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古人的智慧 > 第206章 深论阴阳,医理根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6章 深论阴阳,医理根基

第206章:深论阴阳,医理根基

传习堂的木门被晨光推开时,轩辕已站在堂中那张铺开的兽皮地图旁。地图上用朱砂与墨线画着日月交替、寒暑往来的轨迹,旁边堆着数十根刻满刻度的木杆——那是他近年观测日影、记录节气的凭证。弟子们陆续进来时,都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艾草香,那是昨夜轩辕为驱散堂内湿气特意焚烧的,草木的气息混着晨光,让这方传授医道的空间多了几分肃穆。

“今日我们只论一事。”轩辕转身时,目光扫过弟子们脸上的求知之色,缓缓抬手指向窗外,“天为阳,地为阴。这不是随口说说的道理,是要刻进骨子里的医道根本。”他走到墙角,那里放着两个陶罐,一个盛满经日晒三日的干柴,一个盛着刚从井中汲出的冷水。“你们摸。”

弟子们轮流上前,指尖触及干柴罐时,能感到阳光残留的温热,触到冷水罐时,又被那股沁骨的寒凉激得缩回手。最年轻的弟子阿木忍不住问:“先生,这便是阳与阴的不同?”

“是,也不全是。”轩辕拿起一根干柴,凑到火塘边引燃,火苗腾起时,映得他眼中闪烁着光亮,“阳者,主动,主热,主升;阴者,主静,主寒,主降。就像这火与水,火性炎上,水性润下,从未有过颠倒。”他将燃着的柴投入水罐,滋啦一声,白烟袅袅升起,“但阴阳又不是死的。柴遇火则阳盛,入水则阳消;水遇火则阴减,遇寒则阴凝。这变化之道,才是最难参透的。”

堂外忽然传来一阵咳嗽声,是部落里的老丈拄着拐杖经过,他每到秋冬便咳喘不止,夏日却能下地劳作。轩辕指了指窗外:“老丈的病,便是阴阳时令的明证。夏季阳盛,他体内寒气被压制,故能如常;秋冬阴盛,寒气肆虐,故病发。这便是‘昼阳盛,热病加重;夜阴盛,寒病易笃’的道理。”

他让弟子取来两块石头,一块是经烈火焚烧过的红燧石,一块是常年浸在溪水中的青滑石。“你们看这燧石,色赤,性热,敲击能生火,属阳;滑石色青,性凉,触摸能生湿,属阴。”说着,他将燧石放在一个风寒病人的药罐旁,滑石放在一个热病患者的药罐旁,“用药如用兵,治寒病当用阳药,如燧石般助火散寒;治热病当用阴药,如滑石般引水清热。若反了,便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有弟子问:“先生,那人身的阴阳又如何分辨?”轩辕走到一个面色潮红、烦躁不安的弟子面前,这弟子昨夜贪凉,今早便头痛发热。“你此刻便是阳盛,面红、心烦、脉数,都是阳热过盛的征兆。”又指向另一个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的弟子,“你素来畏寒,是阴盛之象。”他让两人伸出手腕,自己分别为他们把脉,“阳盛则脉浮数,阴盛则脉沉迟,这脉象的变化,便是阴阳在体内的呐喊。”

为了让弟子们更直观地理解,轩辕取来一盆清水,一边往里加烧红的石子,一边让弟子观察:“水本属阴,加阳热之物,水温渐升,阴渐消而阳渐长,就像人喝了姜汤,寒气渐散。”随后他又往热水里加冰块,“阳热遇阴寒,水温渐降,阳渐消而阴渐长,如同高热病人服了石膏汤,热退身凉。”

他拿起一根刻满刻度的木杆,上面记录着一年中不同节气的日影长度:“冬至日影最长,阴最盛;夏至日影最短,阳最盛。这阴阳消长,如环无端,影响着草木枯荣,也影响着人体安康。”他指着木杆上的刻度,“你们看,从冬至到夏至,日影渐短,阳渐盛,人体阳气也随之升发,故春季宜养肝,夏季宜养心;从夏至到冬至,日影渐长,阴渐盛,人体阴气随之收敛,故秋季宜养肺,冬季宜养肾。这便是天人相应的阴阳之道。”

传习堂外的日头渐渐升高,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轩辕走到悬挂的人体经络图前,图上用红线标注的阳经与蓝线标注的阴经纵横交错。“经络也分阴阳,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头面躯干,阴经行于四肢内侧、胸腹。气血在阳经中运行时,如日行中天,畅行无阻;在阴经中运行时,如夜行幽谷,需小心呵护。”他点着图上的“足太阳膀胱经”,“这条阳经受邪,人会发热、恶寒、头痛;若‘足太阴脾经’这阴经受邪,则会腹痛、腹泻、乏力。”

有弟子记录时不慎打翻了砚台,墨汁溅到了阳经的红线上,晕开一片黑渍。轩辕却没责备,反而指着那片污渍说:“你看,阴(墨汁)侵阳(红线),阳便受损。就像人受了风寒,阴邪侵阳,阳气被困,便会生病。此时用药,便是要助阳驱阴,让红线重见天日。”

临近午时,轩辕让弟子们分组讨论,每组举出三个阴阳失衡的病例,并说明该用何种方法调和。阿木一组举了猎人被毒蛇咬伤的例子:“蛇毒属阴寒,侵入人体后,伤口青紫、肿胀,是阴盛阳衰,当用雄黄、大蒜等阳热之物解毒。”另一组举了产妇产后大出血的例子:“血属阴,失血过多则阴亏,当用当归、熟地等滋阴养血之药,同时辅以人参、黄芪补气,因为气属阳,阳能生阴。”

轩辕听着各组的讨论,时不时点头或补充。当谈到一个长期抑郁寡欢的妇人时,他说:“情志也分阴阳。怒属阳,过则阳亢;悲属阴,过则阴盛。这妇人长期悲戚,是阴盛压制阳气,不仅要用药疏肝理气(助阳),还要开导她宽心,这也是调和阴阳的法子。”

日头偏西时,传习堂的阴影渐渐拉长。轩辕让弟子们整理今日的笔记,自己则走到火塘边添了些柴。火苗跳跃着,映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记住,阴阳不是书本上的字,是活在天地间、人身上的理。”他拿起一块燧石,轻轻敲击着火镰,火星溅起时,他的声音也随之升高,“辨阴阳,调平衡,便是医道的根。悟透了这个,你们才算摸到了行医的门槛。”

弟子们齐声应是,笔尖在兽皮纸上沙沙作响,将今日的所学一一记下。窗外的夕阳将天空染成金红色,如同阴阳交汇时那最美的一瞬。轩辕望着天边的霞光,知道今日播下的种子,终有一天会在弟子们的心中长成参天大树,而这阴阳之道,也将随着他们的脚步,传遍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