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槐香巷里的孝子贤孙 > 第1章 那棵老槐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章 寒夜染血

林墨拿起旗袍,指尖刚触到那块污渍,就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顺着血管蔓延上来。她看见旗袍领口的墨兰忽然活了过来,细长的叶片在月光下舒展,花瓣上凝着露珠般的光点。珠珠突然抓住她的手腕,小脸上满是惊恐:\"姐姐快放下!那不是血迹,是'牵丝戏'的引子。\"窗外的月光突然变成诡异的绯红色,旗袍上的墨兰竟渗出粘稠的汁液,在月白色的绸缎上晕染成狰狞的图案。林墨听见遥远的留声机咿咿呀呀地转起来,一个女人的笑声从旗袍的褶皱里钻出来,混着玻璃破碎的脆响。珠珠不知何时掏出一把银质小剪刀,咔嚓剪断了旗袍盘扣间缠绕的银丝——那些丝线在地上扭动着,渐渐聚成半透明的人形轮廓。

第二章 兰烬密码

\"民国二十六年的百乐门舞会上,穿这件旗袍的女人用发簪划破了手腕。\"珠珠的声音突然变得苍老沙哑,\"她把血抹在兰花上,说要让负心人永远记得她的样子。\"暗红色污渍里浮起一张模糊的脸,眉眼间尽是三十年代交际花特有的妩媚与凄厉。林墨想起昨天那个中年女人说的话,忽然明白为什么寄卖标签上写着\"民国二十六年制\"——那正是淞沪会战爆发的年份。旗袍的袖口无风自动,露出里面用金线绣的小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珠珠用剪刀挑开右肩的污渍,里面竟藏着半片撕碎的戏票,泛黄的纸片上还能辨认出\"天蟾舞台\"四个字。当第一缕晨光爬上窗棂时,污渍突然化作漫天飞絮,月白色旗袍上只留下几朵墨兰,在领口静静绽放。

第三章 故人线索

林墨后来在库房的旧报纸堆里找到记载:民国二十六年冬,百乐门舞女苏曼丽在圣诞夜舞会上离奇死亡,现场只留下一件染血的旗袍和半阙《诉衷情》。而那个送旗袍来的中年女人,再也没有出现过。只有珠珠偶尔会对着空荡的衣架唱歌,调子还是那首童谣,只是末尾总多了一句:\"兰花开,故人来。\"

第四章 龙华兰祭

半年后的清明,林墨带着修复好的旗袍去了龙华烈士陵园。她在无名烈士纪念碑前将旗袍轻轻展开,墨兰在细雨中仿佛又沾了露珠。这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走来,看见旗袍突然老泪纵横:\"曼丽......这是曼丽的旗袍......\"老者是当年天蟾舞台的琴师,他说苏曼丽并非舞女,而是地下党联络员,那晚她本要传递日军布防图,却被叛徒出卖。\"她最爱唱《诉衷情》,\"老者颤巍巍地哼起来,\"那半阙词是暗号,完整版是'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第五章 密绣山河

林墨这才惊觉,旗袍内衬夹层里果然绣着密密麻麻的针脚,拆开竟是用密码写就的防御工事图。当她把图纸交给文物局时,工作人员发现背面还绣着一行极小的字:\"吾魂兮归来,以瞻家国。\"后来,那件旗袍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标签上写着:\"民国二十六年,苏曼丽烈士遗物。\"林墨的寄卖行依旧开着,只是每个月圆之夜,她都会拿出那半张戏票,和珠珠一起在窗边等着。

第六章 军功兰章

直到有一天,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推门进来,说要找一件绣着墨兰的旗袍,他说奶奶临终前嘱咐,要把爷爷的军功章别在\"故人\"的旗袍上。林墨看着年轻人胸前的照片,照片里的军官眉眼竟与旗袍上墨兰的风骨有几分相似。她取来复制品旗袍,当军功章别在领口时,整朵墨兰突然在灯光下鲜活起来,仿佛有生命一般轻轻颤动。珠珠在一旁拍手唱:\"兰花开,故人来,英雄归,家国在。\"

第七章 薪火相传

年轻人说,爷爷是淞沪会战的幸存者,当年曾在天蟾舞台接过一个穿旗袍的姑娘递来的戏票,那是他第一次执行任务。林墨这才明白,苏曼丽的\"负心人\",原是未及赴约的同志。而那个送旗袍的中年女人,或许是知晓真相的后人,终于在半个世纪后,替烈士完成了最后的心愿。如今,寄卖行的墙上挂着一幅墨兰图,题字是:\"兰烬不灭,薪火相传。\"林墨时常看着图出神,仿佛又看见那个穿月白色旗袍的姑娘,在烽火中转身,留下一个决绝而温柔的背影,像极了永不凋零的墨兰,在岁月里静静绽放,等待着每一个归来的故人,和不再破碎的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