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盖世悍卒 > 第329章 龙蟠虎踞锁乾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定都之争的波澜,在江辰“暂驻北京,考察南方,徐图后定”的决策下,表面上暂时平息。然而,南北两派心中那根绷紧的弦却并未放松。北京城的宫阙依旧恢弘,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或许只是暂时的栖身之所。真正的风暴,被推迟了,但并未消散。

被派往南方考察的工部勘探队伍,由精明强干、对江辰忠心耿耿的工部侍郎(原黑水军工兵营技术骨干提拔)带队,携带着最新的测绘工具和皇帝的秘密指令,悄然南下。他们的行程并非绝密,自然也引来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南方尚未臣服的势力、北京城中心怀各异的大臣,都在等待着他们的结论,试图从中窥探新帝的真实意图。

勘探队历时数月,遍历洛阳、开封、江宁(南京)等传统古都及周边要冲,详细考察了地理形势、水文条件、物产资源、交通状况以及旧有宫阙城池的保存情况。

与此同时,江辰在北京的紫宸殿内,对着巨幅的天下舆图,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几个备选地点之间滑动,脑海中却在进行着远超这个时代眼光的战略推演。

迁都南京?确实富庶,漕运便利,可迅速获得财政支持,也能强力震慑南方。但正如李铁等人所言,远离北方边患,久而久之,必导致武备松弛,重文轻武,甚至可能滋生偏安一隅的心态。且南京乃前明旧都,政治象征意味复杂,并非最佳选择。

回迁长安、洛阳?华夏正统,天下之中,名号响亮。但现实是残酷的。历经千年战乱和生态变迁,关中平原早已不复秦汉隋唐时的富庶,漕运艰难,供养一个庞大帝都的成本高昂到难以想象,重建更是遥遥无期,对于一个新生王朝而言,无疑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那么,北京呢?优势劣势都极其明显。优势在于军事压力催生的强大武备和凝聚力,以及现成的宫殿城池。劣势则在于偏居北隅,对南方控制力天然较弱,经济上严重依赖漫长的漕运线,命脉捏在别人手里。

“必须找一个平衡点……”江辰喃喃自语,“一个既能兼顾南北,控制四方,又能在未来支撑帝国长久发展的支点。”

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了地图上一个并不起眼,却地理位置极其特殊的地方——中原腹地,黄河之畔,一处名为‘中州’的平原区域(虚拟地名,约在现代郑州开封之间区域)。这里并非任何前朝古都,而是一片开发程度适中、水陆交通便利的广阔平原。

此地,北望幽燕,可控扼长城;南抚荆楚,能震慑江南;西联关中,东接海岱。正处于天下真正的“中心”位置。黄河水道经此,若能疏通治理,漕运可直达;陆路更是四通八达,堪称九州通衢。

更重要的是,这里如同一张白纸!没有前朝旧都的历史包袱,没有盘根错节的旧势力,可以由他江辰,由华朝,从头开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和需求,规划建造一座前所未有的、真正属于新时代的帝国首都!

一个大胆的、甚至有些疯狂的念头,在江辰心中逐渐清晰、坚定。

数月后,勘探队伍回京复命。他们的公开报告详细陈述了各地优劣,但暗中呈递给皇帝的密奏,则重点强调了“中州”地区的独特地理优势和发展潜力,并附上了初步的选址勘测图。

江辰看后,心中最后一块石头落地。

他没有立刻宣布,而是再次召开了核心重臣的御前会议。这一次,他不再听取争论,而是直接抛出了自己的最终决定。

当江辰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中州”那个位置时,所有大臣都愣住了,包括原本争吵最激烈的李铁和周廷璧。

“陛下……此地……前朝并未在此建都,只是一片寻常州府……”周廷璧有些迟疑,他预想了所有可能,却万万没想到皇帝会选择这样一个“无名之地”。

李铁也皱紧了眉头:“陛下,这里无险可守啊!一片大平原,如何防御?”

“无险可守?”江辰微微一笑,笑容中却带着无比的自信和霸气,“朕要建的,不是一座依赖山河之险的城池!朕要建的,是一座以帝国强盛国力、以朕麾下百战雄师为险阻的天下之中!”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灼灼:“此地,才是真正的天下腹心!于此建都,则北疆有警,大军可迅疾北上;南方有变,王师可朝发夕至!漕运若能疏通,东南财赋可直抵京师!陆路四通八达,政令畅通无阻!”

“至于防御?”江辰冷哼一声,“朕将以水泥(已开始小规模生产)筑城,城墙将比北京更高、更厚!城外挖掘深壕,设置炮台!朕的火炮,就是它最坚固的屏障!未来的都城,将不是被动防守的龟壳,而是随时可以向四方投射力量的战争堡垒和政治中枢!”

他环视目瞪口呆的众臣,声音铿锵:“于此建都,方可真正彰显华朝控驭四海、鼎定中原之志!而非困守前朝旧巢,或偏安江南一隅!朕意已决,无需再议!新都,便定于此地,命名为——中京!”

“中京”!

这个名字,简单,却霸气无比,直指其天下之中的核心地位!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皇帝这宏大的构想和决绝的态度震慑住了。他们忽然明白,这位起于行伍的皇帝,其眼光和魄力,远超他们的想象。他不仅要夺取天下,更要按照自己的意志,重新塑造这个天下的中心!

李铁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他虽然觉得离开经营已久的北方有些冒险,但皇帝那句“以百战雄师为险阻”深合他意,而且新都的军事定位也让他无法反驳。

周廷璧心中则是五味杂陈。迁都江南的梦想破灭了,但新都选址中原,似乎也确实比偏安南方更具格局,更能体现大一统的气象。而且,在一片白纸上建设新都,意味着无数的工程、无数的职位、无数的机会……

“陛下圣明!”张崮率先反应过来,躬身表态,“中京之地,确为万世之基!臣拥护陛下决断!”

“臣等拥护陛下决断!”众人纷纷躬身。皇帝的意志如此清晰坚定,无人再敢质疑。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北方将士虽有失落,但皇帝承诺将大规模营建北方要塞体系,并保证北疆军力不受影响,稍得安抚。

南方势力则心情复杂,新都既不南也不北,位于中原,似乎是一种平衡,也预示着新朝不会放松对南方的控制。

而那些心怀故国的遗老们,则对放弃所有古都、另起炉灶感到难以接受,却又无可奈何。

选定中京,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将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规划设计、征调民夫、筹集物料、疏通漕运、修建道路、营建宫城……每一项都需要耗费海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一个新生王朝而言,压力巨大。

但江辰意志已决。他深知,这座新都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座城市。它是华朝摆脱前朝阴影、开创真正属于自己时代的象征,是强化中央集权、控制全国的战略支点,更是他推行一系列新政、发展工业、迈向未来的试验场和核心基地。

一幅宏伟的蓝图,在他心中徐徐展开。他仿佛已经看到,在那片广袤的中原平原上,一座前所未有的巨城正在拔地而起,城墙高厚,街道宽阔,工坊林立,漕运繁忙,成为真正辐射四方的天下中枢。

然而,建设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巨大的财政压力、繁重的劳役可能引发的民怨、南方北方潜在的不满、乃至旧势力的暗中破坏……都如同阴影般,笼罩在这项宏伟工程之上。

“中京”还只是一个名字,一个梦想。如何将这个梦想变为现实,将是考验江辰和华朝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考。帝国的命运,与这座尚未诞生的新都,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