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请陛下速下旨,将李杰打入天牢,查抄新械坊!” 周范等七名御史齐刷刷地磕了个头,额头撞在金砖上,发出 “砰砰” 的沉闷响声,声浪震得梁上的灯笼摇晃不止,烛火忽明忽暗,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一群张牙舞爪的鬼魅。

“此等奸佞不除,恐致社稷倾覆!” 周范的声音带着哭腔,肩膀微微颤抖,仿佛大唐的安危就在此一举,而他已经看到了亡国的惨状。

户部、礼部、吏部的官员们纷纷附议,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跪在地上,形成一片黑压压的人潮。他们异口同声地请求李世民严惩李杰,声音汇聚在一起,像汹涌的潮水,几乎要将整个太极殿淹没。

“陛下,李杰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请陛下明断,以儆效尤!”

“为了大唐江山,恳请陛下处置李杰!”

礼部尚书颤巍巍地说道,他的花白胡须一抖一抖的:“陛下,李杰妖言惑众,称天地万物非鬼神所控,这是在动摇国本啊!自古以来,君权神授,百姓敬畏鬼神,方能安分守己。他这番言论,是要让百姓不信神明,不敬陛下,此乃大忌啊!凡蛊惑人心者,皆没有好下场,陛下不可不察!”

连一些平日里保持中立的老臣,此刻也面露忧色,他们互相交换着眼神,看向李世民的目光带着期盼,希望他能当机立断,消除隐患。毕竟,“谋反” 这个罪名太大了,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就在这时,“哐当” 一声巨响,尉迟恭等武将猛地站了出来。尉迟恭穿着一身厚重的明光铠,铠甲上的铜片在晨光中闪着冷冽的光,他大步走到殿中,每一步都像踩在鼓点上,沉重而有力,金砖被踩得 “咚咚” 作响。他单膝跪地,铠甲的边缘与地面碰撞,发出刺耳的金属声,声音洪亮如钟:“陛下!突厥未退,边境战事吃紧,云州城每日都在流血,正是用人之际!李杰所造火药,乃是克制突厥铁骑的利器,上个月的战斗中,正是靠着这些火药,我军才大破突厥,斩杀敌军数千!斩良将如同自断臂膀,陛下三思啊!”

程咬金也跟着跪下,他捋着自己的大胡子,怒视着那些弹劾李杰的文官,眼睛瞪得像铜铃:“你们这些文官,整天就知道坐在朝堂上嚼舌根,窝里斗!有本事去前线和突厥人拼杀啊!李杰为了造火药,没日没夜地忙活,眼睛都熬红了,手上全是茧子,容易吗?现在倒好,你们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他安这么多罪名,良心都被狗吃了?”

秦叔宝虽然年迈,但也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出列,他的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对着李世民躬身道:“陛下,李杰是否谋反,尚无确凿证据。那些证词漏洞百出,图纸粗糙不堪,恐是有人故意陷害。若信不过李大人,可派监工入驻新械坊,监督火药生产,但绝不能停了火药研发!否则,云州失守,突厥人长驱直入,我大唐将损失惨重,后果不堪设想啊!”

其他武将也纷纷单膝跪地,形成一道坚实的人墙,与文官们对峙起来。他们的铠甲在晨光中连成一片,像一道钢铁长城。

“请陛下三思!”

“不能杀李大人!”

“我等愿以性命担保李大人的清白!”

“若要处置李大人,先斩我等!”

朝堂再次陷入僵局,双方剑拔弩张,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仿佛只要一点火星就能引爆。连呼吸声都变得清晰可闻,每个人的心脏都在砰砰直跳,像擂鼓一样。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发出 “笃笃” 的声响,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清晰,像在给这场对峙伴奏。他的目光在黄绸上的 “十罪” 和对峙的群臣之间来回扫视,眼神深邃得像不见底的寒潭,让人猜不透他的心思。

他知道,这些罪名有些确实是捕风捉影,像 “窥伺神器”,一听就荒诞不经;但也有些并非空穴来风,李杰确实有些恃才傲物,行事不拘一格,不把那些繁琐的规矩放在眼里,让很多文官不满。但不可否认的是,他造的火药确实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大唐战胜突厥的希望,这一点,前线传来的战报可以作证。

如果严惩李杰,可能会失去一个难得的人才,影响火药的生产,导致边境失利,到时候,不仅云州不保,整个北方边境都会陷入危机;可如果不处置他,又难以平息朝堂上的非议,那些文官们肯定会没完没了地弹劾,甚至可能联合起来对抗皇权,而且,李杰确实有些难以掌控,日后说不定真的会生出祸端。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手指的敲击也停了下来。殿内的气氛也随之变得更加紧张,连檀香燃烧的 “滋滋” 声都仿佛被放大了无数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檀香燃了一截又一截,地上的香灰堆积得越来越厚,像一层薄薄的白雪。

就在这时,太监王德轻手轻脚地走到李世民身边,他穿着一身灰黑色的太监服,脚步轻得像猫,生怕惊扰了帝王的思绪。他手里捧着一封信,信封是用司农寺的青色纸做的,上面盖着李杰的私印。“陛下,新械坊的李杰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是有要事禀报。”

李世民接过信,用随身携带的小刀轻轻划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信纸是新械坊自制的麻纸,质地粗糙,但上面的字迹却清秀有力,是李杰的亲笔。信的大致内容是说他已经知道了 “十罪” 的指控,对此感到痛心疾首,但他问心无愧,愿意接受朝廷的任何调查,不管是派御史查账,还是派军队搜查,他都毫无异议。但他恳请陛下不要停止火药的生产,前线将士急需此物,他愿立下军令状,三个月内,必定用火药击退突厥,收复失地,以证自己的清白,如果做不到,任凭陛下处置,绝无半句怨言。

李世民看完信,眉头微微舒展了一些,手指在信纸上轻轻敲击着。他能感受到信中那份坦荡和坚定,不像有谋反之心的人。

他将信放在龙案上,目光再次投向群臣,缓缓开口说道,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事事关重大,牵连甚广,容朕再考虑考虑。今日先退朝,明日再议。”

听到这话,文官们虽然有些不甘心,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但也不敢违抗圣命,只能悻悻地起身,整理着自己的官袍,动作缓慢而沉重。武将们则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纷纷向李世民叩谢:“陛下圣明!”

朝堂上的人渐渐散去,但这场风波显然还没有结束。每个人都知道,明日的朝堂,将会有一场更激烈的较量,甚至可能血流成河。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