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 > 第172章 断水筑堤。各显神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2章 断水筑堤。各显神通

西宁城的北风裹着雪沫子,刮得城根下的百姓缩着脖子往一块儿凑,棉袄领口的破棉絮被风卷得乱飞。老丈张老汉搓着冻得发紫的手,往年轻后生刘阿三身边挪了挪,声音压得低低的:“阿三,朝廷这是要干啥?大冬天的折腾,莫不是要拉咱们去当徭役?”

刘阿三往不远处的兵卒瞥了眼 —— 那几个兵士裹着单薄的甲胄,靠在屋檐下缩成一团,连个避风的帐篷都没有,他当即皱着眉反驳:“张老头别瞎猜!前几日朝廷还开仓放粮呢,哪有这样的徭役?再说前几日将军们刚把土司剿灭,说不定是要办正事。”

“正事?” 张老汉仍有些犯嘀咕,冻得发僵的手指绞着衣角,“万一是要骗咱们去打蒙古人当马前卒呢?”

两人正吵着,高台上传来一声清喝,风把李清的声音送得老远:“乡亲们静一静!”

百姓们瞬间安静下来,齐刷刷抬眼望向高台。李清裹着玄色镶毛披风,雪落在他肩头都没顾上拂,声音透着沉稳:“冬天过了一半,开春就快了。前几日咱们从土司那收了些俘虏,可挖渠引水的人手还不够 —— 咱们要把湟水截一段,筑个湖!”

他伸手往湟水方向指了指,风把他的话音吹得更亮:“开春这湖能浇田,岳帅还说了,湖周边全种上树,买树苗的钱朝廷出!没田的咱划田,没粮的咱送粮,没钱的咱给饷!”

这话刚落,台下就起了一阵细碎的议论。李清又提高声音:“今天去引水筑堤的,每人赏二两银子、一袋粟米!明日起,每天去的人给二百文,照样送粟米!要报名的,找旁边这位小校登记 —— 只限今天,只招五万!”

“二两银子?还有粟米?” 张老汉眼睛瞬间亮了,冻得发颤的身子也不抖了,挤开人群就往前冲,“官爷!我报名!我家有牛车,官府要用尽管说!”

李清看着他急切的模样,摸着下巴笑了:“老丈有心了!有马车、粮车的,第一天去给一两银子,管粥管饭,保准吃饱!”

“那我也报!”“我也来!” 百姓们瞬间炸了锅,挤在登记的小校身边抢着报名,雪粒子落在人头上、肩膀上,竟没一个人在意,只想着赶紧把名字写上。

与此同时,五十里外的贺兰山下,寒风比西宁城更烈,刮得脸上像刀子割。牛大勒住马缰绳,霜花凝在他的胡茬上,他攥着马鞭往贺兰山深处指了指,沉声道:“老四,此战断水为上!我去贺兰山西面截山泉,你在东面断河水,咱们分头行动!”

杨四指尖扣着马鞍上的铁环,指节因用力泛白,他点头应道:“大哥保重!”

牛大一扬马鞭,鬃毛翻飞间,对着身后两千兵士喊:“兄弟们!跟我走!把山泉堵死!就算只剩个眼,也用泥巴给我糊上,半滴水都别漏给蒙古人!”

“都听牛老大的!” 身后的都尉把长刀往鞘里一按,高声应和。兵士们跟着牛大的马队,马蹄踏碎薄冰,“咯吱” 声混着风雪,往贺兰山以西奔去。

杨四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 —— 大哥这做派,咋看越看越像个土匪行当,哪有半点军官的样子。他转头对身边的都尉下令:“带兄弟们去贺兰山砍树,用木头筑堤挡坝!再寻些碎石丢进河里,让冰层结得厚些!要是让蒙古兵喝到一滴水,我军法处置!”

“是!将军!” 兵士们齐声应下,扛着斧头往山林里去,斧头劈在树干上的 “咚咚” 声,在风雪里传得老远。

另一边的湟水湖边,张三蹲在冻土上,手指戳着冻得硬邦邦的地面,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他盯着眼前空荡荡的河岸,嘴里嘀咕:“这到底咋设伏啊?总不能让弟兄们在雪地里冻着等吧?”

正犯愁时,一只灰老鼠 “嗖” 地从石缝洞里窜出来,张三下意识摸起块雪团丢过去,老鼠 “唰” 地又缩了回去。

“哎!” 他突然拍了下大腿,眼睛亮得吓人,立马招过来几个兵士:“你们沿着河岸,每隔五米挖个坑!把北魏盾找城里师傅涂成草色,咱就跟这老鼠学,来个狡兔三窟!”

兵士们你看我、我看你,虽有些不解,却还是齐声应道:“是,将军!”

刚走没两步,张三又把他们叫住,弯腰抓起一把冻土搓了搓,指着颜色比划:“记住!盾要跟这冻土一个色,别露了白边,要是让敌军看出破绽,仔细你们的皮!”

“放心吧将军!” 兵士们扛着锹镐,踩着积雪在河边挖起来,铁锹撞在冻土上的 “砰砰” 声,混着风声,在湖边织成一片忙碌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