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双影案 > 第70章 陛见独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御花园的秋阳正好,银杏叶落在青石小径上,铺就一层浅黄。凌云鹤刚走出朝会的喧嚣,便被太监引向西侧的养性斋——宪宗既已结束朝会,却特意留他独对,显然是要谈及“双影案”背后更深层的隐忧。

养性斋内无多余陈设,仅一张紫檀木案,案上摆着一盏热茶与几份宗人府典籍。宪宗坐在案旁的圈椅上,褪去了朝会时的威严,眉宇间多了几分疲惫。见凌云鹤进来,他挥退左右太监,示意其落座:“今日留你,不为论功,只为说说心里话。‘双影案’虽了,可这案子揭出来的疮疤,朕夜里想起,总难安寝。”

凌云鹤捧着热茶,并未接话。他知晓,陛下口中的“疮疤”,既是朱宸渊代表的宗室异心,也是厂卫专权、朝官贪腐的积弊,这些话题敏感,需等陛下主动剖白。

果不其然,宪宗指尖划过案上的宗人府典籍,轻声道:“朱宸渊的卷宗,朕看了三遍。他本是景皇帝时期的远支宗室,英宗复辟后,其父被牵连削爵,自此怀恨在心。朕登基后,虽恢复了他的宗室身份,却没察觉他早已埋下反心。你说,这是朕的疏忽,还是宗室制度本就藏着隐患?”

“陛下,”凌云鹤终于开口,语气沉稳,“朱宸渊的谋逆,源于个人野心与旧怨,而非宗室制度本身。臣追查期间,见多数宗室子弟谨守本分,甚至有不少人暗中协助追查烛龙余党。只是宗室子弟众多,难免有个别心怀不满者,若能加强宗人府的管束,定期核查宗室动向,或许能防患于未然。”

宪宗点头,又叹了口气:“再说厂卫。尚铭执掌东厂时,私植亲信、滥用职权,朕竟许久未曾察觉。若不是你追查‘双影案’,东厂不知还要乱多久。如今东厂交由锦衣卫接管,西厂也收敛了气焰,可厂卫本是朕用来监察朝局的利器,如今却成了隐患,你说,朕该如何平衡这监察之权?”

“臣以为,关键在‘制衡’二字。”凌云鹤直言,“东厂与锦衣卫不宜由一人或一派掌控,可设专人监督厂卫行动,其卷宗需定期呈交内阁核查;同时,厂卫的职权需明确界定,不得擅自干预地方行政、随意抓捕官员百姓,如此既能发挥监察作用,又能避免专权之祸。”

这番话正中宪宗下怀,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所言极是。朕已打算,日后东厂与锦衣卫分属不同部门管辖,互不统属,且需接受内阁与御史台的监督。只是……”他话锋一转,“朝官贪腐也需整治。此次‘双影案’,竟有两名侍郎牵涉其中,可见朝堂之中,贪赃枉法者不在少数。你有什么好建议?”

“臣以为,可借此次清查的势头,重申贪腐之罪的量刑标准,鼓励御史台大胆弹劾;同时,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将廉洁与否作为晋升的重要标准。”凌云鹤补充道,“另外,此次殉职的将士与受害的百姓,陛下已予以抚恤,这份体恤若能传扬开来,既能安抚民心,也能让朝官知晓,陛下心中装着苍生,并非只重权术。”

宪宗静静听着,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良久才道:“你总能说到点子上。朕登基这些年,总想着国泰民安,可偏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双影案’虽平,可这些积弊不是一日能肃清的,日后朝堂之上,还需你多费心。”

“臣遵旨。”凌云鹤起身行礼,“只要陛下心系苍生、锐意革新,大明的朝局定会日渐清明。”

此时,一阵秋风穿过斋门,吹起案上的典籍页角。宪宗望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语气柔和了许多:“你受封定国公,却无半分骄矜,依旧沉稳务实,这很难得。朕知道,你追查‘双影案’期间,历经艰险,甚至数次身陷险境。如今案子了了,你可有什么心愿?”

凌云鹤心中一动,却并未提及个人所求,只是道:“臣唯一的心愿,便是大明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不再有‘双影案’这样的祸事发生。”

宪宗闻言,眼中满是欣慰。他知晓,凌云鹤不仅有勇有谋,更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这样的人,既是朝廷的柱石,也是他作为君主的底气。

夕阳西下,养性斋内的光线渐渐柔和。君臣二人依旧对坐闲谈,从宗室管束到民生疾苦,从厂卫整顿到朝官考核,话题不断延伸。这场独对,没有朝会的肃穆,却多了几分君臣相知的坦诚,也为接下来的朝局整顿,定下了清晰的方向。而凌云鹤心中也清楚,这场关于积弊的革新,才刚刚开始,前路或许依旧坎坷,但有陛下的信任与支持,他有信心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