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媳妇笑笑:“没事,去吧。”
方梨点头,随后腾开位置开始跟在几人身后扎麦穗。
一捆一捆的麦穗整齐的摆放在田间,没一会就被人收走。
村长媳妇她们的速度很快,为了不拖后腿,方梨也跟在后面咬牙坚持。
而这一坚持,就坚持到了中午休息时间。
秋收的时候中午的休息时间不会很长,一般只会留给大家十多分钟的吃饭时间,因着有经验,所以家家户户一大早就把自己中午要吃的口粮给带上了。
方梨也不例外。
她的口粮是两个沈子安做的玉米饼子和炒土豆,饼子是沈子安昨天就做好的,因为想着大家一块吃饭不能太过惹眼,所以玉米饼子就是纯正的玉米饼子,只不过比起其他人的来说,沈子安做的会更扎实一些。
将东西从布袋里拿出,大家都各自找了个田埂坐下,开始吃午饭。
方梨刚咬了一口玉米饼子,就听见旁边传来村长媳妇的声音:“你这玉米饼子看着还挺厚实。”
方梨笑着回应:“我听说秋收很累人,我第一回参加,怕给大家拖后腿,所以就想着吃的多一些,免得一会干活没力气。“
村长媳妇点头:“是这个理,不过你刚来,前两天先学着,别太勉强自己,要是忙不过来就喊人,我们都在呢,不耽误什么。”
方梨笑的更深:“诶,谢谢婶子,来,我这还有新鲜炒的土豆丝,要是婶子们不嫌弃的话,可以和我一块吃。”
“不用不用,你吃吧,我们都带了干粮了。”
“是啊,你吃吧,你还长身体呢,多吃点。”
“没事,一点土豆而已,不是啥值钱的东西。”
“这.....”
“那行吧,那婶子这也有咸菜,你要是想吃就自己夹。”
“好嘞。”
“.......”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的,都笑着围坐在一起吃饭。
原本气氛还算和谐,可偏偏,就是有人看不惯!
“哟,方梨可真大方啊,刚来就想拿点土豆丝收买人心。”说话的是村里出了名爱挑事的朱婶。
她和方芳是一个小组的,方梨看过去,果然就看到她身边坐着面带嘲讽看着自己的方芳。
方梨眉头一皱,脸上的笑容却没散:“李婶,我就是想着大家一起干活,分享着吃热闹些,没别的意思。”
李婶撇撇嘴:“哟,还嘴甜,谁知道你们知青干活不行,你不会以为那点吃的就能少干点活吧。”
方梨依旧笑着,不紧不慢的:“婶子,我虽然是知青刚来村里,但干活我肯定不会偷懒,这土豆丝就是单纯想和大家分享,您要是看不惯,可以不看,我现在干活能力是不太行,但我相信,我干活的能力大家之后都会看到,至于您说的收买人,不好意思,这点东西我还真拿不出手。”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觉得方梨说得在理,是个明眼人都知道方梨平时干活一点不差,根本就用不着收买人心。
方芳在一旁,脸色有些难看,刚想开口帮腔,村长媳妇就站了出来,她板着脸道:“朱婶,大家一起干活,分享点吃食是好事,别在这挑刺!再说了,人家知青姑娘刚来,还没开始干活呢,你就这么说,像什么话。”
其他婶子们也跟着帮腔:“就是,大家一起吃点东西乐呵乐呵,你这话说的,好像我们就是那随便被人收买的人一样!”
这话说的朱婶可不敢接腔,她要是真点头答应了,那群老娘们还不把她撕了!
嘟囔了几句,就转头回去继续吃饭了。
但她想停,方梨可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
她看了眼方芳,突然开口道:“这秋收关乎的可是全村一年的粮食,村长都说了,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和朱婶您不熟,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这么想我,但秋收在即,我们知青也是需要吃饭的,希望您能想明白这点,可千万别被人当枪使了。”
方梨这话一出,周围人都愣住了,目光纷纷在朱婶和方芳身上打转。
朱婶脸色涨得通红,恼羞成怒地瞪着方梨:“你这话什么意思?谁被当枪使了?”
方芳也慌了神,眼神闪躲,强装镇定道:“你别在这含沙射影的。”
方梨冷笑一声:“我有没有含沙射影,大家心里都有数,秋收这么重要的事,要是有人从中作梗,坏了大家的口粮,那可就是全村的罪人。”
村长媳妇也严肃起来:“小方知青说得对,朱婶,你要是心里有气,就冲我来,别在这搅和大家的心情,秋收要是出了岔子,你可承担不起!”
朱婶被怼得哑口无言,方芳更是不敢再随意吭声。
周围的婶子们也都开始指责她们,朱婶和方芳只能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不再言语。
方梨看着她们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然后继续吃起了午饭。
经过这一番波折,大家的气氛又重新热闹起来,仿佛刚才的不愉快从未发生过。
吃过饭,短暂休息后,大家又投入到了下午的劳作中。
方梨不知道的是,中午这一场 ,成功让她在村里出了名。
原本在大家的印象中,方梨就是一个能干好说话的城里娃,可中午这番不留颜面地回怼朱婶和方芳,让大家也侧面看到了她的厉害。
原来人家不是好说话好欺负,只是人家不喜欢惹事罢了。
对这样的处理方式,田逸舟的娘田母表示非常满意!
她向来看不上那些性子软的,整天哭哭啼啼,受了委屈也不知道说!
一开始还以为方梨也是个这样的性子,还想着等小儿子那头给了准确答复后她亲自带着教一教她,没想到人家自己就够厉害的了,还教啥!压根就不用教!
这么一想,田母顿时对方梨更满意了,她美滋滋的看了眼地里头努力干活的小儿子,心里琢磨着这俩人还真挺般配.......
.........
一整天过去,方梨也渐渐适应了村里的劳作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