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逆流60年代 > 第484章 恶意竞价芯片曙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隆泰证券的VIp室内,厚重的窗帘半掩着,隔绝了外面中环的喧嚣。空气中弥漫着雪茄的余味和一种压抑的气氛。陈经理不再是往日那般意气风发,他眉头紧锁,将一份文件轻轻推到廖奎面前。

“廖先生,情况有些出乎意料。”陈经理的声音带着一丝干涩,“我们之前重点跟进、志在必得的那块位于荃湾,适合扩建电子厂或作为仓储的工业用地,昨天的政府拍卖……失手了。”

廖奎坐在他对面,身形依旧沉稳,只是眼神微凝,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被一家注册地在新加坡,名为‘太平洋科技发展公司’的企业,以高出底价整整百分之五十的价格抢走了。”陈经理的语气中充满了不甘和困惑,“这个价格,已经完全超出了那块地的合理价值,根本无利可图,更像是……纯粹为了抢而抢。”

廖奎的眉头微微蹙起,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而低沉的声响。“查过这家公司的背景吗?”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力。

陈经理立刻将另一份更薄的调查文件递上:“表面上看,是南洋过来的资本。但我们初步追查其资金流转路径,发现非常复杂,经过多个离岸账户的跳转,最终的源头……很模糊,但种种迹象似乎指向欧洲。”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几乎耳语般道:“何先生那边,刚刚递过来一个口信,虽然没有明证,但他判断,这家‘太平洋科技公司’,有八成可能,与那个罗斯戴尔家族有关。”

廖奎接过那份薄薄的调查报告,目光迅速扫过上面那些复杂的公司结构和资金流向图,眼神变得比窗外的天色更加深沉。他没有立刻爆发怒火,反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手指敲击扶手的节奏,稍稍加快了一丝。

“他们这不是为了那块地。”廖奎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冷静,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他们这是在试探我们的反应,摸我们的底牌。同时,也是在向我们示威。”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陈经理,“他们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无论是在他们擅长的金融领域,还是在我们正在布局的实业和地产领域,他们都有能力,也有意愿,随时插一手,抢走我们看中的东西,打乱我们的步伐。”

陈经理深吸了一口凉气,感觉后背有些发凉。这种不计成本、只为搅局的恶意竞争,正是资本大鳄惯用的、令人头疼的手段之一。

“那我们……”陈经理试探着问。

廖奎的手指停止了敲击,缓缓握成了拳,又慢慢松开。“暂时按兵不动。”他做出了决断,“这块地,让给他们。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阵脚,不能自乱阵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他们想看看我们的反应,我们就偏不给他们看。静观其变,看看他们下一步,还想玩什么花样。”

他的目光扫过陈经理那张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面除了堆积的文件,还放着一份翻开的《华侨日报》,头版标题赫然是关于本港通货膨胀加剧、楼价持续飙升的激烈讨论,勾勒出一片地产争夺白热化的躁动背景。在这片喧嚣之下,无形的资本刀光已然亮起,而廖奎的选择,是暂时敛起锋芒,以静制动。这场较量,从这一刻起,已经从暗处的窥探,升级到了明处的资源争夺。

“振华电子”新厂区深处,一扇需要双重密码和指纹识别才能开启的厚重金属门后,是与外面嘈杂生产线截然不同的世界。这里是新设立的研发实验室,空气里弥漫着焊锡的独特气味、化学试剂的微酸气息,以及一种属于精密仪器和高度专注的静谧感。穿着防静电白大褂的研究人员在各式各样的仪器和设备间穿梭忙碌,气氛严肃而紧张。

萧亚轩在研发团队负责人,一位姓张的资深工程师陪同下,走进了实验室核心区域。张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引着萧亚轩来到一台连接着示波器和电脑的测试台前。

“萧董,您看!”张工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他指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波形和最终定格的一个“pASS”绿色标识,“我们自主设计的‘振华一号’基础逻辑电路,刚刚在模拟器上成功跑通了所有预设功能!虽然它现在只能实现最基础的与、或、非门控制,功能非常简单,但这证明了我们从头开始的架构设计思路是可行的!这是我们迈出的最关键的第一步!”

屏幕上那些复杂的线路和符号,在萧亚轩眼中并非天书。她这段时间恶补了大量电子知识,加上自身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那股金色气感带来的思维清晰度,让她能大致理解这项突破的意义。她俯下身,仔细查看着旁边打印出来的厚厚一叠设计图纸和性能参数数据,眼神专注而冷静。

“辛苦了,张工,团队做得很好。”萧亚轩首先肯定了成绩,但随即话锋一转,直指核心,“那么,现在将设计变为实物的关键瓶颈在哪里?”

张工脸上的兴奋稍稍收敛,换上了技术人员的严谨和一丝忧虑:“萧董,设计和理论部分,我们有信心逐步攻克。但最大的难关在于制造环节,尤其是光刻后的蚀刻工艺。我们需要一种纯度达到ppb(十亿分之一)级别的特殊蚀刻酸,才能保证在微米级甚至未来亚微米级的电路线上实现精确的图形转移,避免短路或断路。目前,这种高纯度蚀刻酸的稳定供应,全球只有德国和美国的少数几家化工巨头能够提供,不仅价格极其昂贵,而且……”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渠道非常敏感,很容易被人卡脖子。一旦断供,我们设计出再好的芯片,也只是一堆图纸。”

萧亚轩的目光扫过实验室一角的白板,上面除了密密麻麻的电路拓扑图,还用粉笔写着一道复杂的偏微分方程,显示了团队在理论计算方面的扎实功底。她的视线最终落在一个正趴在实验台角落、对着一个老旧示波器调整旋钮的年轻工程师身上。那年轻人的工作服口袋里,插着一本卷了边的英文影印本,书脊上隐约可见《Semiconductor physics》(半导体物理)的字样。在这种条件下仍不忘钻研基础理论,这份求知若渴的精神让萧亚轩心中微微一动。

她收回目光,看向张工,没有任何犹豫,做出了果断的决策:“蚀刻酸的供应渠道问题,我来亲自跟进解决,我会动用所有能动用的资源,确保研发和未来试生产的需要。”她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另外,从下个季度开始,研发部的预算再追加百分之二十。你们的任务,是集中全力,攻克所有技术难关,尽快完成设计优化,为第一轮流片做好万全准备!”

