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安翻动册页的手指猛地一顿。
刹那间,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股冰冷刺骨的杀意不受控制地从他体内弥漫开来,虽然一闪而逝,却让对面的徐征和唐立都感到一阵心悸。
然而,李成安的反应却出乎意料的平静。他只是眼帘低垂,遮住了眸中所有翻腾的情绪,沉默了足足三息之后,用听不出任何波澜的语气,淡淡地说了一句:
“知道了。”
然后,他便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低头,专注地翻阅起手中的册子,仿佛那其中蕴含足以搅动天下的力量,才是他此刻唯一关心的事情。
但徐征和唐立都清晰地感觉到,在那份极致的平静之下,压抑着的是何等汹涌的暗流与决心。天启皇室的这道旨意,非但没有吓住这位年轻的世子,反而像是一滴冷水,滴入了即将沸腾的油锅。
李成安仔细翻阅完册子,将其合上,沉吟片刻,对唐立吩咐道:“唐先生对吧,你执掌的‘汇通天下’商行,即日起,所有明面暗面的产业,统一更名为永辉商行。”
唐立闻言,脸上顿时露出错愕之色,忍不住抬头道:“世子殿下,这…永辉之名在大乾已是人尽皆知,与您关系密切。如此统一更名,岂不是将我们在中域多年的经营和隐藏的脉络,直接暴露在天启皇室眼皮底下?这…是否太过冒险?”
李成安抬起眼帘,平静地看着他,声音没有任何起伏,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你在质疑我的决定?”
唐立心头一凛,瞬间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世子绝非易与之辈,连忙躬身:“属下不敢!世子既已下令,属下照办便是!世子怎么说,属下便怎么做!”
李成安不再多言,随手将那本记载着庞大网络的册子丢还给唐立,同时朝门外唤道:“秋月。”
一直守在门外的秋月应声而入。
李成安对唐立和徐征道:“既然你们来了,便暂时在王府住下。”
然后转向秋月,指着唐立手中的册子,“秋月,从今日起,唐先生手上所有关于商业网络的人员、账目、资源调配,全部移交给你统筹管理。你需要尽快熟悉,让夏禾与冬雪跟着你,整合进我们原有的永辉商行体系。”
唐立脸上再次闪过一抹犹豫。这核心册子交出去,意味着他多年的经营大权旁落,交给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子,他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李成安将他的神色看在眼里,淡淡道:“唐先生,徐先生,你们是老师留下的肱骨,我敬重你们。所以我现在也给你们选择的机会。若愿留下,助我一臂之力,便按我的规矩来,我李成安必不负你们。
若觉不妥,念在老师情分上,我会赠予你们一笔足以安享晚年的财富,你们可自行离去,也可另谋高就,只要来日不要与我为敌即可。”
“属下不敢!”
徐征和唐立对视一眼,心中念头急转。眼前这位世子,虽年少经历大劫,但心性坚韧,手段果决,如今更已是隐龙山承认的天下行走,未来注定是要搅动中域风云的人物。
此时若离开,不仅辜负先生托付,更是错过了一场可能名留青史的机遇。
两人不再犹豫,同时躬身,语气坚定:“属下愿追随世子,任凭差遣!”
“很好。”李成安点了点头,“秋月,你先带两位先生去安顿下来吧。”
“是,世子。”秋月恭敬应下,对唐立和徐征做了个请的手势。
二人躬身告退,准备随秋月离开。就在走到书房门口时,一旁的徐征终究是没忍住,回头低声问了一句:“敢问世子,我们…何时启程前往中域?”
李成安的目光重新落回书案上,闻言,头也未抬,只是用轻描淡写却笃定无比的语气说了一句:“不急。”
他顿了顿,嘴角似乎勾起一抹极淡的、冰冷的弧度。
“我不到,他们…不敢动手的。”
徐征瞬间明悟!
李成安刻意将商行全部更名为永辉,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强硬的宣告!他是在告诉天启皇室,你们的挑衅我收到了,你们的这一局,我接了!我李成安,一定会来!
这份自信与从容,让徐征心中大定,不再多问,恭敬地退了出去。
书房内重归寂静。李成安独自坐在那里,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他将商行改名,不仅是宣战,更是要将老师留下的暗棋,与自己明面上的力量彻底整合,拧成一股绳,化为他未来斩向天启最锋利的战刀!
天启,他一定会去。但不是现在。他需要一些时间,需要将这新获得的力量彻底消化,需要让体内那丝微弱的真气重新壮大,更需要…让那些在背后算计他的人,在焦灼的等待中,自己先急上一阵。
人最怕的不是敌人的进攻,而是毫无目标的等待对手出招,猎人与猎物的角色,从他将商行更名为永辉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悄然转换,不是苏家要针对他李成安,而是他李成安,绝对不会放过天启皇室!
当晚,书房烛火长明。
李成安拿出一张信纸伏案疾书,良久之后,他头也未抬,习惯性地吩咐道:“玄影,帮我把这封信……”
话出口一半,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伸向一旁准备递出信件的手僵在半空,书房里只剩下烛火噼啪的轻响。他怔怔地看着身旁空无一人的阴影处,那里,曾经总会有一个沉默的身影随时听候他的指令。
过了好几息,他才缓缓收回手,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痛楚和落寞,但很快便被更深沉的坚定所取代。他深吸一口气,朝门外唤道:“冬雪。”
冬雪应声而入。
李成安将封好的信递给她,声音恢复了平静:“将这封信,派人以最快的速度,秘密送往大康,务必亲手交予国师手中。”
“是,世子。”
冬雪领命,小心地收起信件,转身离去。
李成安则再次埋首案前,继续书写。将脑海中关于战后重建、经济复苏、技术革新等诸多想法一一落于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