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还插在终端接口里,电流顺着金属渗入指尖。陈默没有动,呼吸平稳,眼睛盯着主控屏上那条静止的深空信道波形。飞船系统已经完成升级,所有模块显示正常,待命状态持续了整整十七分钟。
林小满站在实验台前,手里拿着记录本,正核对最后一组储能数据。她的手指有些发僵,连续六小时高强度操作让关节微微发酸。她放下本子,抬手揉了揉眉心,镜片边缘泛起一层薄雾。
李维靠在键盘前,双屏画面不断滚动着通信日志。他的左眼颜色比平时深了些,像是有光在里面缓慢流动。他轻轻敲了一下回车键,伪装通道的日志刷新完毕,一切正常。
“信号还是没动静。”他说。
话音刚落,主控屏右下角突然跳出一个红色提示框:【高优先级数据包接入,来源方向——地球同步轨道偏移点】
三人同时抬头。
李维的手立刻按在键盘上,调出追踪路径图。信号轨迹呈弧线反射状,从近地轨道某未知节点反弹而来,最终指向监听阵列。这不是直接发射信号,而是借用了地球卫星群的遮挡盲区进行折射传输。
“不是A-9。”他说,“频率偏移0.6赫兹,而且波形有重复段。”
陈默抽出钢笔,重新连接星轨。意识瞬间沉入高维模型,数据流如瀑布般展开。他命令星轨剥离加密层,将原始信息还原为符文序列。
屏幕上开始浮现一串复杂的结构图——跃迁引擎核心架构,标注着完整的能量导引路径和空间折叠参数。图纸精度极高,每一处接点都附带材料应力计算与热损耗模拟,看起来就像一份真实的技术遗产。
林小满走近屏幕,眼镜反射着蓝光。“这……是完整的曲率驱动设计?”她声音压低,“如果这是真的,我们至少能提前五年实现星际航行。”
“太完整了。”陈默开口,声音冷静,“真正的技术不会这样送上门。”
他让星轨逐层解析逻辑链。第一层没问题,能量输入与场域生成匹配;第二层也成立,空间扭曲方程符合已知物理规则;但到了第三层,也就是最关键的“临界稳定点”时,星轨标出异常。
那个节点依赖一个不存在的自然常数——代号K-7,宇宙背景辐射中从未检测到该数值。更关键的是,这个常数在整个图纸中出现了七次,每一次都是不可替代的关键参数。
“假的。”陈默睁眼,“这是知识陷阱。一旦我们按照这张图投入研发,所有基于K-7的推演都会导向死路。”
李维快速调出信号源的历史扫描记录。过去三小时,同一节点共发送过三次类似数据包,内容分别为“反物质储存方案”、“量子纠缠通讯协议”和“重力屏蔽材料合成表”。每次间隔五十二分钟,格式统一,加密方式相同。
“他们在测试我们的反应速度。”他说,“看我们会不会立刻下载、分析、转发。”
林小满翻出之前的记录对比。“上次攻击用的是强干扰,这次改成了诱导。他们不再试图破坏系统,而是想让我们自己走错方向。”
陈默点头。“目标变了。之前是要阻止我们发展,现在是要引导我们浪费时间。”
李维的手指在键盘上移动,启动逆向追踪程序。他利用魔法防火墙残留的能量波动反向测算,锁定了信号反弹的具体位置——一颗废弃的气象卫星,编号FY-2c,十年前失联,轨道高度公里,目前处于无控漂移状态。
“有人远程激活了它。”他说,“作为中继站使用。”
“目的不是传递信息。”陈默说,“是观察我们怎么接收信息。”
空气安静下来。
林小满走到能源控制台前,打开备份日志。她查看过去二十四小时内所有外部数据请求的响应记录,发现团队曾自动回复过两次握手信号,确认收到文件头。虽然没有下载完整内容,但这一动作本身就已经暴露了监听系统的存在。
“他们知道我们在听。”她说。
“而且还知道我们会认真对待每一条外来信号。”李维补充,“因为我们太需要技术突破了。”
陈默沉默了几秒,然后重新插入钢笔,再次连接星轨。他要求调取最近一次推演的残余模型——那是一片被扭曲的星图,中央有一个跳变坐标,上次并未完全解读。
星轨响应,画面切换。
新的图像出现:A-9方向的真实信号源与当前伪造信号源形成三角关系,夹角117度。伪造信号的传播延迟比真实信号快0.8秒,说明其发射点距离地球更近,且具备主动预测能力,能预判监听系统的扫描周期。
