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硅谷晨昏线 > 第十七章 逆流而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情感智库”的涟漪尚未完全扩散,一股更具压迫性的浪潮已向联盟及其所代表的理念汹涌袭来。

一场由“镜厅”背后势力精心策划、资助并广泛传播的舆论风暴,在极短时间内席卷了全球主要媒体平台和思想论坛。

其核心论调尖锐而极具诱惑力——“效率至上,情感冗余”。

一系列署名各异但文风犀利的文章、观点鲜明的短视频和数据分析报告,开始系统地抨击任何强调人性关怀、情感联结与社会韧性的理念。

将其斥为“阻碍人类进化进程的多愁善感”和“文明效率低下的根源”。

一篇广为流传的《告别感性:迈向纯粹理性的新纪元》中写道: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伴随着对低效情感依赖的剥离。”

“从部落依附到个体独立,从宗教信仰到科学实证,我们正在迎来下一个临界点——剥离那些影响决策速度、优化精力的冗余情感。”

“‘镜厅’倡导的精准化生活、最优化社交,正是这一进化方向的必然选择。”

“任何试图保留甚至强化情感纽带的努力,都是开历史倒车,是对人类集体智慧的侮辱。”

另一个爆款视频则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动画,对比了“高效、冷静、永不懈怠的AI辅助决策者”与“困于家庭琐事、人际纷扰、情绪波动的传统人类”,将后者描绘得狼狈不堪、前景黯淡。

视频结尾,一个充满磁性的画外音发问:“你选择成为未来的引领者,还是过去的遗民?”

这股思潮迅速在追求快速成功、渴望摆脱现实羁绊的年轻一代和部分精英阶层中找到了市场。

“效率”成为了新的政治正确,而谈论家庭温暖、社区联结、艺术无用之美,甚至是对自然节奏的尊重,都似乎带上了一层不合时宜的、软弱的色彩。

连“星火网络”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动摇声音,有人私下质疑,联盟强调的“人性化”是否真的过于理想化,在“镜厅”凌厉的效率和强大的资源面前,是否注定失败?

压力如同无形的阴云,笼罩在帕罗奥图的家,也笼罩在每一个联盟成员的心头。

陆彬和威廉姆斯博士专注于技术反制和证据揭露,霍顿和张晓梅则在文化和产品层面奋力抵挡,但面对这种直指价值根基的宏观叙事攻击,他们惯用的手段似乎有些力不从心。

这是一种理念的攻坚战,需要有人在思想的阵地上,竖起一面清晰而坚定的旗帜。

冰洁感受到了这种弥漫的焦虑。

她看到嘉嘉在学校里,因为表达了对家庭晚餐时光的珍视,而被个别接受了“效率至上”思想的同学嘲笑为“传统宝宝”。

她听到“情感智库”的成员在私下沟通中,流露出对这股思潮泛滥的忧心忡忡。

她知道,联盟不能再仅仅是被动防御或就事论事地反驳,必须有人站出来,正面迎击这股逆流,为情感、为“低效”的价值,进行一场公开的、有力的辩护。

这个担子,历史性地落在了她的肩上。

不仅因为她是“情感智库”的发起人,更因为她的整个存在——她守护的家庭,她经营的社区关系,她所倡导的一切——本身就是对“效率至上”最鲜活的反驳。

在陆彬和威廉姆斯博士提供了最严密的信息安全保障后,一场面向全球、未经任何算法“优化”和主流媒体过滤的公开演讲,通过“星火网络”的隐秘渠道和部分尚保持独立的平台发布了。

演讲的标题简单而直接:《“低效”的价值: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镜头前,冰洁没有选择陆彬为她打造的高科技背景板,而是坐在家中温暖的书房里,身后是摆满书籍的书架和一张孩子们的手绘作品。

她穿着素雅的居家服,神情平静,目光柔和而坚定,仿佛不是在面对一场席卷全球的思潮风暴,而是在与一位迷茫的朋友进行深夜长谈。

“最近,我听到一种越来越响亮的声音,”她的声音清晰而平稳,透过屏幕传递出去,“它告诉我们,要更快、更高效、更精确。”

“它告诉我们,情感是拖累,联结是负担,那些无法被数据量化的美好——比如一次漫无目的的散步,一段陪伴家人的时光,一次沉浸于艺术的感动——都是需要被优化的‘冗余’。”

她顿了顿,目光直视镜头,仿佛能穿透屏幕,看到每一个正在观看的人。

我想问:“我们追求效率和进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生活变成一场永不停歇的、冰冷的数据竞赛吗?”

