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 > 第266章 工具制成与犁具改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6章 工具制成与犁具改进

电弧熄灭后,焊枪还冒着一点青烟。陈浩甩了甩手腕,把护目镜往上一推,卡在额头上。他盯着眼前那堆铁疙瘩看了三秒,叹了口气:“咱这机器要是能动,我当场给它磕一个。”

娜娜站在旁边,终端界面亮着刚生成的三维模型。“结构完整性已达标,传动系统待验证。”她说,“建议启动测试程序。”

“你说得轻巧。”陈浩弯腰检查齿轮组,手指蹭过齿面,沾了一手黑油,“上次试车差点把主轴甩飞出去,我还想多活几年。”

他蹲下身,拧松导轨固定螺栓,从零件筐里翻出几片薄铁皮,垫在主轴箱底下。一边敲一边嘟囔:“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你这玩意儿比我挑对象还讲究。”

娜娜调出受力模拟图:“当前误差值为0.3毫米,仍在安全范围内。若再加一片垫片,可能导致底座应力集中。”

“听你的。”他停下手,拍掉裤子上的铁屑,“不就是调个高度吗?搞得跟做手术似的。”

他重新锁紧螺栓,站起身拍了拍手。“来吧,让它活一回。”

电源接通,电机嗡地响了一声。起初没人敢动,两人都盯着主轴头。

齿轮缓缓转动,发出轻微的咔哒声。没有异响,没有晃动,导轨滑块顺着轨道平稳上移。

“它……转了?”陈浩瞪着眼。

“运行状态正常。”娜娜说,“振动幅度低于阈值,持续监测中。”

话音未落,电机突然“吱”地一声尖叫,齿轮咬合处冒出一缕白烟。

陈浩一把拍下急停按钮,屋里顿时安静下来。

“我说什么来着。”他苦笑,“刚夸你一句,你就开始演苦情剧。”

娜娜扫描数据:“润滑不足导致局部过热,建议增加油脂供给频率。”

“问题是咱没自动供油系统啊。”他打开齿轮罩,看着发黑的齿面,“现在连手动都嫌费劲。”

他翻出一个废弃的输液瓶,拆掉软管,用胶带绑在支架上,另一头接了个滴嘴对准齿轮。“应急方案:人工输液疗法,一天三顿,顿顿准时。”

娜娜沉默两秒:“该装置命名建议为‘持续润滑辅助系统’。”

“叫它‘吊瓶侠’就行。”他拧开瓶盖灌进机油,“反正都是靠外挂续命。”

第二次启动,电机声音顺溜多了。主轴稳定旋转,锯盘缓缓升起,在灯光下划出一道银光。

“成了!”陈浩一巴掌拍在机器外壳上,“虽然丑点,但能喘气就是好同志!”

娜娜同步记录运行参数:“切割准备就绪。是否开始首件加工?”

“干。”他拎起一块钢板往工作台一放,“第一刀,祭天。”

钢板夹紧,冷却喷头开始滴水。陈浩深吸一口气,推动进给杆。

锯片接触金属的瞬间,火花四溅。电机转速明显下降,但没停。

“慢点来。”他自言自语,“不求快,只求别炸。”

每推进半厘米就停一次,等冷却后再继续。十分钟过去,切口已经深入三分之一。

“这效率,种地不如卖时间。”他擦了把汗,“不过好歹不是拿脑袋撞钢板了。”

娜娜提醒:“剩余深度1.2厘米,建议最后阶段降低进给速度。”

“知道知道,跟生孩子似的,最后一下最怕出事。”

最后一段切割用了八分钟。当锯片完全穿透钢板时,陈浩差点跪下。

“出来了!”他把成品举起来对着灯看,“边缘齐整,厚度均匀——咱这破机器居然真能干活!”

