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 第232章 君临冀州,双都之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2章 君临冀州,双都之议

常山大营。

旌旗如林,甲胄鲜明。

十里连营,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当刘景一行人的身影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贾诩、荀彧、田丰、高顺等人,精神猛地一振。

他们快步迎上前去。

“大哥!”

高顺抱拳行礼,声音沉稳,但那双紧盯着刘景的眼睛里,却藏不住急切。

贾诩、荀彧和田丰亦是躬身,目光中充满了探寻与忧虑。

洛阳的风云变幻,他们虽身在常山,却也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大概。

袁隗撞柱,天子昏厥。

每一样,都足以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们,心悬到了嗓子眼。

刘景翻身下马,风尘仆仆,但一双眼眸却亮得惊人。

他没有半句废话,目光扫过自己最核心的文武班底,从怀中取出一物。

那是一枚沉甸甸的官印,以及一份用明黄绸缎包裹的圣旨。

刘景将官印高高举起,声音传遍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朵。

“陛下圣旨,册封我为左冀州牧,假节,总揽中山、常山、赵国、巨鹿、魏郡,五郡军政!”

此言一出。

全场死寂。

贾诩、荀彧、田丰、高顺,乃至周围所有的亲卫,全都僵在了原地。

他们的大脑,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天大喜讯,给砸得一片空白。

左冀州牧?

总揽五郡之地?

这……这怎么可能!

前一刻,他们还在为冀州归属忧心忡忡,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下一秒,他们的主公,就带着半个天下第一州回来了?

这逆转,也太离谱了!

人群,彻底炸了!

“主公威武!”

“州牧威武!”

最先反应过来的高顺,激动得满脸通红,他猛地拔出腰间环首刀,直指苍穹,用尽全身力气怒吼。

“州牧威武!”

“州牧威武!!”

身后将士的狂吼,汇成了一股撼天动地的声浪。

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肺腑的狂喜与骄傲。

他们的大人,从一个县令,到太守,再到如今执掌五郡的封疆大吏!

荀彧和田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随即,荀彧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着刘景,行了一个无比郑重的大礼。

“彧,恭喜主公!”

“贺喜主公!”

“此乃龙出浅滩,鹰击长空之势!我等大业,自此坦途!”

……

郡守府,议事厅。

狂欢的喧嚣被隔绝在外。

厅内,气氛庄重而肃穆。

刘景高坐主位,下方则是常山集团最核心的几人。

贾诩、荀彧、田丰、沮授、高顺、张飞。

一张巨大的冀州沙盘地图,摆在议事厅的正中央,五郡之地被特意用红线标出,醒目无比。

刘景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缓缓开口。

“庆贺的话,就不多说了。”

“洛阳之行,看似风光,实则凶险。”

“我们虽然拿到了五郡之地,但袁氏和那些士族,绝不会善罢甘休。”

“韩馥的右冀州,就像一根钉子,扎在我们的身边。”

“所以,我们没有时间沾沾自喜。”

他伸出手指,在沙盘上轻轻一点。

“今天,我们议第一件事。”

刘景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抛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左冀州,治所当立于何处?”

话音刚落。

厅内的空气瞬间变得凝重。

田丰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走到沙盘前,手指重重地按在了一个点上。

邺城!

“主公!”

田丰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治所,必立邺城!”

“为何?”刘景问道。

“其一,邺城乃冀州旧治,天下闻名。主公入主邺城,是向天下宣告,谁才是冀州真正的主人!此为大义名分!”

“其二,观此五郡,邺城地处魏郡,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连通司隶,便于号令全局,辐射四方!”

“其三,常山虽是我等根基,但偏于一隅。主公身为州牧,若仍居于常山,气象不足,恐为天下人轻视!”

田丰一番话,掷地有声,条理清晰。

他强调的是格局,是气魄,是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张飞听得连连点头:“元皓先生说得对!就该去邺城!那才是州牧该待的地方!够气派!”

然而,荀彧却轻轻摇了摇头。

他起身,走到了沙盘的另一侧,手指点在了常山元氏。

“元皓之言,固然有理。”

荀彧的声音温润而坚定。

“但彧,不敢苟同。”

“主公,我等治所,当仍在常山。”

田丰眉头一皱:“文若先生有何高见?”

荀彧不急不缓地说道:“常山,是我等的龙兴之地,根基所在。”

“这里,有我们的医曹、粮曹、装备工厂、纺织厂,有我们一手建立起来的官学体系,更有我们最忠诚的百姓。”

“我们的军队,我们的经济,我们的一切,都源于此地。”

他抬起头,直视刘景。

“主公,邺城虽好,却是四战之地。其繁华之下,是盘根错节的本地豪强,是袁氏渗透多年的势力。我等贸然迁入,如同将心脏暴露于利刃之下。”

“而常山,西靠太行,城防坚固,内部稳如泰山。我等当以常山为大本营,稳固发展,消化新得的四郡之地。”

“此为,万全之策。”

荀彧强调的是稳妥,是安全,是先巩固好自己的大后方。

“万全之策?”

田丰冷笑一声,言语也变得尖锐起来。

“文若先生未免太过谨慎了!”

“我等如今已是左冀州牧,手握五郡精兵,何惧之有?若连区区邺城都不敢入,岂非让天下人耻笑我等是占山为王的草寇?”

“主公胸怀天下,岂能偏安一隅!此举,是自缚手脚!”

荀彧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元皓此言差矣!兵法有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根基不稳,何谈天下?主公大业,岂能行此赌博之举?”

“你……”

“我……”

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一个主张锐意进取,一个主张稳扎稳打。

这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沮授在一旁眉头紧锁,时而看看田丰,时而看看荀彧,显然也陷入了两难。

高顺则始终沉默不语,对他而言,主公的剑锋指向哪里,他便打向哪里。

议事厅内的气氛,紧绷到了极点。

所有人的目光,在等待着刘景的最终裁决。

刘景听完了所有的争论,脸上看不出任何倾向。

他缓缓站起身,一步一步,走到了巨大的沙盘地图前。

他的手指,轻轻滑过常山,又慢慢移向魏郡。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突然。

刘景笑了。

他看着争得面红耳赤的田丰和荀彧,那笑容里,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从容。

他伸出了两根手指。

一根,重重地点在了常山元氏。

另一根,则点在了魏郡邺城。

在所有人错愕、不解的目光中,刘景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出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大脑瞬间宕机的话。

“这两个地方,我全都要!”

什么?

田丰愣住了。

荀彧也愣住了。

整个议事厅,落针可闻。

刘景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沙盘之上,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从今日起,我左冀州,设双治所!”

“常山为‘北都’,主内政、工业、钱粮、军备。”

“邺城为‘南都’,主军事、号令、外交、攻伐!”

“我左冀州,将有两座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