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 配件厂筹划增加产能
天刚蒙蒙亮,土炕上的被褥依旧鼓着暖融融的团儿。仲昆和马媛睡得沉,只有炕梢的小燕悄悄动了。她先是侧着身,小脑袋轻轻蹭了蹭枕头,确认身旁的爸爸妈妈没醒,便小心翼翼地把腿挪到炕沿边,脚掌刚碰到微凉的炕席,又顿了顿,像只怕惊着人的小雀儿,慢慢滑下了炕。
墙角的木柜上摆着一筐彩色积木,是仲昆前阵子从镇上捎回来的。小燕踮着脚够到筐子,抱到炕边的空地上,盘腿坐下。她捏着方块积木,一下下往起搭,时而歪着脑袋琢磨怎么让“房子”不塌,时而抿着嘴笑,小脸蛋上还带着点没褪尽的病气,却透着股鲜活的劲儿。
“吱呀”一声,仲昆翻了个身醒了。刚睁开眼,就看见炕边那个小小的身影,正专注地对着积木摆弄。他哑着嗓子开口,语气里带着刚醒的慵懒和关切:“你怎么不睡,不发烧了?”
小燕猛地抬头,眼睛亮闪闪的,忙放下手里的积木凑过去:“爸爸,我病好了,不发烧了,醒了睡不着了。”
仲昆笑着坐起身,穿上衣服下了炕,从抽屉里翻出体温表,递到小燕手里:“来,量量才放心。”小燕乖乖含住体温表,坐在炕沿上晃着腿。等了一会儿,仲昆取出来一看,36度5,用手碰了碰女儿的额头,温温的,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这时,马媛也揉着眼睛醒了,刚要说话,就见小燕自己摸索着穿上外套,踩着鞋“噔噔噔”跑到地上,不等大人叮嘱,就朝着廷和的房间跑,嘴里脆生生地喊着:“爷爷——爷爷——”
廷和正靠在枕头上歇着,听见孙女的声音,立刻侧过身,枯瘦的手慢慢伸出来:“哎,我的乖宝。”小燕扑到炕边,小手握住爷爷的手,廷和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声音放得极柔:“孩子,医生说爷爷这三天不能下床,等后天,爷爷就能起来陪你玩了。”
厨房里传来碗筷碰撞的轻响,廷和的老伴听见动静,擦着手走了进来。她笑着把小燕抱起来,放到炕沿上坐稳:
“上炕和爷爷说说话,让爷爷给你讲个老故事,好不好?”小燕点点头,凑到爷爷身边,小耳朵竖得直直的。
仲昆也跟着走进来,看着这一幕,笑着对母亲说:“都说小孩不会装病,一点不假。你看,这不又活蹦乱跳的。”他摸了摸小燕的头,语气里带着点歉疚,“她好了我就放心了,得走了,厂里那边还一堆事等着呢。”
说完,他俯下身亲了亲小燕的脸颊,声音放软:“在家听爷爷和奶奶的话,记得按时吃药,爸爸晚上回来给你带糖。”小燕用力点头,应了声“好”。仲昆又转身冲马媛递了个眼色,便拿起外套,脚步匆匆地出了门。院子里很快传来汽车发动的声音,顺着晨光,朝着配件厂的方向驶去。
仲昆踏进配件厂大门时,日头已爬过了厂房的檐角,显然错过了食堂的早饭时间。他刚在办公室门口站定,卞会计就迎了上来,一双眼睛把他上下打量了遍:
“听门口老夏说你来了,准是没顾上吃早饭吧?”话音未落,她已转身从墙角拎起刚灌满的暖瓶,麻利地从抽屉里摸出一大碗方便面,又添了根火腿肠压在碗沿上,滚烫的开水冲下去,香味瞬间漫开。
仲昆确实饿了,也不客气,撕开调料包拌匀,便大口大口地狼吞虎咽。卞会计就坐在一旁看着,脸上带着藏不住的笑意,话匣子也跟着打开:
“你上次给我的那套规章制度,可真是帮了大忙!我连夜就背得滚瓜烂熟,就怕夏颖突然问起来,我答不上来露了馅。”她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得意,“她还一个劲夸我写得专业,其实我心里清楚,你过去没搞过企业,这八成是抄你父亲厂里的章程。”
说这话时,卞会计的目光始终没离开仲昆,像是怕错过他脸上的任何一点反应。紧接着,她又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说:“夏颖还牵头搞了个‘厂规厂纪’领导小组,让我当组长呢!毕厂长还说每月给我加100块工资,算职务补贴。”
“你傻啊。”仲昆刚咽下一口面,闻言忍不住笑了,“这活看着是美差,实则最得罪人。你别太较真,真遇到棘手的事,就把事往夏颖身上推。”他话锋一转,问起了厂里的近况,“对了,这阵子她和老夏师傅的关系怎么样了?”
