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 > 第506章 今天你问了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簇火光并未如他们所愿,成为燎原的星火,而是率先变成了一盏刺眼的审讯灯,精准地照在每一个试图靠近的人身上。

第一个被灼伤的,是周凯。

班主任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胶状,将他包裹其中,每一次呼吸都异常艰难。

老师的话语温和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压力,像无数根看不见的针,扎进他敏感的神经。

“小周,最近是不是接触了什么不该看的东西?网络很复杂,你要学会分辨。”“学校是为了你好,有些想法太偏激,对你的未来没有好处。”

他走出办公室时,后背已经湿透。

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发现的,或许是某个同学的无心之言,或许是某个角落里无处不在的眼睛。

恐惧像一只冰冷的手,攥住了他的心脏。

回到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社交账号一一注销,删除了手机里每一条可能引人怀疑的记录。

他看着屏幕上跳出的“确认删除”对话框,指尖在冰冷的玻璃上悬停了许久,每一次点击,都像是对自己过往的一部分执行了死刑。

世界瞬间清静了,也彻底沉默了。

然而,有些东西是无法被删除的。

深夜,在台灯投下的一圈孤独光晕里,周凯翻开了他的数学作业本。

他没有演算公式,而是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一笔一划地抄写着那些句子。

它们来自他偷偷下载又被迫删除的《无声之声实录》——那是陈默最初的呐喊,是他们这群人点燃第一簇火的燃料。

“当一个问题被禁止时,它本身就变成了答案。”“他们害怕的不是噪音,而是噪音背后,那些开始独立思考的灵魂。”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了他对抗整个寂静世界的唯一回响。

第二天,数学课上,窗外的阳光明媚得有些虚假。

函数和几何图形在老师的粉笔下不断变换,周凯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窒息。

他看着身旁埋头苦算的同桌,那个和他一样,父亲总是在深夜才拖着疲惫身躯回家的男孩。

一个念头疯长起来,压过了所有的恐惧。

他撕下作业本的一角,写下一行字,趁着老师转身的间隙,像传递一个关乎生死的秘密般,飞快地推了过去。

“你爸也天天加班吗?”

同桌的笔尖一顿,身体瞬间僵硬。

他没有抬头,只是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周凯,眼神里充满了惊恐和不解。

他迅速将纸条揉成一团,塞进了校服口袋,仿佛那是一块烙铁。

一整节课,他再也没有看过周含一眼。

下课铃声响起,走廊里瞬间充满了喧闹。

周凯的心沉到了谷底,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无比愚蠢的事,不仅没得到共鸣,反而可能暴露了自己。

他趴在桌上,将脸埋进臂弯。

就在这时,一小片被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从桌角被悄悄推了过来。

他猛地抬头,同桌已经消失在人群中。

他颤抖着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清秀却仓促的字:“我妈说,问多了会被记上名单。”

这句话像一盆冰水,浇灭了他心中刚刚燃起的最后一丝侥cdE4。

然而,周凯没有看到的是,这张写着“问多了会被记上名单”的纸条,并没有被它的主人丢弃。

它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在午休时被夹进了一本漫画书,还给了另一个同学;又在体育课后,被塞进了一个女生的铅笔盒。

它开始了一场心照不宣的旅行,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经过了十二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学生。

他们或惊恐,或好奇,或默然,但没有一个人将它撕碎。

这句警告本身,成了一种无声的确认。

最终,这张已经起了毛边、沾染了十几种不同指纹的纸条,被小心翼翼地夹进了一本厚重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里,在晚自习前,送到了高三教学楼的赵子轩手中。

赵子轩正被一道复杂的物理题搞得心烦意乱,不耐烦地翻开书,纸条飘然落下。

他本想随手扔掉,目光却被上面那熟悉的、带着一丝稚气和不安的字体攫住了。

那是周凯的字,那个四年前,他们还在同一个社团里,为了一个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话题,吵得面红耳赤的学弟。

他愣愣地看着纸条上的两句话。

第一句是周凯的提问,第二句是那个匿名的警告。

两句话并排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碎的画面: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却被另一只更小的手因为恐惧而拍了回去。

赵子轩的眼眶瞬间红了。

他想起了四年前,他和林枫、张野他们,在那个小小的地下室里,一遍遍地争论,一遍遍地修改《地下教材》的初稿,他们以为自己的声音只是投向深渊的石子,激不起半点回响。

“原来……”他用指尖摩挲着那行字,声音几不可闻,却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原来我们吵闹的四年,真有人听见了。”

这份迟来的回响,成了最猛烈的催化剂。

当晚,赵子轩找到了林枫,将那张纸条拍在了404寝室的书桌上。

林枫沉默地看了很久,然后抬起头,眼神亮得惊人:“不能再用《地下教材》的模式了,它太重,太容易被截断。我们要把它拆开。”

“拆开?”

“对,拆解成最锋利的碎片。”林枫抓过一张草稿纸,在上面飞快地写着,“做成‘问题卡片’。每张卡片,只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加班没有加班费?”

“为什么投诉电话总是被转回被投诉的原单位?”

“为什么孩子被教导不能问课本以外的事情?”