“还是为了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能够拥有更丰富、更温暖、更值得珍惜的生命体验?”

她没有直接驳斥“镜厅”的理论,而是将话题引向了人类文明中最引以为傲的领域——“让我们看看,那些真正推动人类文明边界,赋予我们生活以深度和意义的时刻,有多少是源于纯粹的‘效率’计算?”

“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灵感瞬间,阿基米德在浴缸里的顿悟,牛顿在苹果树下的沉思,这些是高效计划的结果吗?”

“不,它们恰恰诞生于看似‘低效’的放松与遐想之中。伟大的艺术作品,贝多芬失聪后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梵高在精神困苦中描绘的灿烂星空,它们是效率的产物吗?”

“不,它们源自内心深处无法被量化、甚至充满痛苦的情感激荡。”

她引用了一位“情感智库”中心理学家的观点:“我们的创造力、同理心、道德感,这些让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核心能力。”

“都需要在一种允许‘浪费’时间、允许试错、允许情感流动的‘低效’环境中,才能得以孕育和生长。”

“将一切标准化、效率化,无异于在扼杀文明未来的种子。”

接着,她将话题拉回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是她最擅长的领域,也最能引起共鸣。

“一个高效的自动化农场,可以产出数量惊人的标准化蔬菜。”

“但百岁村‘有故事的食物’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不仅仅在于其营养,更在于其中蕴含的阳光、雨露、土壤的馈赠,以及耕种者付出的时间与心血——这些,都是效率无法衡量的价值。”

“一个由AI精准匹配的社交网络,或许能快速找到‘利益相关者’,但深夜归家时为你亮起的一盏灯。”

“孩子扑入你怀抱时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朋友在你失落时默默的陪伴——这些‘低效’的情感联结,才是支撑我们穿越人生风雨的真正力量。”

她的声音愈发充满力量:“‘镜厅’试图告诉我们,剥离这些,我们会更强大、更自由。”

“但我要说,那不是强大,那是贫瘠。”

“那不是自由,那是将自己囚禁在数据牢笼中的孤独。”

“我们战斗,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确保科技发展的方向,是指向一个更能彰显人性光辉的未来,一个效率服务于人,而非奴役人的未来。”

最后,她以充满希望的语气作结:“所以,不要为他人的嘲笑而怀疑自己内心的珍视。”

“珍惜那顿看似‘浪费时间’的家庭晚餐,守护那段‘毫无功利目的’的友谊,拥抱那些让你感动落泪的艺术瞬间。”

“正是这些无法被数据化的‘低效’时光,这些温暖而坚韧的情感联结,构成了我们对抗一切冰冷逻辑的基石,也是我们共同创造更美好明天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演讲结束了。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愤怒的指控,只有如涓涓细流般的说理和发自内心的真诚。

然而,这份平静的力量,却比任何口号都更具穿透力。

演讲视频在“星火网络”内部引发了巨大的共鸣,那些曾经动摇的盟友重新坚定了信念。

更令人惊喜的是,视频通过各种渠道泄露到外部网络后,竟然引发了远超预期的自发传播。

无数在“效率”压力下感到窒息和迷失的普通人,在其中找到了慰藉和力量。

他们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用低效的价值,我的情感冗余等标签。

分享自己生活中那些无法被效率衡量却无比珍贵的瞬间——陪伴父母的老照片,孩子稚嫩的涂鸦,与爱人的一次漫步,读完一本好书的宁静……

一股反向的潮流,开始悄然涌动。

冰洁的这次演讲,如同在肆虐的“效率”风暴中,投下了一枚定海神针,不仅稳住了联盟的阵脚,更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点燃了守护人性价值的星星之火。

她证明了,在思想的战场上,最强大的武器,有时并非更锋利的逻辑,而是更温暖、更贴近人心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