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1977年高考又一春 > 第243章 满足不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兔崽子,你的野味。”尤队长冷着张脸,下巴微抬,用那根竹管玉石嘴的烟杆朝地上指了指。烟杆上还沾着点火星子,随着他的动作晃了晃,在昏黄的油灯下泛着点幽光。

颜雨顺着烟杆指的方向看去,心脏“咯噔”一跳——那只灰兔正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僵硬的身子泛着冷白,浑浊的眼珠瞪得溜圆,像是还没接受自己的命运。最显眼的是兔子腹部那道伤口,翻着粉嫩的白肉,边缘还沾着点暗红的血渍,一看就是被镰刀之类的利器捅穿的。

悬了大半夜的心终于落了地,颜雨盯着那只兔子,嘴角忍不住往上翘——睡觉前还因为丢了兔子懊恼得直捶炕,现在失而复得,这份意外之喜让他浑身都舒坦了。可再看尤队长杵在炕沿边的架势,双手背在身后,腰杆挺得笔直,那模样哪里像是送兔子的,分明是黄鼠狼来拜年,没安好心!颜雨心里又提了起来,琢磨着老尤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油灯芯突然“噼啪”爆了个灯花,把僵坐了半天的颜雨吓了一跳。他抬头看向窗户,窗纸外黑得瘆人,活像一口倒扣的大铁锅,严严实实地扣在这寂寥的塞北冬夜。外面没有月亮,只有风雪还在肆虐,呼啸的风声里夹杂着雪粒打在窗纸上的“沙沙”声,勉强凑出点微弱的光亮。老槐树的枝桠在风里乱晃,影子映在窗棂上,活像张牙舞爪的妖怪,看得人心里发毛。

尤队长没再说话,自顾自坐在炕边的小板凳上,耷拉着那张满是沧桑的脸,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油灯的光打在他半边脸上,把他枯树皮似的皮肤照得格外清晰——深深的褶皱一道叠着一道,曲折的轮廓里全是岁月的痕迹,一看就是经受过不少风霜。他抽得很猛,烟锅里的火星子明灭不定,喉结上下滚动着,像是有满肚子的话要说,可终究还是没吐出半个字。

颜雨瞧他这心事重重的样子,心里立马有了谱——八成是老尤已经问出了实情,确定狗蛋儿跟傻姑真干了蠢事,现在正愁着怎么收场呢。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孩子多不争气,做爹娘的总得为他操心。

这么一想,颜雨也顾不上琢磨老尤的来意了,赶紧从炕上爬起来,拽过盖在被褥上的棉袄往身上套。棉袄凉得像块冰,刚碰到皮肤就激得他打了个寒颤,他又抓起滚到炕角的棉裤,费劲地伸腿蹬上,裤脚短了一截,露出脚踝,冷风一吹,冻得他直缩脚。

他坐在炕沿边,眼睛瞟了一眼堆在门口的木柴——要是生堆火,既能取暖又能烤兔子,可他实在懒得动,一来一回折腾半天,还不如就这么凑活。

土坯墙上贴着张“农业学大寨”的奖状,早就被油烟熏得发黄,边角卷了起来;墙角堆着的“四卷宝书”蒙着层厚灰,一看就是好久没动过了。这知青点的屋里,也就只有这土炕还算干净,可自打他们这些知青住进来,这炕头就没安生过,今天你占东边,明天他抢西边,有时候几个人挤在一起,连翻身都费劲。

尤队长似乎一点都不冷,还是闷头抽着烟,烟圈一圈接一圈往上飘,很快就弥漫了小半间屋子。颜雨好几次看见他张了张嘴,眼神往自己这边瞟,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显然是在犹豫什么。

颜雨裹紧了身上补丁摞补丁的棉袄,可寒气还是顺着领口、袖口往脊梁骨里钻,冻得他直打哆嗦。他盯着尤队长脚上那双翻毛皮鞋——那鞋看着就暖和,还是公社干部才有的待遇,上个月他在公社供销社见过类似的,旁边摆着的劳保手套要五斤粮票呢,顶他三天的口粮,当时他也只能看看,根本舍不得换。

“叔,这兔子您留着吃就行,何必大半夜跑一趟送过来呢。”颜雨知道再这么沉默下去不是办法,又冷又饿,还猜不透老尤的心思,与其僵持着,不如主动开口打破尴尬。

尤队长吧嗒了最后一口烟,把烟锅在炕沿上磕了磕,磕掉里面的烟灰,才慢悠悠地开口:“小子,你来俺们贺家沟,算下来有不少年岁了吧?”

“8年7个月零12天。”颜雨想都没想就答了出来——自从离开北京,他就天天数着日子,盼着能早点回城,每一天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这儿吃住还习惯不?”尤队长又问,语气比刚才缓和了些。

“还行吧!”颜雨含糊地应着,心里却直撇嘴——哪有什么习惯不习惯的,能活着就不错了。他把两手插进袖筒里,低头瞧着棉鞋——鞋头破了个洞,露出半截冻得发红的脚趾头,一到冬天,脚上的冻疮就没好过,烂了又结痂,结痂又烂,到最后全是暗红的疤,又疼又痒。

尤队长显然不满意他这含糊的回答,皱了皱眉头,干脆把话挑明了:“俺问你,在这儿,能吃得饱不?”

这话一出口,颜雨差点笑喷了——吃不吃得饱,你老尤心里还没数吗?他想起刚下乡的时候,自己和其他知青一起注销了城市户口,背着行李来到这百十里外的贺家沟插队。按照规定,知青每月的口粮是45斤原粮,没有任何副食。可原粮要脱皮、去壳,加工完之后就只剩不到30斤了,平均到每天还不到一斤。每顿饭就一个小馒头、半个窝窝头,稀粥能照出人影,根本填不饱肚子。

他们每天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开荒垦田。说是充分利用荒地,可那些能种庄稼的土地,千百年前早就被先人开垦出来了,剩下的全是乱石窝子。用撅头刨不动,就用镐头砸;镐头砸不动,就用铁钎子在石头上凿坑,填上雷管炸。每天都有人扯着嗓子喊“放炮了!放炮了!大家躲远点!”,一声闷响之后,乱石满天飞,紧接着就是扒碎石、挑担子,把石头运走,再把土填进去。每天要干八九个小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活儿越重,越需要粮食。为了应付农忙,大队早就把年终的口粮提前预支了,等到秋收结束、冬天一到,仓库里就空了,剩下的“口粮”就只有西北风。都说“半大小子,饿死老子”,像他这样十七八岁、正在长身体的年纪,一顿饭能吃好几碗,那点口粮连塞牙缝都不够,每天都在饿肚子,做梦都想能饱餐一顿。

颜雨突然想起秋收结束的时候,大队超额完成了任务,为了庆祝从公社捧回来的奖状,特意组织了一场干饭比赛。那是他下乡以来,吃得最饱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