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 第24章 情满四合院之贾张氏2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章 情满四合院之贾张氏24

腊月的寒风一天紧似一天,空气中却渐渐弥漫起一种越来越浓的、属于年关的躁动和期盼。

胡同里,家家户户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俗称“忙年”。

四合院里也不例外。

女人们凑在一起,议论着今年副食店的供应情况,盘算着手里的票证该怎么用才能让年夜饭桌上更丰盛些。

男人们则忙着打扫房屋,检查烟囱,准备写春联的红纸。孩子们更是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盼着新衣裳和那难得丰盛的吃食。

贾家今年是搬入新房后的第一个年,意义不同,宁婉(贾张氏)更是早早就在心里盘算开了。

这天,她刚从街道办回来,手里拿着刚领到的这个月的工资和一些过年特供的票证——比平时多了一点点食用油和白糖。

一进院,就看见三大妈和几个媳妇正围着秦淮茹,看她手里拿着的、准备给孩子们做新衣裳的花布。

“贾大妈回来了!”有人招呼道。

“正说呢,今年您家这年货准备咋样了?”三大妈笑着问。

宁婉(贾张氏)脸上带着笑,“还能咋样,按部就班呗。该买的买,该做的做。今年好歹搬了新家,怎么也得像个样子。”

正说着,前院韩家的媳妇急匆匆走过来,脸上带着愁容:

“贾干事,正找您呢!您看这……眼看要过年了,我家那口子厂里活紧,请不下假来。

街道不是组织人帮忙给军烈属、困难户打扫卫生、置办年货吗?我这一时半会儿也抽不开身,这任务怕是完不成了……”

原来,街道每年年前都会组织积极分子和临时人员,帮扶那些家里缺劳力的军烈属和特别困难的家庭打扫屋子、买点重物年货。

韩家媳妇是积极分子,今年分到了任务,可自家男人没空,她一个人带着孩子也忙不过来。

宁婉(贾张氏)一听,心里立刻活泛开了。这倒是个机会!

她想起老家三大爷信里提过的、那个想进城找活干的堂侄。

这帮扶工作是临时的,也就年前忙活几天,不算正式工作,但能给点补贴,也是个让老家亲戚进城见识一下、顺便挣点零花钱的路子。

她对韩家媳妇说:“你别急,这事我想想办法。街道这边的人手也确实紧巴。这样,你这任务先挂着,我看看能不能从别处找个可靠的人来帮几天忙,把这任务顶下来。”

韩家媳妇千恩万谢地走了。

宁婉(贾张氏)回头就去找了王主任,把情况一说,强调了老家堂侄想来城里见见世面、人也老实肯干,可以来当这个临时帮手,不要补贴都行,就当为街道出力。

王主任正为人手不足发愁,一听有现成的、可靠的劳动力,还是贾张氏的本家侄子,自然满口答应:

“那太好了!贾大妈,您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就让他来,按临时工标准,干几天给几天补贴!”

宁婉(贾张氏)立刻让贾东旭写信回老家。没几天,那个叫贾青山的堂侄就背着铺盖卷,带着一身寒气进了城。

小伙子才十八九岁,有些腼腆,但手脚麻利,就是身量看着有点纤细。

宁婉(贾张氏)把他安顿在自家老屋,简单交代了几句城里的规矩和要干的活儿——无非是帮着几户缺人手的家庭扫房、擦玻璃、买煤运菜之类的。

贾青山虽然看着弱,但是干活特别卖力

几天忙活下来,任务顺利完成。街道按规定给贾青山结算了几块钱的补贴。

钱虽然不多,但贾青山拿着那几张票子,很是激动。

他这身板,在地里挣公分有时候还比不上一个妇女。他爹也是怕他以后养不了家,才舔着老脸求了他东旭婶子。

宁婉(贾张氏)看着这个本家侄子,心里也挺满意。

私下又塞给贾青山几块钱和一点粮票,让他回去给家里买点年货,等以后有工作机会了再给他带话。。

贾青山带着满心的感激和城里的见闻,高高兴兴地回了贾家村。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年味儿一下子就浓得化不开了。四合院里,家家户户都进入了“忙年”的最后冲刺阶段。

宁婉(贾张氏)如今是家里的总指挥,调度有方。她先是带着秦淮茹和放寒假的棒梗、小当,把前后两处房子都来了次彻底的大扫除,窗明几净,连房梁上的灰尘都掸得干干净净,谓之“扫房”,寓意辞旧迎新。

接着,就是准备过年的吃食。这年头物资紧俏,但贾家今年底子厚实了不少。宁婉(贾张氏)精打细算,把手里的票证用到了极致。

过年嘛,辛苦了一年了,都想吃好的。

宁婉(贾张氏)让贾东旭去副食店排长队,买回了凭票供应的带鱼、冻肉、还有难得的几斤花生和瓜子。自己则拿出看家本领,指挥着秦淮茹在厨房里忙活。

炸吃食是过年的重头戏。新买的猪板油熬出喷香的脂油,剩下的油渣撒上盐末,就成了棒梗和小当最馋的零嘴。

面糊调好,切成块的带鱼裹上面糊下油锅,炸得外酥里嫩,金黄油亮,满院子都是勾人的香味。还要炸些素丸子、排叉,虽然用料简单,但炸出来也是香脆可口。

蒸馒头、蒸豆包更是少不了。发了满满一大盆面,秦淮茹和婆婆一起,揉面、做剂、包豆馅,忙活了大半天。

蒸好的馒头和豆包白白胖胖,点上红点,看着就喜庆,晾凉后存在缸里,能吃一个正月。

宁婉(贾张氏)甚至还凭着街道干事的面子,淘换到了一些猪下水,仔细收拾干净,卤了一大锅,这可是下酒的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