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古人的智慧 > 第242章 典籍分类,建阁典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2章 典籍分类,建阁典藏

第242章:典籍分类,建阁典藏

晨曦微露,薄雾如纱般笼罩着部落的每一寸土地,轩辕已踏着露水走向新落成的“医典阁”。这阁楼由粗壮的楠木搭建,屋顶覆盖着细密的茅草,四角微微上翘,既挡风遮雨,又透着古朴庄重。阁前的石阶上,还留着昨夜弟子们擦拭的痕迹,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光泽。

“先生,阁楼的木架都已晾干,内里的隔间也按您的吩咐分好了。”负责监工的弟子迎上来,手里捧着一卷竹简,上面是阁楼的布局图。他的脸上带着些许疲惫,眼下有着淡淡的青黑,但眼神里满是兴奋与期待。

轩辕接过竹简,指尖抚过上面刻画的纹路,隔间被清晰地分为“医理”“药物”“诊疗”“养生”四区,每一区又细分出不同的格子,以便存放各类典籍。他微微颔首:“做得不错,再检查一遍木架的承重,莫要因典籍渐多而出纰漏。”

“弟子早已试过,每一层都铺了三层厚木板,还在下方加了斜撑,就算堆满竹简也稳如泰山。”弟子拍着胸脯保证,随即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只是……弟子还是不太明白,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建这座阁楼?将典籍堆放在医庐的书架上,不也一样能查阅吗?”

轩辕抬眼望向远处连绵的山峦,晨风中带着草木的清香,他缓缓开口:“你看这山川河流,各有其道方能奔流不息;这日月星辰,各有其序方能光照寰宇。典籍亦是如此,若无条理,杂乱堆放,时日一久便会霉变虫蛀,后人想寻一句箴言,怕是要翻遍书山,甚至可能就此湮没。”

他顿了顿,指着隔间的划分解释道:“医理类放《黄帝内经》及相关注解,这是根基,如大树之主干;药物类存《百草图谱》《炮炙大法》,是治病的利器,如枝干上的锐刺;诊疗类收《医案集》《金疮要略》,是实践的足迹,如枝叶上的露珠;养生类列《养生论》《四季调摄》,是护生的法门,如根系汲取的养分。如此分类,不仅便于查阅,更能让后人一眼看清医道的脉络。”

弟子听得入了迷,先前的疑惑渐渐消散,只觉得先生的考量如星辰般高远。他低头看着自己磨出薄茧的手掌,这双手既参与了阁楼的搭建,也抄写过不少典籍,此刻忽然明白,自己手中握着的,或许是比山石更沉重的责任。

这时,几个弟子抬着一摞摞竹简走来,每捆竹简都用麻绳仔细捆扎,上面贴着兽皮制成的标签,分别写着“素问”“灵枢”“百草图卷一”等字样。他们脚步轻快却又小心翼翼,仿佛捧着的不是竹简,而是部落的未来。

轩辕走上前,伸手扶住最上面一捆《黄帝内经》的抄本,指尖触到竹简的微凉,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这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他与弟子们在无数个日夜中,一字一句斟酌、修改、誊抄而成。有过为一个穴位名称争论到面红耳赤的时刻,也有过因一个医案的精妙而相视一笑的瞬间,更有过在油灯下因疲惫而伏案小憩,醒来后继续挥笔的执着。

“放的时候要注意,《素问》和《灵枢》要挨着放,它们本就是一体,如阴阳相生,不可分离。”轩辕叮嘱道,目光扫过弟子们认真的脸庞,“还有,每一层都要放上晒干的艾草和樟木片,这两样能驱虫防潮,比单靠阁楼的木料稳妥得多。”

一个负责存放药物类典籍的弟子忽然问道:“先生,那新补注的毒草图谱,该放在《百草图谱》的后面还是单独存放?毕竟上面记的都是有毒之物,会不会让人觉得不吉利?”

轩辕摇摇头,语气严肃却温和:“毒草亦是草,毒药亦是药,用之得当能救人,用之不当能杀人。将其附在《百草图谱》之后,既是提醒后人辨识,也是告诉他们,医道无善恶,全在医者之心。若因‘不吉利’而隐匿,那才是真的误人子弟。”

他走到那个弟子身边,拿起一卷毒草图谱,指着上面绘制的断肠草说:“你看这断肠草,形貌与金银花有几分相似,若不特意标注,怕是会有人误采误用。但你再看旁边的注解,‘此草剧毒,误食者灌甘草绿豆汤可解’,这便是将凶险化为生机。分类典藏,从来不是为了隔绝,而是为了更好地认知。”

弟子们听着,纷纷点头,手上的动作愈发谨慎。阳光渐渐升高,透过阁楼的窗棂洒在竹简上,映出点点金光,仿佛每一个字都在跳动。轩辕站在阁楼中央,看着典籍被整齐地码放在木架上,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屋顶,心中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还是个少年时,在部落的山洞里,第一次看到巫医用的残破药书时的情景。

那时的药书字迹模糊,纸张发黄,却让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病痛并非鬼神作祟,而是有迹可循。如今,自己亲手建立的医典阁,比当年的山洞宽敞明亮百倍,典籍也丰富完备千倍,但那份对生命的敬畏,对医道的执着,却从未改变。

“先生,都放好了。”一个弟子轻声禀报,打破了阁楼里的宁静。

轩辕回过神,走到阁楼门口,推开虚掩的木门。门外,医庐的方向传来阵阵药香,夹杂着弟子们讨论病情的声音,还有远处孩童的嬉笑声。他深吸一口气,这气息里有草药的苦涩,有泥土的芬芳,更有生命的鲜活。

“派两个人轮流守在这里吧,白日里可以开放,让各部落的医者都能进来抄录学习,但要立下规矩,不许随意涂改,不许带出阁楼,更不许私藏。”轩辕说道,目光望向远方,仿佛能看到百年后的景象——或许会有一个像他当年一样的少年,怀着对医道的好奇走进这里,在典籍中找到解开生命奥秘的钥匙。

弟子们齐声应道:“是,先生!”

轩辕最后看了一眼阁内整齐的典籍,那些竹简在阳光下安静地躺着,却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医道的漫长与璀璨。他知道,这座阁楼或许会在岁月中老去,木架会腐朽,茅草会枯败,但只要这些典籍还在,只要有人愿意传承,医道的火种就永远不会熄灭。

他转身走出医典阁,阳光落在他的白发上,泛起一层柔和的光晕。身后,阁楼的木门缓缓关上,却关不住那些即将跨越时光的智慧,正如同关不住山间的清风,终将吹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