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522章 系统识毒栽淑妃,反索其党羽凶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2章 系统识毒栽淑妃,反索其党羽凶迹

沈知微坐在凤仪宫的案前,手里捏着一张薄纸。纸上字迹娟秀,落款处按着一枚胭脂印。这是她亲手仿的淑妃笔迹,内容只有一句:“母亲放心,事成之后,沈家由你做主。”

她把纸折好,放进一个素色信封里。

门外传来脚步声,很轻,是谍网女官惯有的走法。那人进来后低头行礼,双手接过信封。

“明日尚寝司会去冷宫查物,香炉底下那个位置,你能放进去。”

女官点头,转身就走,没有多问一句。

沈知微靠在椅背上,闭了闭眼。她知道这一招险,但必须走。淑妃已经被关进冷宫,可真正想让她死的人还在沈府高堂上坐着。不把那个人拉下来,她这辈子都别想安稳。

第二天天还没亮,乾元殿就传出了动静。

裴砚拿着一封密报走进大殿时脸色铁青。尚寝司在冷宫偏殿的香炉底部发现了一封密信,信中提及“待产子之日动手”,并提到“母亲执掌沈家”四字。他一眼认出那是淑妃的字。

他当场下令拟旨,要诛淑妃九族。

圣旨还未盖印,沈知微已经到了殿外。

她没有直接进去,而是让内侍通传。裴砚见她来了,抬手示意暂缓用印。

“你要拦我?”他问。

“我想请陛下看看另一件事。”她从袖中取出一份抄录的供词,“张仲言被抓后说过两次话,一次是‘淑妃给的金子’,一次是‘李氏许我南洋安身’。他说的李氏,不是泛指,是特指我的嫡母。”

裴砚盯着那份供词看了很久。

“你是说,幕后之人是她?”

“淑妃只是刀,握刀的是李氏。”沈知微声音不高,却一字一句清晰,“她养女儿为刃,步步设局。从前害我背私通之名,如今又要毁我龙胎。若这次我们只杀一个废妃,反倒让她以为能全身而退。”

裴砚站在原地没动。

外面传来鼓声,是礼部准备宣读圣旨的信号。

他终于开口:“收回旨意,只削其亲属官职,禁足查办。”

内侍立刻去追传令太监。

沈知微松了口气,却没有离开。

“你还有话说?”裴砚看着她。

她点点头。“这封信,不能白写。”

当天下午,谍网女官换了一身粗布衣裳,扮作逃出宫的婢女,在城东茶肆歇脚。她故意把一封信掉在桌下,被一个穿灰袍的老嬷嬷捡走。

那嬷嬷是李氏身边最得力的人,专管外宅联络。

信的内容和之前那一封一样,只是多了几个字:“速救妹妹,迟则生变。”

三天过去了。

沈府一直闭门谢客,连日常采买都是由仆人代劳。直到第三天夜里,李氏的嫡子沈文远悄悄出了侧门,骑马去了城西一处废弃宅院。

他不知道,那地方早就被盯上了。

街角的暗巷里,几个人影等在那里。他们没动手,只是放出了一匹受过训练的烈马。

马冲出来的时候速度极快,直奔沈文远而去。

他来不及反应,被撞下马背,倒在街心。那马蹄接连踩过他的胸口和头颅,血溅了一地。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有人说那马像是被人刻意放出的,也有人说沈文远最近常去赌坊,欠了不少债。但更多人议论的是李氏——

“她逼死庶女,又害皇嗣,如今儿子横死街头,这不是报应是什么?”

消息传回沈府时,李氏正在佛堂念经。她听完仆人的禀报,手一抖,佛珠散了一地。

她没哭,也没喊,只是呆坐在蒲团上,嘴里反复念着:“不可能……怎么会……”

而在宫中的沈知微,正站在凤仪宫的廊下。

她收到了一条简报:沈文远已死,验尸确认为马蹄重创致死,无中毒迹象。百姓议论纷纷,皆称天理昭彰。

她把简报看完,轻轻吹灭了灯。

夜风吹进来,带着一点凉意。

她转身回屋,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后,是一块玉佩的碎片,边缘沾着干涸的血迹。这是今日从现场取回的证物之一,属于沈文远贴身佩戴之物。

她把碎片放在桌上,盯着看了片刻。

外面传来脚步声,是裴砚来了。

他走进来时披着外袍,显然是刚处理完政务。他看见桌上的碎片,眉头皱了一下。

“你留着这个做什么?”

“他在死前紧紧攥着它。”她说,“像是想留下什么。”

裴砚沉默了一会。“你觉得这事有问题?”

“马可以放,人可以引,但人心难控。”她抬头看他,“如果真是意外,那就罢了。如果是有人借刀杀人,那这个人,比李氏更危险。”

裴砚眼神一沉。

“你想查?”

“我不想冤枉任何人。”她把碎片收进布包,“但我也不能放过任何可能。”

裴砚看着她,忽然说:“你变了。”

“活着的人,总得变。”

他没再说话,只是走到窗边,推开半扇。外面月光洒进来,照在空荡的院子里。

第二天清晨,沈知微命人将那块玉佩碎片送往大理寺,附言一句:“此物出自死者手中,或有关联,请详查来源。”

大理寺卿接到后立即召工匠辨认,发现玉料出自北地一家老字号铺子,京城仅此一家有售。查账本后发现,三个月前曾有一笔匿名订单,购买同款玉佩两枚,其中一枚刻了“文远”二字,另一枚空白。

订单上留下的取货人姓林。

这个名字,和当日送药的宫女同姓。

沈知微拿到回禀时正在用早膳。她放下筷子,对身边的宫人说:“去查宫里所有姓林的差役,尤其是近三个月调入尚药局的。”

宫人领命而去。

半个时辰后,名单送来。共有三人姓林,其中一人是两个月前由沈府推荐入宫的,原是李氏陪房的远亲。

她让人把此人名字圈出,交给谍网女官。

傍晚时分,那人被带到偏殿问话。起初还强撑着不说,直到看到那块染血的玉佩碎片,脸色骤变。

“这……这不是我丢的吗?”

一句话出口,他就知道自己说漏了。

他招了。说是李氏命他帮忙传递消息,那枚空白玉佩是用来作为信物交换的凭证。只要有人拿着另一半来找他,就能取走藏在药房夹层里的密信。

而最近一次交接,就在三天前。

沈知微听完供词,没有立刻下令抓人。

她让人把供词原件封存,又命人抄录三份,分别送往御史台、大理寺和兵部备案。

做完这些,她才起身走向内室。

路过屏风时,她停下脚步,对守在外面的宫人说:“把那份原始供词烧了。”

宫人一愣。“娘娘,不留底?”

“留了反而麻烦。”她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动起来。”

果然,第二天一早,沈府就有两名管事连夜逃走。一个是在城南被抓,另一个刚出城门就被巡防营截住。

从他们身上搜出了两封密信,一封写给某位朝臣,请求庇护;另一封则是向一位江湖术士求药,内容涉及“驱邪避灾,保全家性命”。

沈知微看到这些信时,正坐在窗前翻看一本旧账册。

她把信放在一边,继续往下读。

账册最后一页记着一笔支出:三日前,沈府曾购入大量朱砂、符纸和黑狗血,用于“镇宅驱祟”。

她合上账册,抬头看向窗外。

远处沈府的方向,隐约升起一股烟尘。

有人在烧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