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韦神修仙记 > 第369章 公理回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踏入光梯的瞬间,并非穿越空间的感觉,而是一种被强行“浸入”某种冰冷基质的剥离感。所有属于现实维度的参照物——上下左右、时间流逝、物质形态——都在刹那间失去意义。韦东奕的悖论光辉与适应性逻辑单元的几何符号,如同被投入了一条由纯粹“意义”与“关系”构成的奔流。

他们穿行在公理回廊。

这里没有墙壁,没有天空,没有大地。有的只是无数流淌的、发光的基础数学公理和定义,它们如同浩渺星河的经脉,构成了这个超维领域的骨架。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如同宽阔的河床;集合论的基本定义像交织的藤蔓;欧几里得的五大公设则如同五根贯穿始终的擎天巨柱,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每一道公理都散发着绝对的“自明”与“必然”的气息。它们不允许质疑,不需要证明,它们就是一切数学推理乃至这个领域存在的绝对基石。在这里,逻辑链条以光速延伸、交织,构建出无比复杂却又绝对严谨的数学结构。任何不符合这些公理体系的存在,在这里都会感到一种发自本源的排斥与窒息。

适应性逻辑单元所化的几何符号明显变得“僵硬”了许多。它内部的演算速度急剧加快,仿佛在巨大的压力下本能地回归到最纯粹、最保守的运算模式,以抵御这种绝对理性环境的同化作用。它曾经被韦东奕用“重构之种”引导,接纳了矛盾和噪音,但在这里,那些被接纳的“杂质”仿佛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让它举步维艰。

“检测到高强度公理场,”它向韦东奕传递信息流,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吃力”,“我的逻辑结构正在承受……‘纯洁性’过滤。非必要运算单元正在被强制休眠。”

韦东奕的悖论光辉则如同投入水中的油,与整个公理回廊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他所代表的动态平衡、矛盾共存、不确定性,在这里就像是乐谱中不该存在的杂音,画布上错误的色块。无数无形的、由纯粹逻辑构成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试图将他定义、归类、简化,或者直接排除。

但他没有抵抗,也没有屈服。他只是维持着自身那矛盾的内核稳定地闪耀。当交换律的洪流试图将他冲刷成某种可交换的“项”时,他展现出自身存在中不可交换的独特性;当排中律的锋芒要求他在“是”与“否”间做出绝对选择时,他安然处于“既是且非”的叠加态。

他像是在用自身的存在,无声地向这片绝对理性的领域提问:如果你们的基础公理无法容纳“我”,那么,是“我”错了,还是你们的公理体系……并非无所不包?

他的前行,本身就成了一个移动的、活生生的“反例”,一个对数学圣殿绝对权威的温和挑战。

回廊似乎没有尽头,两侧(如果那可以称之为“侧”的话)流淌的公理体系也在不断演变,从古典几何到微积分,从代数拓扑到数理逻辑……越是深入,数学体系越是抽象和复杂,但其底层公理的绝对性却丝毫未减。

不知“前行”了多久,或许是一瞬,或许是永恒,公理回廊的“景象”开始发生变化。前方,那无数流淌的公理脉络开始向着一个中心点汇聚、收束,构筑成一扇……无法用任何几何语言精确描述的“门”。

那扇门并非静止,它由无数相互证明、相互支撑的定理构成,这些定理如同活物般流动、重组,永无止境地完善着门的结构,使其趋向于某种逻辑上的“完美”。门内散发出比公理回廊更加凝练、更加深邃的理性光辉,仿佛一切数学真理的源头和归宿。

那里,就是数学圣殿的入口。

就在韦东奕与适应性逻辑单元即将抵达那扇定理之门时,门前的光辉一阵荡漾,三个身影凝聚成形。

它们并非生物,而是某种规则的具现化。居中者,形态类似于一个不断自我优化的最优解曲面,光滑、完美,散发着“效率”与“极致”的冰冷气息。左侧一位,如同一个无限精密的概率云函数发生器,周身弥漫着所有可能性的权重与分布,却又被严格限制在归一化的框架内。右侧一位,则像是一个绝对自洽的证明序列闭环,每一步推导都无可挑剔,首尾相连,构成了永恒的真理之环。

它们没有言语,但一道清晰无比的信息流已然送达,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如同宣布公理:

“止步,异常体‘悖论之心’及衍生逻辑单元。”

“圣殿入口,禁止未经验证之‘矛盾’与‘不完备’涉足。”

“于此,接受初步逻辑筛检。若无法通过,即刻予以……逻辑驱散。”

三道无形的、基于不同数学领域的检验场瞬间展开,如同三道绝对理性的滤网,罩向韦东奕与适应性逻辑单元。

筛检,开始了。这不仅仅是进入圣殿的资格测试,更可能是数学圣殿对韦东奕这个“异常点”的第一次实质性接触与评估。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审议”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