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 > 第66章 说好的南北夹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野人谷内正处于发展阶段,石午阳一时也走不开,更何况他是主帅,荆州肯定是去不了;

102营王德发负责的是整个野人谷的防务,这个不能动;

103营的大部已经分散出去走商了,而且这商队不仅走商,而且还是护国军主要的情报来源,这个也不能动;

谷内目前具备战斗力就只剩下是刘魁的104营了。

刘魁的104营驻地离野人谷稍微有点远,正在神农架的深处烧荒平地。

“老六哥!去把104营的刘将军叫过来。”石午阳吩咐王老六。

“好的,司令!”

“等一下!”

石午阳又叫住了王老六,

“让他明早上过来吧!夜里路不好走。”

……

第二天一大早,刘魁顶着山中的晨露,急忙忙的跑了过来,

“司令!您找我。”

刘魁是跟着石午阳一起进谷的,这大半年来,表现很积极,也一直渴望建功。

“来!刘将军。!”

石午阳边递给刘魁一根煮熟的红薯,一边摊开桌上那张地图。

“刘将军!那个……去荆州,我想了下,决定让你的104营过去。”

石午阳指着地图上的荆州,开门见山。

“真的!”

刘魁嘴里啃了一口红薯,声音中带着惊喜,就在昨天下午的时候他还为这事让赵竹生去有点不甘呢!

“是的,你现在就回去备军,三天后领兵出发!”

石午阳也不解释为何临时换将,

“据昨夜才到的探报,荆州守军不是北地的辫子兵,是才投降满清的,听说是大顺旧部,但守将是谁不清楚,大概只有不到五千人。”

石午阳得把昨晚上刚回来的情报跟刘魁说一下,

“现在在松滋一带集结的大顺军,目前保守也在五万人左右,当然,还有不少顺军兄弟正往这地方赶。”

“那这荆州城可不就是大顺军的囊中之物!”

刘魁有点兴奋。

“嗯……算是个顺风仗,但这个……不好说,听说鞑子兵已经占了武昌,而且有计划南下,鞑子骑兵机动性强,这是我担心的变数。”

石午阳想起山海关之战,对满洲八旗的骑兵还是有点担忧。

“但这个鞑子我们暂时没消息,只是商旅听说。到了松滋后,一定要把这个情况跟李过将军说清楚,要随时监视鞑子的动向!”

石午阳也咬了一口红薯,沉着脸对刘魁吩咐道。

“成!我这就回去备军……”

刘魁将最后一口红薯塞进嘴里,抱拳准备走。

“记着!能打就打,关键是要把人都带回来!”

石午阳把昨天交待赵竹生的话再次跟刘魁交待了一遍。

“放心!司令……我刘魁还没打过这富裕仗!”

刘魁一脸轻松。

……

当天晚上,赵竹生就找上了门。

“司令……那个荆州为啥不让105营去了?”

赵竹生进门就大声嚷嚷,这读书人的性格却有点越来越像王德发了。

石午阳正在吃晚饭,依然还是煮熟的两根红薯。

“哦!赵哥,来!来!”

石午阳端过那盛着红薯的陶碗。

“不吃,刚在公主那里吃过了!”

赵竹生偏着头,这话里还有点搬出坤兴公主的意思。

“呵呵!是跟招娣一起吃的吧?”

石午阳故意打趣的问道。

“那……大家一起嘛!”

说到招娣,赵竹生稍微有点心虚,

这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在感情方面都跟娘们似得——有点矜持。

“赵哥!你觉的招娣妹子怎么样?”

石午阳正色问到,有点拉媒的感觉。

“挺好的……”

赵竹生白净的脸泛起红晕。

“我能看出来,招娣喜欢你,你也喜欢她!”

石午阳直入主题。

“司令……那啥……”

赵竹生有点扭捏,但没有否认。

“你知道,陈三爷是为了你我而死!三爷临死前的嘱咐相信你也记得!”

石午阳紧瞪着赵竹生,

“所以!这就是我没让你去的原因。”

“……明白.……那……按司令的意思!以后岂不是我就不能出谷了么?”

赵竹生听说到三爷,有点触动,但感觉石午阳的意思,心里又有点觉得看不起他。

“我赵竹生也是顶天立地的汉子!”

他看上去有点激动。

“赵哥!我没有其他意思,我知道,没有三爷,没有你,没有那些浴血的弟兄,我活不到现在!”

石午阳的眼眶有点泛红。

“但是……以后怎么样?那都是我们这些人的宿命!”

石午阳拍着赵竹生的肩膀,继续说道:“招娣比我亲妹子还亲,陈三爷的死对她打击很大,这个时候……她需要你!”

“唉!”

赵竹生一屁股坐在石凳上,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能明白石午阳的意思。

……

野人谷的寒风带上了刺骨的湿意!

石午阳派出的刘魁104营,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刘魁以前是明军游击,他们还是打出了“石字营”的旗号。

悄无声息的穿透鄂西北的崇山峻岭,奔向位于长江以南的松滋草坪。

整个野人谷的目光,也随着104营的出征,投向了数百里外那场即将爆发的大战。

消息断断续续地传回野人谷。

探马不停出入石午阳所在的银矿洞。

“报!大顺军松滋集结完成,对外宣称二十万!”

“报!新闯王李自敬誓师北伐,兵锋直指荆州!”

接下来,便是令人血脉偾张却又隐隐揪心的战报:

“腊月下旬,大顺军千舟竞发,强渡长江!江面战船如蝗,桅杆林立,鼓角震天!首批精锐已登陆北岸,开始围攻荆州城!”

银矿洞内,地图摊开在巨大的木桌上,石午阳、王德发、豆娘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荆州守将是谁?”

石午阳沉声问道。

“查清了!”

马老歪指着地图,

“是郑国维!他本是大顺荆州防御使孟长庚的裨将,今年六月份时,这郑四维突然发动兵变,杀了孟将军,举城投降了鞑子,手下只有三千多人,多是裹挟的降兵和新募的团练!”

“郑国维……哼,反复小人!”

王德发恨恨唾了一口,

“三千疲兵守孤城,焉能挡住大顺军的百战之师?荆州城破就这一两天的事!”

石午阳眉头却并未舒展。

他用炭笔在地图上重重圈出武昌:“顺军前不久不是接受隆武朝的招抚了吗?何腾蛟的明军呢?他与李过将军约定,北上进攻武昌,牵制鞑子主力!为何至今武昌方向毫无动静?”

众人无语,到现在为止,武昌方向确实是毫无动静。

等待是煎熬的。

几天后,一个坏消息如同一瓢冰水浇头:

“……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失约了!坐拥重兵,龟缩岳州,寸步未进!”

“混账!”

王德发气得一拳砸在石桌上,

“这帮朝廷的大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好的南北夹击呢?!”

然而祸不单行!更坏的消息开始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