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盖世悍卒 > 第481章 文化交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艾尔达灵族的提议,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玉石,在联邦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在江辰缺席的情况下,最高议会经过激烈而谨慎的辩论,最终决定采取渐进策略:在接受任何实质性技术援助或军事合作前,先进行非敏感领域的文化交流。这既是建立信任的必要步骤,也是窥探这个古老文明底蕴的绝佳机会。

首次文化交流的地点,设在了昆仑山太空城专门开辟的、名为“星穹之间”的环形大厅。联邦一方,以雷娜为首,囊括了顶尖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以及负责安全评估的军官。艾尔达灵族一方,则依旧是那位名为伊莎的使者(联邦根据其声线频率和形态特征暂定的称呼),以及几位同样笼罩在柔和光晕中的随行学者。

没有繁文缛节,交流直接从双方文明的历史脉络开始。

伊莎并未使用任何仪器,她只是轻轻抬起仿佛由星光凝聚而成的手掌,一片浩瀚的全息星图便在大厅中央自然展开。那不是冰冷的坐标投影,而是一幅……流动的、充满生命力的历史画卷。

星图中,星辰的诞生与湮灭如同呼吸,星云的聚散演绎着宇宙的诗篇。伊莎的声音直接在众人脑海中响起,平和而悠远,伴随着星图的变幻,讲述着艾尔达灵族的起源——他们并非起源于某颗单一星球,而是一个在某个富集特殊灵能信号的星云中,由无数意识碎片在漫长时光里自然汇聚、最终觉醒的能量共生体。他们的历史,以万年为单位计量,见证了无数星系的变迁,数个强大文明的兴起与寂灭。

他们展示的不是战争编年史,而是艺术史,是哲学思辨的演变。

画面中,出现了用引力波编织的、横跨数个天文单位的动态雕塑;有通过调控恒星磁场谱写的、能够引发生命体深层情感共鸣的“光之交响乐”;更有他们探索生命意义、个体与集体关系、以及宇宙最终归宿的深邃哲思。他们的社会结构松散而高效,依靠高度发达的心灵感应和共同的精神追求维系,没有强制的法律,只有源于内心的“和谐共识”。

这一切,都与联邦从废土中挣扎求生、依靠钢铁与纪律重建秩序、在战火中不断扩张的历程,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

联邦的学者们被深深吸引,同时又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与……自卑。在艾尔达灵族以万年计数的文明史诗和充满灵性光辉的创造面前,人类的历史显得如此短暂,甚至有些……“野蛮”。

轮到联邦展示时,气氛则变得有些微妙而复杂。

联邦准备的,是人类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再到废土末日,直至星际殖民的影像资料。重点突出了科技的飞跃、对抗灾难的坚韧、以及重建文明的决心。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战争的画面——内部的权利争夺,对抗丧尸与变异体的绝望挣扎,乃至刚刚结束的、与虫族血战的惨烈片段。

当看到人类为了生存资源自相残杀,看到在末日中人性沦丧的黑暗面,看到星门前那堆积如山的虫族与联邦战舰残骸时,伊莎和她的随行学者们,那平和的光晕出现了细微的、如同水波荡漾般的涟漪。

他们没有表现出厌恶或指责,但一种淡淡的、仿佛源自生命本能的悲悯与不解,透过那无声的精神链接,清晰地传递了过来。

“如此……强烈的矛盾性。”伊莎的声音依旧温和,却多了一丝探究,“在极致的毁灭与创造之间挣扎,在深沉的黑暗与耀眼的光明之间徘徊。个体的情感如此炽烈,既能爆发出拯救同伴的无限勇气,也能孕育出摧毁同类的可怕恶意……这在我们看来,是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也是一种……极度不稳定的状态。”

一位灵族学者轻声补充(精神传导):“你们的文明,像是一团未被完全驯服的火焰,充满了活力与可能性,却也时刻面临着自我焚毁的危险。”

这些话,像针一样刺在了许多联邦代表的心上。尤其是雷娜,她听着对方那仿佛超然物外的评价,看着影像中将士们浴血奋战的画面,一股无名火在她胸中涌动。这些漫长的生命,这些沉浸在艺术与哲学中的存在,如何能理解在生死边缘挣扎、用鲜血和牺牲换取生存权利的残酷?

“正是这种‘不稳定’,这种在矛盾中的抉择,定义了我们人类。”一位联邦社会学家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一丝扞卫的意味,“正是在与黑暗的对抗中,我们才更珍惜光明。正是在绝望的废墟上,我们才更懂得重建的意义。我们的历史或许充满伤痕,但每一道伤痕,都是我们之所以为‘我们’的印记。”

伊莎的光晕稳定下来,她转向那位社会学家,传递出一种认可的情绪:“请勿误会,我们并非评判。宇宙的多样性正体现在此。每一种文明形态,都是宇宙意志的独特体现。你们所经历的磨难与抉择,所展现出的韧性,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这或许正是你们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在与‘吞噬者’的冲突中存活下来,甚至给予其重创的原因。”

交流在一种表面和谐、内里却暗流涌动的氛围中继续。双方又就基础科学、宇宙认知等领域交换了看法。艾尔达灵族在理论物理和高维空间概念上的见解,让联邦科学家受益匪浅;而联邦在应用科技、尤其是将有限资源发挥到极致的工程学智慧,也同样引起了灵族学者的好奇。

然而,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那层根本性的差异——一方是追求精神超脱与永恒和谐的古老能量生命,一方是在血与火中锻造、坚信行动与改变的年轻物质文明——如同无形的壁垒,横亘在双方之间。

文化交流结束了。双方礼貌地告别,约定下一次就具体的技术领域进行探讨。

雷娜站在“星穹之间”的出口,望着艾尔达灵族那艘优雅的飞行器悄无声息地融入星空,眉头紧锁。

他们带来了知识和希望,但也带来了……难以言喻的压力和对自身文明路径的质疑。

“他们很强,知识渊博,态度也算友善,”雷娜对身旁的副官低语,眼神锐利,“但我总觉得……他们看待我们,就像在看一幅充满原始张力的画,欣赏,却并不想成为画中的一部分。”

“与他们合作,我们必须时刻记住,”她深吸一口气,“我们是人类,我们的力量,源于我们的历史,哪怕是那些黑暗的部分。决不能在他们那看似完美的‘和谐’中,迷失了我们自己的路。”

文化的碰撞,刚刚开始。而由此产生的影响,或许将比任何技术转让都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