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 > 第104章 正好拔了祭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个算命的柳半仙点了点头,眼中泛起追忆和痛楚的波澜: “是啊…黄大帅…待我等如手足,治军严明,誓死抗清!老朽追随大帅,转战江北,也曾…手刃过几个鞑子…”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左肋,那里似乎有一道旧伤在隐隐作痛。

“可惜…弘光朝堂昏聩,四镇各怀鬼胎!黄大帅独木难支…最后在芜湖…为护弘光帝(实为护送,弘光帝逃跑被俘),力战殉国…”柳半仙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哽咽,

“老朽…老朽当时身负重伤,昏死过去…侥幸捡回一条贱命…待醒来时,大帅已…山河破碎,故国不再…”

他深深吸了口气,仿佛要压下那刻骨的悲痛: “伤愈之后,也曾想寻找其他抗清义军。但散兵游勇,难成气候。老朽年岁渐长,又带着旧伤,再难提刀上阵…加之清廷盘查甚严,剃发易服…老朽不愿受此屈辱!无奈之下,只得凭着幼时跟一位落魄老秀才学的一点算命糊口的本事,隐姓埋名,流落江湖,苟全性命…”

柳半仙说到这里,自嘲地笑了笑,笑容中充满了苦涩和无奈。

石午阳和曹旺听得心潮澎湃,肃然起敬!

眼前这位看似落魄的算命先生,竟是追随过黄得功大帅的大明老兵!

这份忠义,这份气节,令人动容!

“柳先生!”

石午阳霍然起身,对着柳半仙深深一揖,语气无比诚挚,“石某有眼不识泰山!竟不知先生是追随黄大帅的忠勇之士!失敬!失敬!”

他直起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柳半仙:“先生大才,流落市井,实乃抗清大业之憾!石某不才,在神农架深处,聚拢了些志同道合的兄弟,拥戴坤兴公主,组建‘护国军’,誓要驱逐鞑虏,复我河山!虽处深山,然将士用命,民心可用!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先生洞察世事,深谙人心,更兼忠义无双!既然先生是同道中人,石某斗胆,恳请先生移步野人谷,助我一臂之力!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柳半仙听完石午阳的话,眼中那沉寂已久的光芒骤然亮起!如同灰烬中重新燃起的火星!

他紧紧盯着石午阳那双充满真诚和豪情的眼睛,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坤兴公主?!护国军?!”

他喃喃道,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公主殿下…真的还在?!你们…你们真的在抗清?!”

石午阳用力点头:“千真万确!公主殿下就在谷中!护国军数万军民,枕戈待旦!只待时机!”

“好!好!好!”柳半仙连说三个好字,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浑浊的老眼中竟有泪光闪动,“苍天有眼!抗清大业未绝!老朽…老朽这把残躯,原以为只能烂在沟渠!听闻野人谷有公主旗号,故领着几位弟兄寻觅而来。今日得遇将军,得知公主尚在,抗清火种未熄,实乃天意!”

他对着石午阳,郑重地整理了一下破旧的道袍,这更像是军人的习惯,然后深深一揖: “承蒙将军不弃,看得起老朽这无用之人!老朽柳无晦,愿追随将军,追随公主殿下!虽老迈,不敢言冲锋陷阵,但凭胸中一点见识,为抗清大业,为光复河山,尽绵薄之力!万死不辞!”

“柳先生快快请起!”石午阳大喜过望,连忙扶起柳无晦,

“得先生相助,如虎添翼!石某之幸!护国军之幸!”

曹旺等人也面露喜色,对这位老前辈肃然起敬。

石午阳笑道:“先生方才说要给我妹妹算婚期?这倒真是巧了!我那小妹招娣,正是要嫁给我营中大将!先生精通此道,不如现在就随我们回谷,亲自为新人择一良辰吉日?也正好安顿下来!”

柳无晦捋须而笑,眼中充满了久违的气色和期待:“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老朽正好去拜见公主殿下!”

当下,石午阳几人不再停留。

柳无晦手脚麻利地收拾起他那简陋的卦摊,其实也就是一卷蓝布、几本书、一个竹竿布幡,塞进一个破旧的藤箱里。

他背起藤箱,步履虽然受旧伤影响,有些蹒跚,但腰杆却挺得笔直,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重新焕发了军人的气概。

“要不要把你那几位弟兄一块叫上。”

石午阳得知柳无晦还有几位旧部也在房县城内,便提醒他带上一起走。

“不用,过几日我们就会回到这房县城内的。”柳无晦自信满满的对石午阳说道。

石午阳一想,确实如此,咱来这里不就是为了攻下房县而来!

于是石午阳、曹旺左右相伴,两名护卫前后警戒。

一行五人,踏上了返回野人谷的归途。

来时是侦察的紧张,归时却多了几分意外之喜的轻松和希望。

风雪依旧,山路崎岖。

石午阳看着身边这位须发花白却目光炯炯的老兵,心中充满了感慨。

野人谷,又添一员志同道合的忠义之士!

...

寒风卷着零星的雪粒,在野人谷的练兵场上空打着旋。

银矿洞里司令府内的议事厅,石午阳正在听着马老歪关于竹山县的最新侦察回报。

当听到竹山守备比房县还要松懈,而且竹山守军尚未剃发蓄辫,这些明军降卒很有可能就是正人心惶惶、心存异志的时候!

“好!”

石午阳猛地一拍地图,“房县是颗软钉子,正好拔了祭旗!拿下房县,再以得胜之师兵临竹山,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若能顺势打通与陕南刘体纯、贺珍等部的联系,我们在鄂西北的根基就稳了!”

就在这时,新晋的107营营将军柳无晦抱拳起身。

他已经脱去了那身破旧道袍,换上了一身护国军制式的半旧棉甲,谷内暂时没有合身的铁甲,虽然略显宽大,但腰杆挺得笔直,花白的胡须梳理整齐,眼中闪烁着久违的战意和建功立业的渴望。

“将军!”柳无晦抱拳,声音沉稳有力,带着老兵特有的干练,

“末将请命!房县乃弹丸之地,守军废弛,不足为惧!满清鞑子重兵固守江南粮产富地,西南兵备不足,且将军也知,末将在房县城内,尚有几名肝胆相照的旧部兄弟潜伏!他们皆是当年跟随末将的老兵,心向故国,可信可用!末将愿亲率二十名精锐,先行潜入房县,联络旧部,以为内应!待到将军大军临城,我等伺机而动,里应外合,定可一举破城!减少我军伤亡,亦可震慑竹山守军!”

石午阳看着柳无晦眼中燃烧着建功的火焰,心中激赏。

这正是用其所长!

柳无晦熟悉房县地形,有可靠内应,更兼老于行伍,经验丰富,由他潜入策应,事半功倍!

“柳将军老成谋事,此计甚妙!”石午阳朗声道,

“准!王将军,107营新立,就从你102营挑选二十名最精悍机警、善于潜伏的好手,交由柳将军指挥!即刻准备,明日清晨出发!”

“末将领命!”

王德发和柳无晦同时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