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六月伊始,北广校园里悄然刮起了一阵“港风”。这阵风最先从食堂刮起,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校园。

午餐时分,食堂里弥漫着饭菜香气,也弥漫着热烈的讨论声。学生们一边吃饭,一边热烈地讨论着最新的香港娱乐八卦。

“听说了吗?刘德华可能要来北京开演唱会!”

“我更关心《天龙八部》的大结局,乔峰到底会不会死啊?”

“你们看最新一期的《明星周刊》了吗?张曼玉和梁朝伟好像...”

刘晓艺和室友们坐在常坐的位置,听着四周的议论,相视而笑。

仙亚忍不住说:“现在食堂都快成香港娱乐圈情报交换站了。”

苏晴点头:“可不是嘛,连打饭阿姨都知道问'今天要不要加个港式奶茶啦'。”

这股港风也吹到了“校园之声”广播台。

台里经过讨论,决定在午间时段开设一档新栏目《娱乐新头条》,专门播报最新的娱乐资讯,其中香港娱乐圈的动态自然是重头戏。

“最新一期的香港娱乐杂志到了吗?”午间节目制作人着急地问。

刘晓艺举起刚收到的快递:“刚到!这期的头条是王菲演唱会后台花絮。”

“太好了!快给我,还有十分钟就直播了。”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这档电视台节目的主播人选最终落在了连诗晴身上。更让人意外的是,她把这个节目做得风生水起。

“各位同学中午好,这里是《娱乐新头条》,我是诗晴。”

连诗晴的声音透过电视台传出,带着一种难得的亲和力,“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消息是:郭富城北京演唱会的门票明天开始预售哦...”

刘晓艺在导播间看着连诗晴的表演,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有这个天赋——对娱乐资讯如数家珍,播报风格活泼又不失专业,更重要的是,她总能精准地抓住听众感兴趣的点。

节目播出后反响出乎意料地好。午间时段的收听率直线上升,很多学生特意带着饭回宿舍,就为了边吃边听这档节目。

连诗晴并不满足于此。在电视台那边,她也推出了配套的《时尚资讯》栏目。这档节目真正让她大放异彩。

“欢迎收看本周的《时尚资讯》,我是诗晴。”镜头前的连诗晴光彩照人,穿着当季最新款的连衣裙,“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今年夏季的流行趋势...”

她不仅介绍香港的时尚潮流,还会结合内地实际情况给出穿搭建议。

更难得的是,她对时尚有着敏锐的嗅觉和独到的见解。

“这件衬衫可以搭配高腰牛仔裤,再加一条腰带,就能拉长身材比例。”

“想要港风的感觉,可以试试印花衬衫配白色短裤,关键是配饰要到位。”

“学生党预算有限的话,Zara和h&m这些快时尚品牌都有不错的平替款。”

这些实用的建议让学生们大开眼界。更让人惊喜的是,连诗晴还会在节目中展示一些化妆技巧。

“想要自然的港风妆容,重点是眉毛要野生眉,眼妆要清淡,唇妆要饱满。”

她甚至会在节目中现场演示如何快速打造适合不同场合的妆容。

这档节目迅速蹿红,成为校园电视台收视率前三的常客。连最初对连诗晴抱有偏见的同学也不得不承认,她在这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

刘晓艺作为广播台的成员,经常需要和电视台合作。在一次次合作中,她发现了连诗晴不为人知的一面。

有一次录制结束后,就在电视台休息室,连诗晴叫住刘晓艺:“喂,你这个眼线画得不对。”她拿出自己的化妆包,“港风妆容不是这样的,我教你。”

让刘晓艺惊讶的是,连诗晴的教学非常认真细致。

“眼线要贴着睫毛根部画,不要上扬太多。”

“腮红要打在苹果肌上,往斜上方扫。”

“唇线要模糊一点,不要太刻意。”

更让刘晓艺感动的是,连诗晴经常会“顺手”送她一些化妆品小样。

“这个品牌的粉底液很适合你,我多买了一瓶。”

“这支口红颜色很配你新染的头发,拿去用吧。”

“最新款的睫毛膏,试试看。”

在这些互动中,刘晓艺学到了很多时尚知识。连诗晴不仅教她化妆技巧,还会分享穿搭心得。

“你的肩膀很好看,可以多穿露肩的衣服。”

“这件连衣裙的剪裁很显瘦,适合你。”

“试试把上衣塞进裤子里,会更利落。”

最让刘晓艺受益匪浅的是,连诗晴教会了她如何根据不同场合打造合适的妆容和造型。

“正式场合要注重底妆的精致度,眼妆可以稍微浓一些。”

“聚会时可以大胆一点,试试亮片眼影或者红唇。”

“晚会就要华丽一些,但也要符合学生的身份。”

这些知识对刘晓艺来说完全是新世界。她开始尝试不同的风格,发现自己确实变得更加自信了。

有一次,两人在咖啡厅讨论节目内容时,连诗晴突然说:“你知道吗?我妈妈是时尚杂志的编辑,我从小就在样衣间里玩大的。”

刘晓艺惊讶地看着她。这是连诗晴第一次提到自己的家庭。

“所以我可能在这方面比较敏感吧。”连诗晴耸耸肩,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腼腆。

刘晓艺忽然明白了,连诗晴那些看似高傲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对自己专业领域的自信和坚持。

她不是不会与人相处,只是习惯了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

这个发现让刘晓艺开始用新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

她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苏晴的组织能力,楚文静的写作天赋,仙亚的亲和力...

而现在,她又发现了连诗晴的时尚敏锐度。

校园里的港风越刮越猛。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港风穿搭,食堂里讨论香港娱乐圈的声音不绝于耳,广播台和电视台的相关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

在这个过程中,刘晓艺不仅学到了时尚知识,更学会了一个重要道理:不要轻易给任何人贴标签,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方面给你惊喜。

就像香港文化带来的冲击一样,开放和接纳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傍晚,刘晓艺和连诗晴一起走出电视台。夕阳下,连诗晴突然说:“下周我要做一期关于内地与香港时尚差异的特别节目,你要不要来当嘉宾?”

刘晓艺惊讶地看着她,然后笑了:“好啊,正好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分享。”

两个女孩相视而笑,在夕阳的余晖中走向食堂。

那里,关于香港娱乐圈的讨论还在继续,而她们已经准备好成为这场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香江的风还在吹,而她们正要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