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幕:太子聊天室 > 第三百二十五章 北魏裂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然有人会疑惑,尔朱荣哪去了?】

【很明显,作为北魏最后一个权臣,发动河阴之变的暴君,尔朱荣为人十分残暴,凶戾。】

【自从尔朱荣把控朝政之后,他便开始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起来,当然,此时的中原已经乱成一锅粥了,除了尔朱荣外,还有一位义军首领,那就是葛荣。

葛荣手下号称有义军百万,当然,根据历史记载,大约就有20多万,并且多是老弱妇孺,也就是乞活军余部。】

【尔朱荣调集大军灭了葛荣之后,对于手下的那些俘虏,自然是不管不顾,照样是横征暴敛,无法无天,胡乱作为。】

【当然,尔朱荣在那无法无天,但是北朝的其他边境大将,高官贵族,那可就心思活络起来了。】

【而此时的南方,正是南朝梁武帝萧衍,这位传奇帝王,虽然最后几次出家成为和尚,饿死在首都,但至少此时的他还算英明神武。

北朝的王爷请求政治避难。跪倒在萧洐面前,恳请萧衍进行政治庇护。当然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派遣上将带兵护送。

于是乎便发生了历史中比较神奇的一幕,那就是陈庆之率领7000白袍军。攻克所谓的北朝36城,重创北朝几十万大军。】

【陈庆之,是标准的名门望族子弟,从小作为,进军随从,调选到皇宫之中任职,自身的才学,颜值都是上等,毕竟皇帝不可能在自己面前养丑逼。】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陈庆之未来应该也就是凭借着家族的余荫以及自身的努力,达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但绝对成不了闻名世间的名将。

但机会来了,他也把住了。于是乎他就成为了。武庙之中的将领。】

【还是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你的时候,总不会提前打招呼的。虽然陈庆之并不像边军那些武将,精通武艺,骑射,但至少也是学过的。】

【于是乎,陈庆之就接下了这个任务,护送这位年轻的小王爷元颢北上进京,登基称帝,继承大魏正统。

于是乎借着这个名义,陈庆上,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凭借着7000白袍军,横冲直撞中原各地,连克32城。】

【当然,历史归历史,政治归政治,北方的北魏,虽然发生了河阴之变的惨剧,但是还是有着正统加身。

北魏内部还是有一堆不愿意掺和政事的将领,打算观看热闹。

所以他遭遇的阻拦,绝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甚至肯定有不少打算投资这位小皇帝并提供粮草辎重。】

【当然,也肯定有尔朱荣麾下的众将,以及亲信来阻击陈庆之。而之后的几场战役就展现出陈庆之的武略。

鏖战睢阳,击毙北魏丘千7万大军。

攻克荥阳,破北魏杨昱,元天穆等人援军三+万?】

【王师名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这是一首当年流传于北魏的民谣,从客观来讲,也是反映当事人对陈庆之的印象,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流名将,甚至《梁书》还把其与廉颇、卫青、霍去病等相提并论】

【当然能被历史上记录的将领臣子,绝对都是牛逼的。

就凭借他能率领7000人到中原遛一遛,最后还能安全归来,就至少比某位跑到北方放羊的皇帝强多了。

只不过很可惜,最后还是失败,仓促逃回到了健康,后续也就彻底退出军界,再也没有展示的机会,估计也就死了。】

【当然经过南朝这样一搅和,原本的尔朱荣也就更加闹腾了,民怨也在不断的积累之中。

同时他手下的两大强人,高欢宇文泰也各自聚集了一波人马,准备相爱相杀。】

【永安三年(530年)八月,尔朱荣未经允许便擅自带领精锐部队逼近洛阳,意图谋朝篡位,终被孝庄帝元子攸亲手斩杀。尔朱荣被杀的消息传出,民众欢呼沸腾,“内外喜叫,声满京城” 。 】

太昌元年(532年),原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灭潼关以东的尔朱氏势力,杀节闵帝,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北魏政权落入高欢手中

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不愿做高欢控制的傀儡皇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

十月,经高欢和百僚的详细商议后,决定赶元亶下台,立元善见为皇帝,即魏孝静帝,魏孝文帝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也。

即位于邺城,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年仅十一岁。由于年幼,由权臣高欢辅政。

永熙四年(535年),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西魏文帝,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

高欢以原六镇流民为主,建立强大武装,自己住在晋阳(今太原市),使之成为东魏第二政治中心。

实质上是北魏将领和河北大族相结合的产物。他为了获得鲜卑贵族的支持,竭力推行鲜卑化的政策,为了得到汉族豪强地主的拥护,听任他们贪污聚敛,为非作歹,吏治日趋腐化。

于是乎,在未来两大权臣的操纵之下,两方政权也进行了十几年的割据混战。

至于南朝,此时也是有心无力,至少梁武帝萧洐以及手下的亲军尽皆丧生在中原之地,有心无力,也就开始了成为和尚的日子,直到最终被侯景饿死在首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