“可不就像你说的那样!”卞会计立刻接话,语气里带着点看热闹的急切,“哪用等三天,第二天她就跑到毕厂长那儿告老夏师傅的状。结果毕厂长找老夏师傅一问,老夏直接把夏颖骂了个狗血淋头,现在俩人算是彻底闹成‘敌我矛盾’了。”
仲昆听着,手里的筷子顿了顿,笑着摇头:“你可别高抬我,这不是我的主意。”他放下碗,擦了擦嘴,“是马媛她爸爸的点子,就连‘不用三天就会去告状’这话,都是他的话。”
“原来是那老狐狸!”卞会计立刻皱起眉,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跟他打交道你可得多留个心眼,别被算计了。”她话锋又一转,想起了正事,“你今天来,是找毕厂长商量扩大产能的事吧?买设备要花不少钱,得提前准备着。丑话说在前头,我这账上实在挤不出10万块。”
仲昆点点头,没急着接话,只是端起碗,把最后一口汤喝了个干净。
仲昆放下手中的方便面碗,擦了擦嘴,转头对卞会计嘱咐道:“今天下午你早点走,到312房等我,我要在厂里多待会儿。我现在去车间找毕厂长,你不用陪我。”话音刚落,他便拿起外套,快步走出了办公室。
办公楼到生产区的路不长,仲昆径直走向加工车间,扫视一圈却没见到毕厂长的身影。他随即转向隔壁的精密铸造车间,刚一进门,就看见毕厂长和夏颖正蹲在东面刚腾出来的空地上,手里握着粉笔在地面上仔细标注着什么。
听到脚步声,两人同时站起身。毕厂长指着地面上画好的轮廓,迎上前对仲昆说:“我们俩正合计设备摆放的事。打算先把中频炉搬过来,再新添一台淬火炉。老夏师傅之前用煤火炉淬火,全凭经验控温,硬度总是不精准,次品率一直降不下来。这次添了新设备,不仅加工时间能缩短,质量也能稳稳控制住,我已经和老夏师傅商量过,他也同意。明天就让瓦工先把基座浇筑好,不出一周,铸造车间就能全部搬过来。”
三人边说边往车间外走,经过中频炉时,仲昆特意叫上了正在一旁整理工具的老夏师傅,一同去办公室商量扩大产能的计划。回到办公室后,夏颖想起扩产涉及资金周转,又把卞会计请了过来。卞会计一进门便主动忙活起来,烧水、取茶叶,很快给几人沏好了热茶。
五人围坐在办公桌旁,仲昆拿出毕厂长写的扩产报告,铺在桌上:“咱们今天逐条把计划落实好,别耽误了进度。”
毕厂长率先开口,指着报告上的“车间搬迁”条目说:“现在搬迁已经完成一半,下一步重点是浇筑中频炉底座,加上搬运设备,大概需要一周时间。之后是加工车间机床的基础浇筑,工期也差不多一周。算下来,半个月后新机床就能进场了。这块具体的设备情况,让仲昆给大伙说说。”
仲昆放下手中的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我昨天专门回了趟齿轮厂,找永明打听了设备的事。他们厂这次进的是沈阳机床厂的滚齿机和珩齿机,价格比南京机床厂的低30%,质量还更可靠。四台设备算下来共需26万6千元,再加上两台微型车床,把运费、刀具、配件都算进去,总花费也不会超过30万元。”
办公室的日光灯,映着桌面上摊开的增加产能报告。毕厂长将手中的铅笔往桌上一搁,目光扫过围坐的几人,此刻正在的讨论着扩大产能的计划,这场关于资金、人力与车间改造的研究会议,关乎着厂子的下一步走向。
“买新机床的钱,我盘算了一下。”卞会计率先开口,“我这里最多能凑10万元,这几天再送一趟货,这个月的日常费用能保住。宋会计那边还能调出10万多,但算下来,买机床还差10万的缺口。”话锋一转,他给出了关键方案,“这笔钱找夏村长准行,他和信用社主任是铁哥们,就10万,贷下来肯定没问题。”
毕厂长点点头,随即转向身旁的仲昆:“找夏村长这事,还得你出面。”他回忆起前些日子的细节,语气里带着几分把握,“前阵子他来咱厂,直夸咱厂的发展是个奇迹,说要给镇上写简报。临走时特意问我有啥困难,让咱尽管找他。对了,他还叮嘱,招工除了技术工人,最好优先招本村的。”