“不是随机投放。”陈默说,“是精准投喂。”
李维迅速建立防御预案。他在通信协议中加入虚假应答模块,模拟出“已接收并开始解析”的假象,同时切断所有真实数据流向外网的出口。所有内部讨论转为离线模式,设备间通过物理光纤连接,杜绝无线泄露可能。
林小满则着手修改能源调度策略。原计划明天启动的跃迁模拟试验推迟,改为对现有系统做极限压力测试。她把原本分配给新项目的研究资源全部收回,集中维护当前装备体系。
“不能再分心。”她说,“他们想让我们分散精力,我们就偏偏集中。”
陈默坐在主控台前,没有下达更多指令。他让星轨保持运行,持续监控深空信道的每一个微小波动。他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开始。
对方不会只放一次诱饵。
果然,两小时后,第二个高优先级数据包抵达。标题写着:“A-9文明遗留语言解码密钥”,附件包含一段音频样本和语法对照表。
李维一眼看出问题。音频波形过于规整,没有任何自然语言应有的随机抖动,更像是机器生成的仿制品。语法结构看似复杂,实则存在循环嵌套漏洞,长期使用会导致翻译系统自我矛盾。
“又是陷阱。”他说。
第三次信号出现在凌晨三点十七分,内容是“地球文明评估报告”,详细列出当前科技水平、社会结构弱点和军事防御盲区。文档末尾甚至标注了“建议干预等级:b级”。
“他们在装神。”林小满冷笑,“ pretending to be observers.”
“别管他们扮演什么角色。”陈默说,“只看他们的动作逻辑。”
他让星轨统计三次信号的共同特征:发送时间固定,间隔五十二分钟;均采用多层反射路径;内容都围绕“加速发展”展开;每次都在诱导团队做出某种行为反馈——下载、研究、调整战略。
“他们在收集行为数据。”他说,“想知道我们面对诱惑时的选择模式。”
李维立刻升级监控权限,将所有异常信号归类为“心理诱导攻击”,并设置自动隔离机制。任何未经验证来源的高价值信息,一律禁止进入主系统,只能在封闭沙箱中运行分析。
“我们不能被动防守。”林小满突然说,“既然他们想看我们反应,那就给他们看个不一样的。”
陈默看向她。
“我们可以假装中招。”她说,“表现出正在全力破解那份跃迁图纸的样子,让他们以为计谋得逞。”
李维明白了。“然后等他们放松警惕,再反向定位真正源头。”
“不行。”陈默摇头,“我们现在还不够强。任何主动出击都可能暴露更多底牌。”
他盯着屏幕上那个不断跳变的坐标,那是星轨最后推演出的异常区域。不在太阳系内,也不在A-9方向,而是在一片冷暗空间,没有任何已知天体存在。
“他们在误导我们看错误的目标。”他说,“这张图纸、这些报告,都不是为了让我们失败,而是为了让我们忽略真正重要的东西。”
李维眉头皱紧。“你是说……还有别的信号?”
陈默没有回答。他拔出钢笔,又喝了一口葡萄糖口服液,重新连接星轨。他要求对过去七十二小时的所有深空信号做全频段回溯扫描,排除所有人造干扰源,只保留无法解释的微弱脉冲。
三分钟后,星轨返回结果。
在217.4兆赫兹频段,存在一组极短促的信号 burst,每次持续0.03秒,间隔不规律,总共捕捉到九次。信号特征与A-9最初回应完全一致,但强度更低,几乎被宇宙背景噪音淹没。
最重要的是,这些信号从未经过地球同步轨道反射。
它们来自直线方向——正是A-9所在的位置。
“真正的消息一直都在。”陈默低声说,“只是被伪造的信息盖住了。”
林小满立刻调出原始监听记录。她在系统日志里找到了这几段信号,但当时被自动过滤为“无效噪声”,因为不符合预设的编码模式。
“他们换了方式。”她说,“不再用数学序列,而是用了更简单的脉冲组合。”
李维马上编写解码程序,尝试将九次burst按时间间隔转化为二进制序列。初步结果显示,内容可能是坐标或警告。
陈默看着主控屏,手指缓缓收紧。
伪造的情报还在不断送来,而真实的声音却被当成杂音忽略。
这就是对方的诡计。
不是摧毁你,而是让你自己放弃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