赵子轩瞬间明白了。

这不再是体系化的论述,而是一根根无法拔除的刺,直指人心最柔软、最困惑的地方。

两人说干就干,连夜设计、排版。

五百张卡片在宿舍那台老旧的打印机里,伴随着吱吱呀呀的抗议声,一张张吐了出来。

它们被塞进免费考研资料的透明袋里,被夹在社区便民通知单的缝隙中,甚至被粘在了外卖包装袋最不起眼的一角。

第二天清晨,社区里负责巡查的老刘叔在楼下的通知栏里发现了这些卡片。

他拿起一张,昏花的老眼凑得很近,看清了上面的问题。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把这些散落的卡片小心地收集起来,找到了正在派发传单的林枫他们。

“这活儿,我能干。”老刘叔的声音沙哑而坚定,“我每天巡查三百多户,走街串巷,比你们快,也比你们安全。”

有了老刘叔这个意想不到的助力,问题卡片像蒲公英的种子,一夜之间飘散进了社区的各个角落。

效果立竿见影。

李会长很快就发现,辖区内那些他口中的“异常言论”和“负面情绪”非但没有因为之前的压制而减少,反而以一种更隐蔽、更具传染性的方式在蔓延。

他顺藤摸瓜,最终在一个社区通知栏的金属框边角,发现了一张没贴牢的小纸片。

他气冲冲地找到了正在巡逻的老刘叔,将那张纸条摔在他面前:“老刘!我让你宣传防火防盗,你给我贴的这是什么!”

老刘叔停下脚步,表情平静得像一潭古井。

他看了一眼那张纸条,又看了一眼气急败坏的李会长,缓缓说道:“李会长,防火防盗的标语,我一张不落地都贴完了。这些,是我个人觉得需要额外提醒大家的。”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防火,防盗,也该防一防那份不敢说话的恐惧。”

李会长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最终只能黑着脸,收缴了老刘叔身上剩下的所有卡片。

那天深夜,李会长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那些被他视为“精神污染”的卡片。

大多数问题都让他觉得刁钻而尖锐,直到他看到其中一张。

那张卡片上的字迹娟秀,显然出自一个女人之手,上面写着:“我好几次想问我丈夫‘你累不累’,但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我怕他觉得我太负能量,给他添堵。”

李会长的手指猛地一抖,那张薄薄的卡片仿佛有千斤重。

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那个总是默默为他准备好饭菜和热茶,却越来越少与他交谈的女人。

她是不是,也曾有过同样的念头?

他是不是,也曾用沉默和不耐烦,亲手关上了那扇通往内心的门?

就在李会长彻夜难眠时,林枫的手机收到了一条来自张野的加密消息。

网络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扩张:全国已有47个校园节点,12个务工子弟学校接入了“问题卡片”的分发网络。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某地的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竟然将这些卡片巧妙地改编成了课堂上的“思辨练习”,让学生匿名作答。

事件被上报后,校长只是看了一眼那些五花八门的答案,然后对教导主任说了一句“注意引导,不要扩大化”,便默许了这种形式的存在。

这给了林枫新的灵感。

他重新设计了卡片,将它做成了一个笨拙又可爱的“顺拐小人”形状,仿佛一个刚刚学会走路、跌跌撞撞却努力向前的孩子。

在卡片的背面,他印上了老刘叔阳台那块小黑板上的第一句话:“今天,你问了吗?”

他将第一张新版卡片,像举行一场神圣的仪式般,郑重地贴在了404寝室的门后。

那里,已经贴满了各种各样的纸条和便签,像一片见证着他们所有心绪的墙。

一个月后的一个清晨,阳光正好。

林枫路过一所小学,无意中听到了两个背着书包的孩子的对话。

“我妈妈说,老师在家长群里提醒,不要让咱们乱问问题。”

“可是……卡片上的小人说,提出问题,并不是犯错。”

林枫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他转身走进街角那家熟悉的打印店,老板正打着哈欠。

“再印一千份,”他对老板说,“这次,加一个新问题。”

老板抬起头,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啥问题?”

林枫拿起笔,在纸上清晰地写下:“如果所有人都保持沉默,那这份安静,还是安静本身吗?”

镜头无声地拉远,城市的脉络在晨光中逐渐清晰。

在街角的桥洞下,拾荒的老马正用半截粉笔,在粗糙的墙壁上笨拙地临摹着他曾瞥见的那幅投影画。

而在某间中学的教室里,下课铃声刚刚响起,周凯趁着周围的混乱,悄悄将一张“顺拐小人”卡片,塞进了前桌班长的笔袋里。

夜色再次降临,城市沉入一片由无数灯光和阴影构成的海洋。

404寝室里,只有林枫的电脑屏幕亮着。

他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正准备关机休息,一个特殊的提示音突然响起。

那不是任何社交软件的通知,而是来自一个经过特殊加密的独立频道。

屏幕右下角,一个黑色的对话框悄然弹出,发送者的名字只有一个字——默。

林枫的身体瞬间坐直,脸上轻松的表情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专注和凝重。

他深吸一口气,用鼠标点开了那条刚刚抵达的消息。

屏幕闪烁了一下,一行行密集的、看似毫无意义的乱码字符浮现出来,在他眼前开始了飞速的解密与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