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 > 第40章 京城悼忠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十一年正月十九,八百里加急的捷报裹着关外雪沫,撞开紫禁城午门的铜环。御书房内,朱由检正对着陕西舆图出神,案上摊着流民安置奏折,指腹还沾着朱批墨痕,听见殿外 “潼关捷报送至” 的喊声,他猛地抬头,眼底瞬间亮起光 —— 这是岳承嗣从潼关发来的消息,算算时日,该是与刘文秀决战的结果。

“快呈上来!” 朱由检声音里藏着难掩的急切,内侍捧着捷报快步上前,黄绫封皮上还凝着渭水的寒气。他一把撕开封套,展开奏折,目光扫过开篇 “刘文秀部五万余众,于潼关外围对峙半月。臣先以疲兵计扰其粮道,令曹变蛟夜袭烧囤;再使周遇吉改良叠阵,分化其精锐;最终马万年率部断后,围歼两万余,俘三万余,刘文秀仅携三十余骑遁走四川” 时,猛地一拍御案,放声大笑:“好!好个岳承嗣!朕当初力排众议用你,果然没看错人!”

旁侧侍立的太监吓得连忙躬身,朱由检却浑然不觉,手指点着奏折里 “叠阵破敌”“夜袭扰心” 的字句,越看越振奋:“你瞧这章法,先断粮、再攻心、最后围歼,步步都踩在要害上!这才是我大明将帅的样子!”

可笑声未落,他的目光便猝不及防撞进奏折后半段。当 “沈锐率三百锦衣卫、数十东厂番子,为焚闯军精器营死战不退,尽数殉国。闯贼凶残,割义士首级缀为‘首级冠’,悬于渭水营门示众” 的字样映入眼帘时,御案上的朱笔 “啪” 地砸在纸上,墨汁在 “尽数殉国” 四字旁晕开一团黑,殿内的欢悦瞬间被死寂取代。

朱由检的手指死死攥着奏折,指节泛白得几乎透明。他想起去年沈锐护送黄四娘母子来京述职的模样 —— 那个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年轻指挥,跪在丹墀下掷地有声:“臣愿为大明守国门,万死不辞”,如今,这声承诺竟成了绝响。

“沈锐…… 四百义士……” 朱由检低声重复,喉结重重滚动,眼底的光一点点暗下去,最后只剩通红的血丝,“他们保住了潼关,保住了陕西百姓,却连全尸都没能留下……”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轻缓的脚步声,周皇后领着几名宫女,捧着叠得整齐的棉衣走了进来。“陛下,天寒地冻,臣妾让尚衣局赶制了些厚棉衣,想着让洪承畴大人一并送往潼关……” 话未说完,她便见朱由检通红的眼眶与案上皱成团的奏折,语气瞬间软了下来,“陛下,可是捷报里有伤心事?”

朱由检没说话,只是把奏折递过去。周皇后接过,指尖拂过 “首级冠” 三字时,忍不住轻轻颤抖。她抬眼看向朱由检,轻声却坚定:“陛下,这些义士是为大明流的血,绝不能让他们寒心。沈指挥舍命护潼关,当追封爵位;其余义士也该有封赏,他们的家人更要妥善安置。臣妾愿亲自去锦衣卫衙署传旨,让将士们都知道,陛下记着他们的功。”

朱由检猛地抬头,眼里重新燃起光,重重点头:“说得好!朕这就拟旨 —— 追封沈锐为‘忠勇伯’,谥号‘忠烈’,其义子沈熙承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待成年后赴任;其余三百余锦衣卫、数十东厂番子,皆追赠‘忠勇校尉’,亲属免赋税五年,无子者由直系亲属承袭锦衣卫小旗之职!再让洛阳总兵带兵护送你,务必安全。”

周皇后柔声应下,接过朱由检亲笔拟的圣旨,又让人抬上从内帑拨出的五千两银子与碑石,便带着宫女、随侍往锦衣卫衙署去。此时的锦衣卫衙署早已得知捷报,却也听闻义士殉国的消息,衙内将士个个红着眼,气氛沉得像压了雪。

周皇后一进衙署,便让随侍展开圣旨,清亮的声音在庭院里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锦衣卫指挥沈锐,率三百锦衣卫、数十东厂番子,勇焚闯贼精器营,护潼关百姓周全,殉国忠勇,追封‘忠勇伯’,谥号‘忠烈’;其子沈熙承袭指挥佥事之职……”

话音未落,衙内将士 “唰” 地跪倒一片,不少人红着眼眶哽咽:“谢陛下恩典!谢皇后娘娘体恤!”

周皇后走上前,亲手扶起为首的锦衣卫千户,轻声说:“你们的弟兄是大明的英雄,陛下与本宫都记着。这五千两银子,是用来建‘忠烈祠’的,供奉四百义士的牌位;另外,正阳门外还要立一块‘潼关忠勇义士碑’,把他们的事迹刻上去,让万民都知道他们的忠勇。”

千户哽咽着磕头:“臣代四百义士谢娘娘!代所有义士亲属谢娘娘!”

周皇后又安抚了几句,才转身离开。此时的御书房内,朱由检已召来洪承畴与洛阳总兵,指着陕西舆图上的渭水流域,沉声道:“开春前,务必夺回义士首级,为沈锐他们报仇!洪承畴负责调度粮草,洛阳总兵你率部与岳承嗣汇合,绝不能让闯贼再折辱义士英魂!”

两人躬身领旨,退出御书房时,正见正阳门外已有人开始平整土地,准备立碑。寒风卷着雪沫掠过宫墙,却吹不散锦衣卫衙署里的感激,也吹不散即将传遍京城的消息 —— 四百义士的忠勇,不仅刻在圣旨上,更刻在了大明的土地上,刻在了百姓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