“那我说说蜡型车间的计划。”夏颖接过话头,将一张手绘的车间布局图推到桌中央,“现在一天要完成500个砂型,现有人手根本不够,最少得再添4个人。另外,得把西边的仓库改成烘干房,土建要花点钱,墙面必须做保温,再建一个烧煤的火炉——不用电加热,能省不少成本。车间里还得加2个案子,算下来总共有5千元就够了。”
会议的最后,仲昆将目光投向角落里的老夏师傅,语气敬重:“夏师傅,您把您那边的计划说说,咱们一起讨论讨论。”
老夏师傅慢悠悠地呷了口茶,放下搪瓷杯,声音沉稳有力:“我这一块,主要是搬家费功夫,搬完之后生产就没啥大问题。500个齿轮坯的量,得安排二班倒。现在一炉能浇3个砂箱,出45个料坯,一天开6炉就是270个,除去十几个不合格的,一天保证250个料坯稳稳的。”他顿了顿,补充道,“得再添4个人,其中一个要专门操作淬火炉。这些工人村里都有现成的,我去挑就行,都是踏实能干的。”
话音落下,办公室里的几人相视一眼,原本模糊的扩产路径渐渐清晰。从资金缺口的填补,到车间改造的细节,再到生产排班与人员调配,每一个环节都有了具体的落点,只待下一步,便是撸起袖子干起来。
午后,仲昆、老夏师傅和卞会计三人踩着树荫,径直往夏村长家去。院门口的老槐树耷拉着叶子,夏村长刚放下碗筷,正靠在藤椅上歇晌,手里还捏着把蒲扇。
“村长,忙着呢?”仲昆先开了口,脚步轻快地跨进客厅。夏村长见是他们,立刻撑着扶手站起来,笑着往屋里让:“是仲昆啊,快坐快坐,老夏也来啦。”他指了指旁边的木凳,又转身喊屋里的老伴倒茶。
刚坐下,仲昆便从随身的挎包里掏出个鼓囊囊的纸袋子,里面是一瓶包装精致的茅台酒,又从另一侧摸出条中华烟,双手递到夏村长面前:“村长,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这阵子总来给你添麻烦,心里过意不去。”
夏村长也不推辞,伸手接过来放在旁边的矮柜上,语气带着点嗔怪:“都是一家人,跟我客气啥?今天这东西我收下,下次可不许再带了。”他顿了顿,蒲扇往腿上一拍,“说吧,这回找我,是有啥要紧事?”
“确实是厂里的事。”仲昆往前凑了凑,声音放得略低,“最近配件厂想扩大生产,得再进6台机床,算下来要30万。现在账面就20多万,还差10万的缺口。想着先从信用社贷10万周转,用不了俩月就能还上,所以来麻烦村长帮着搭个线。”
“嗨,这多大点事。”夏村长摆了摆手,说得干脆,“等一会,我带你们厂卞会计去办就行。你们俩回厂忙吧,不用跟着跑这一趟。”
话落,几人又闲聊了两句便起身。仲昆和老夏师傅谢过村长,转身往厂子里去;夏村长则回屋换了件体面的衬衫,等着跟卞会计去信用社。
信用社的青砖楼在村口,一进门就透着股严肃劲儿。夏村长熟门熟路,带着卞会计直奔主任室。敲了门进去,他把配件厂要贷款的事一五一十说明,主任听了没多问,当即拿起电话给信贷员打了过去:“你先查一下配件厂十月份的流水,查完马上到我办公室来。”
不到十分钟,信贷员就拿着个账本进来了,对着主任汇报道:“主任,配件厂十月的流水我查了,进账22万,出账9万多,资金周转挺稳的。”
主任点点头,转头看向夏村长:“贷10万没问题。不过按规矩得村委担保,你在这儿签个名,然后你跟会计去信贷员那边办手续就行。”
夏村长爽快地签了字,卞会计跟着信贷员去填表格、办手续。前后不过半小时,贷款的事就敲定了。卞会计拿着办好的单据,先回了配件厂,找到毕厂长请了半天假:“厂长,原单位那边打电话来,说有一笔老账得我回去对一下,我下午请半天假。”
毕厂长没多想,挥挥手准了假。只是没人知道,卞会计出了厂门,没往原单位的方向走,反而骑着摩托车,径直去了火车站旁的迎宾饭店——她要去312房,等仲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