娜娜扫描尺寸:“误差±0.5毫米,符合试验犁设计标准。”

“那就别浪费时间了。”他扛起这块板子走向焊台,“趁热打铁,把犁铧做了。”

焊接过程比想象中顺利。他按图纸裁剪形状,打磨刃口,再用角铁加固背部。焊缝歪是歪了点,但结实。

“外观可以去参加选美赛。”他吹掉焊渣,“实用性嘛,能插进土里就算赢。”

装上木犁架时出了点岔子。连接螺栓孔对不上,拧到一半卡死。

“又是谁画的图?”他拿锉刀修孔,“你确定这是同一套数据?”

“图纸无误。”娜娜说,“可能是加工过程中材料微变形所致。”

“你们机器人说话怎么总像在甩锅?”他磨了半天才把螺栓拧进去,“下次标个‘允许人为犯错’的备注行不行?”

装完最后一颗钉子,他拎起整把犁走到门口。阳光正好,照在新焊的铁片上反着光。

“走,验货去。”

试验田就在工坊后头,巴掌大一块地,之前用旧犁耕过一遍,土层浅得能看见去年的草根。

陈浩把犁架套上牵引绳,娜娜负责扶稳犁身。他一声“走”,两人一起往前拉。

犁铧刚碰土就歪了,猛地往左一偏,差点把他拽倒。

“谁家耕地还能玩漂移?”他稳住身子,“角度不对,这哪是翻土,这是给地挠痒。”

娜娜查看入土情况:“当前倾角为23度,高于最优值。建议调整至18度。”

“怎么调?”

“可在连接处下方加垫片。”

他回工坊找来两片薄铁,塞进犁架底部重新固定。

第二轮下地,犁身稳了不少。入土顺畅,翻起的土垄呈连续卷曲状,深度明显超过旧犁。

“哎哟?”陈浩脚步越走越轻,“这玩意儿还真有点劲。”

十米来回走了三趟,整块地翻得差不多了。翻开的土壤黑亮松软,像刚出炉的蛋糕。

他把犁放下,蹲在田边抠了把土。“以前犁一趟得歇三回,现在……居然还有力气抽烟。”

娜娜采集数据:“平均翻耕深度由4.7厘米提升至8.9厘米,阻力降低约31%。土壤破碎率符合预期。”

“也就是说,以后不用一头牛配三个监工也能干完活?”他咧嘴一笑,“这不比请人强?”

他站起来活动肩膀,忽然发现犁铧刃口有一道细裂纹。

“啧,看来材料还得换。”他摸着裂缝,“这次用的板子太薄,重活扛不住。”

“库存中有更厚规格的耐磨钢。”娜娜说,“可进行替换。”

“先不急。”他摇头,“先把这套流程跑通再说。咱们现在不是缺材料,是缺量产能力。”

他把犁靠在田埂上,掏出记号笔在木架背面写了几个字:**第一代电动助力犁·原型机·已通过初测**。

写完他还画了个笑脸。

娜娜问:“下一步计划?”

“当然是再造一台。”他拍拍自制切割机,“一台不够用,两台才叫生产。三台以上——那叫小作坊。”

他转身往工坊走,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

娜娜跟在后面,终端自动同步测试报告。屏幕上跳出一条提示:【建议优化动力传输模块以支持连续作业】

她正要开口,陈浩突然停下。

“等等。”他回头,“你说这机器要是加上个脚踏开关,是不是就能腾出手扶料?”

“技术可行。”她说,“需增设联动控制电路。”

“那就加。”他撸起袖子,“反正今天也没别的破事。”

他翻出一块继电器板,又从废料堆里扒拉出一段铜线。刚准备接线,头顶的日光灯闪了两下,灭了。

“又跳闸?”他抬头,“这破电路比我的人生还脆弱。”

娜娜检测供电系统:“负载超限。当前设备总功率超出线路承载上限12%。”

“所以是不能同时开灯和机器?”他叹气,“合着我们白天才能上班?”

他拆下继电器,随手放在台面上。灯光忽明忽暗,映得整个工坊像个随时会散架的舞台。

他拿起螺丝刀,俯身去拧接线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