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莫罗带着傅清额等人重新走进大堂时,俄方众人已按捺着心绪端坐等候。洛夫斯基见状率先起身,脸上堆着程式化的笑意,待莫罗落座后便开口道:“莫大人,经过我方认真商议,认为双方确有达成共识的基础。先前提出的割让二百里河谷、开放边境互市两项,我方均同意取消;至于贵方提及的退还侵占土地,我方愿意退出八十里,剩余二十里可作为两国边境的缓冲地带,不知莫大人意下如何?”

这番话出口,俄国军官们都暗自攥紧了拳头——这已是他们能接受的最大让步,既给了清廷面子,又为俄国保留了一丝余地。可莫罗只是漫不经心地摆了摆手,语气没有半分松动:“不可能。这百里土地在康熙年间便已载入我清理番院档册,是我大清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何来‘留下二十里作缓冲’的说法?我方条件不变:其一,退还全部侵占的百里土地;其二,贵方边境线一侧五十里内不得驻军,避免滋扰我方牧民。两条缺一不可,否则免谈。”

清朝官员们闻言都悄悄愣了神——昨日议事时,莫大人明明说的是“边境线双方各划十里作中间区域”,如今却陡然加码,要求俄方单方面划出五十里禁驻军地带。可转念一想,他们又纷纷面露钦佩:莫大人先是摸清俄方收拾辎重的动向掌握主动权,再以骑兵突袭相胁瓦解对方斗志,如今趁势拔高条件坚守底线,这套组合拳打得滴水不漏,难怪能将素来蛮横的俄国人逼到让步。傅清额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看向莫罗的目光里多了几分真切的信服。

大堂内再次陷入死寂。俄国军官们你看我我看你,虽早有妥协的共识,却没人敢擅自表态——最终签字画押的是伊万诺夫,所有责任都要由他承担。伊万诺夫指尖死死抠着座椅扶手,指节泛白,湛蓝的眼睛里满是挣扎:五十里禁驻军地带意味着俄方在边境的防御将大幅削弱,可他更清楚,莫罗绝非虚张声势,城外清军骑兵的马蹄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沉默了半盏茶功夫,他终于颓然松了手,声音里满是疲惫:“好吧,就按你们说的办。”

“痛快。”莫罗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当即扬声道,“刘主事,即刻准备勘界协议文书!”理番院主事刘磊早已备好笔墨纸砚,闻言立刻带着两名属官上前,按照双方敲定的条款飞速书写。俄国方面也有文书官取出随身携带的鹅毛笔,同步草拟俄文版本。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大堂内回荡,气氛终于从剑拔弩张转为尘埃落定前的沉静。

两刻钟后,汉、俄两种文字的文书各誊写两份,分别送到双方主官面前查验。莫罗逐字核对,确认“退还百里侵占土地”“俄方一侧五十里禁驻军”等核心条款无误后,将文书推给伊万诺夫。伊万诺夫草草扫了几眼,看着那些刺眼的条款,终是没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既无异议,便签字画押吧。”莫罗取出随身的鎏金印章,在中文文书的落款处重重盖下,鲜红的印泥在泛黄的纸页上格外醒目。

伊万诺夫沉默地拿起羽毛笔,在俄文文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又取出俄国勘界专员的印章盖好。双方交换文书,再次核对无误后,这场僵持许久的勘界谈判终于落下帷幕。莫罗起身,对着伊万诺夫略一颔首:“伊万诺夫先生,但愿日后边境安宁,有缘再见。”伊万诺夫冷哼一声,收拾好文书揣进怀里,丢下一句“我也是”,便带着一行人转身离去,脚步匆匆,显然不愿再多停留片刻。

俄国人刚走出会馆,大堂内就爆发出压抑的欢呼声。“恭喜莫大人!此番勘界大捷,全赖大人运筹帷幄!”舒禄率先起身拱手,脸上满是喜色。其他官员也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庆贺——不仅圆满完成勘界任务,还为朝廷收回失地、立下规矩,这般功绩传回京城,皇上必定重重有赏。傅清额站在人群后,看着被众人簇拥的莫罗,心中百感交集,既为先前抹黑对方的行为愧疚,更对其能力彻底折服。

与清朝官员的欢腾截然不同,出城的俄方队伍气氛沉闷。伊万诺夫骑在马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手里的文书仿佛有千斤重——擅自同意五十里禁驻军的条款,回去后沙皇的责罚必不可免。而他身后的军官们却个个如释重负,安德烈甚至悄悄和身边人说笑起来,只盼着能早日离开这苦寒之地。洛夫斯基勒着马缰走在中间,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伊万诺夫的背影,心中暗忖:伊万诺夫超额让步,必然失宠,自己此次全程顾全大局,说不定能借机晋升,倒是因祸得福了。

寒风卷着雪粒掠过满洲里的旷野,中俄双方的队伍朝着相反方向离去。莫罗站在会馆门口,望着俄方队伍消失在天际线,转身对围拢过来的众人沉声道:“谈判虽了,但后续事宜半点不能马虎。其一,刘主事,即刻草拟奏折,将勘界结果详实呈报京城,务必说明疆土收回与禁驻军两项核心条款;其二,舒禄大人,你的兵马需密切监视俄方撤军动向,每日派人探查,确保他们按协议全数退回百里之外,不得有半分滞留;其三,重中之重,要选派熟悉疆界的官员带人手跟进,待俄人撤完后即刻验收那百余里土地,在关键路口、山川处立下刻有‘大清疆界’的石碑,再插上龙旗,明明白白宣誓主权。”

舒禄当即上前拱手,语气斩钉截铁:“莫大人放心!我这就回营安排——一边派斥候盯紧俄人撤军,一边挑选精干人手随勘界官去立碑插旗,绝不出差错!”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莫罗身上,朝服上的补子在雪地中熠熠生辉,一场关乎疆土的博弈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