏爱卿速速去准备御敌之事,不得有误!”

叛军来势汹汹,赵瀚也知道军情紧急。

这叛军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打到帝京了。

所以他进行了一番安排后。

马上就让三皇子赵鹏和威武大将军夏长武去布防准备了。

“儿臣告退。”

“末将告退。”

两人当即起身告退,去调集兵马,进行布防准备。

“皇上!”

“帝京之兵马,守城尚可,出击则力有未逮!”

“当召集天下勤王兵马,奔赴帝京驰援!”

内阁大臣李昌也清楚。

这兵部的一摊子事儿都归他管。

这要是帝京有什么闪失,他铁定人头不保。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提出召集天下勤王兵马驰援帝京,确保帝京的安危。

另一名内阁大臣萧建章叹了一口气。

“如今除了驻防边境,防备楚国与周国的军队外,已经没有大规模的军队了”

“各州府除少量州兵外,已无兵可调遣。”

“现在各府县盗匪众多,零星的造反也有不少。”

“地方州兵应对盗匪与小股反贼尚且力不从心,遑论驰援帝京以御外敌。”

“一旦地方上的州兵抽调到帝京来,那地方上的局势怕是会更加崩坏糜烂。”

这几年大乾一直在打仗,不断征兵,不断加税征粮。

起初的时候。

大乾刚击败了金帐汗国,举国上下士气大振。

面对迎战楚国外敌,百姓都很支持。

很多地方上的豪门富户,甚至积极地捐助粮饷,为国分忧。

可是打了这么久,早就耗尽了大乾的元气。

一轮又一轮的征兵,一轮又一轮的征粮。

导致百姓从最初的支持,演变成为反对。

毕竟他们还要过日子。

战事久拖不决,不断地征粮拉夫。

百姓已经都快活不下去了。

纵使这仗打赢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许多百姓为了逃避征粮拉夫,不得不逃离家园,落草为寇。

这两年大乾境内的盗匪都多了不少,地方秩序持续恶化。

除了一些盗匪外。

那些世家大族在朝堂失势,他们自然是不甘心的。

他们暗地里还资助了不少的流民,打出了造反的旗帜。

好在大乾如今对地方上的掌控力尚可。

他们对付这些小股的造反兵马还是手到擒来的。

只是一旦地方上的州兵都被抽调到帝京勤王。

那地方上的盗匪流寇怕是就会趁势坐大,导致局势崩坏。

这是内阁大臣萧建章所担心的事情。

他忧虑按下葫芦又浮起瓢。

“皇上!”

“若召集各地兵马勤王,臣以为不妥。”

萧建章沉吟后对皇帝赵瀚说:“还请皇上下旨,将去辽州平叛的大军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