“流片”是将设计好的芯片图纸送到专业的晶圆厂进行第一次试生产,成本高昂,但却是检验设计成功与否的唯一途径。

张工精神一振,立刻应道:“是,萧董!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萧亚轩点了点头,最后看了一眼屏幕上那个代表着希望与未来的“pASS”标识,转身离开了实验室。她知道,通往自主芯片的道路布满荆棘,尤其是核心材料的供应,将是接下来一场硬仗中的硬仗。但“振华一号”在模拟器上点亮的那一丝微弱曙光,已经足够让她和整个团队,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一场关乎技术自主的突围战。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光洁的办公桌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萧亚轩刚审阅完一份关于“振华一号”流片准备的预算报告,办公室内线电话的铃声便急促地响了起来,打破了暂时的宁静。

她拿起听筒,那边立刻传来了何太略显紧迫的声音,少了平日的寒暄客套:“亚轩,是我。”

“何姐姐,请讲。”萧亚轩坐直了身体,心中已有预感。

“刚收到日本松田株式会社香港办事处的正式商务函件,随后他们亚太区的负责人也亲自给我打了电话。”何太语速加快,“他们通知,拟在下个季度开始,将对供应给‘振华’的核心晶体管系列产品,单价全面上调百分之十五。”

萧亚轩握着听筒的手指微微收紧,心猛地一沉。松田是“振华”目前最重要的核心元件供应商之一,其晶体管广泛应用于“振华”生产的收音机和即将推出的更复杂电子产品中。15%的涨幅,将极大吞噬本就因研发投入而紧张的利润空间。

“理由是什么?”萧亚轩的声音依旧保持着冷静。

“官方说辞是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以及全球电子市场需求旺盛导致产能紧张。”何太的语气带着一丝讥讽,“但我通过私人渠道打听了一下,松田内部有人透露,是罗斯戴尔方面,通过其在三菱财团内部的某些关系,向松田高层施加了压力。这不仅仅是商业行为。”

“明白了,多谢何姐姐及时告知。”萧亚轩沉声道。

挂断电话,办公室里一片沉寂,只有墙角那座老式收音机里,女播音员正用清晰的声音播报着一则国际新闻:“……应中方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将于近日抵达北京进行友好访问,此举被外界视为中美关系可能出现缓和的微妙信号……”

这则关于“乒乓外交”的新闻,预示着国际大环境正在发生某种不为人知的变化,但此刻的萧亚轩无暇深思其背后的深远影响。她按下内部通话键,语气不容置疑:“通知李副总、市场部张总监、财务部陈总监,五分钟内到我办公室开会,紧急会议!”

很快,三位核心高管齐聚。萧亚轩没有多余废话,直接将松田涨价的消息以及何太透露的内幕和盘托出。

“这是组合拳。”萧亚轩站在办公桌后,目光扫过三位心腹,眼神锐利,“之前恶意竞价抢走荃湾地块,是想断我们快速扩张的物理空间;现在利用影响力抬高我们核心元件的采购成本,是要直接压缩我们的利润空间,甚至可能造成供应不稳定。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要么逼我们在资本面前屈服,接受他们的条件;要么就是打乱我们的发展节奏,让我们内部陷入混乱,他们好趁虚而入。”

几位高管面色凝重,他们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萧董,那我们……”李副总试探着问。

“供应链是‘振华’的生命线,尤其是核心元件的稳定供应,绝不能出问题。”萧亚轩斩钉截铁,“我必须亲自去一趟日本,当面与松田株式会社的社长谈。有些话,在电话里和通过中间人是说不清楚的。我们必须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意图和底线,尽全力稳住供应关系和价格。”

她看向一直坐在旁边沙发上沉默聆听的廖奎。廖奎从听到消息起就一直没有说话,此刻感受到萧亚轩的目光,他抬起眼。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等待着廖奎的意见。他沉吟了片刻,目光与萧亚轩交汇,看到了她眼中的决绝和 necessity(必要性)。

“可以去。”廖奎终于开口,声音沉稳,“但不能一个人去。”他看向萧亚轩,语气带着不容反驳的关切,“让阿英带两个人,跟你一起去。全程听从阿英的安排,确保安全。”

阿英(Ang Yonten),是廓尔喀保镖中的佼佼者,沉默寡言,经验丰富,曾在九龙城寨事件中表现出色,是廖奎和萧亚轩极为信任的护卫。

萧亚轩知道这是廖奎的底线,也是目前情况下最稳妥的安排。她点了点头:“好。”

事不宜迟,萧亚轩立刻开始部署:“李副总,在我离开期间,公司日常运营由你全权负责。张总监,立刻准备与松田谈判所需的全部技术和市场数据。陈总监,重新核算涨价15%对下半年利润的影响,以及我们的价格承受底线。我稍后就和助理确定行程。”

办公室内瞬间忙碌起来,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萧亚轩的日本之行,不仅关乎“振华”的供应链安全,更将是与罗斯戴尔家族这场无声战争中,一次至关重要的正面交锋。而收音机里依旧在循环播放的关于“乒乓外交”的新闻,仿佛为这次跨越地域的商战,增添了一抹宏大而变幻的时代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