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马飞飞传奇 > 第14章 金雨三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百乐门三日宴:五百根金条砸出来的“自家局”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在这章加长加料版的抗日谍战奇幻小说中,笔者五三亚给大家掰开揉碎讲述:——上海滩“分金”大戏,马飞飞到底图个啥?

1. 开场锣鼓——门童的腿肚子都在抖

那天午后,百乐门的旋转门刚转半圈,门童小宁波的舌头就打了个死结。

三十六位灰袍居士晃悠悠进来,长衫下摆拖在地毯上像块脏抹布,腰间那串月亮银勾却“叮铃咣当”响得热闹,活脱脱自带bGm。后来小宁波跟相好的姑娘吹牛:“我算开眼了!戏班子都没这排场——走路自带锣鼓点,还不用插电!”其实,这批居士是马飞飞把那些已经死去的奇能异士,用青铜罗盘碎片功能进行复活,他们都感激马飞飞的再生再造之因。认马飞飞为主人。并在马飞飞的青铜罗盘碎片储物间中修行,他们主要任务是保护马飞飞的安全。

2. 马飞飞一亮相——月白长衫、胸口金线月亮银勾,活脱脱“财神爷下凡”

马飞飞挽着魏光荣刚露面,留声机里的《夜来香》都像是被掐住了脖子,陡然降了半个调。

他穿一身月白长衫,胸口用金线绣的月亮银勾在水晶灯下闪得人睁不开眼;魏光荣反倒素得离谱,一根素银簪子绾着头发,簪头那颗鸽卵大的珍珠走一步晃三晃,晃得在场特务心里直犯嘀咕:这姑奶奶明明抬手就能让人改生死簿,今儿是扮白莲花,还是藏着黑寡妇的招?

3. 三日宴的“排面”——只请军统,其余人靠边站

马飞飞往主位上一坐,话比金条还硬:“今儿这局,只认上海军统站的牌子。别的庙来的和尚,门口领瓜子去。”

于是乎——

? 东北来的潘大虎,连瓜子皮都没捞着;

? 戴笠、陈智、苏曼玉远在大洋彼岸数美钞,倒省了跨洋机票;

? 江湖上的大佬、大姐大们,像鬼月魄师太、鸟木和尚、龙虎山天师,还有冚家铲、柳井生、白玉兰这帮名号响当当的角色,全被拦在门外,只能隔着马路闻闻百乐门的香水味儿。

4. 分金规矩——简单粗暴,人人有份

马飞飞拍着桌子定规矩:“有官五条,没官三条,老领导二十,姑奶奶三十。”

翻译成人话就是:

? 沈梦醉(正站长)、邓超章(副站长)、彭才(中美合作所中方代表):每人二十根“大黄鱼”,用红绸扎得跟聘礼似的;

? 魏光荣(马夫人)、沈鱼(沈梦醉闺女):每人三十根,理由是“女眷得压惊”;

? 其余大小特务、端茶倒水的小角色:按级别分,最低也能揣三根跑路。

5. 第一日——老鬼母发难,马飞飞递铁轨

酒过三巡,白发苍苍的鬼母突然用指甲刮起金条,“咯吱咯吱”的声响像在锯人骨头:“小马,断龙计划那三十六守陵人,今儿怎么全从坟里爬出来了?”

马飞飞一抬下巴,俩侍者抬上一截锈得掉渣的铁轨。

“三年前,滇南怒江底,日本人运零号菌株的专列,就是这截铁轨送的终。”他用指尖敲着铁轨断口,“居士们守的不是坟,是账本——谁卖过铁轨、谁私藏过疫苗、谁黑了多少血钱,一笔一笔,全在脑子里记着呢。”

一句话落地,满厅特务脖子后面直冒凉气。

6. 第二日——洋顾问看呆,邓超章手心出汗

彭才带来的金发少校盯着满桌金条,蓝眼珠子瞪得快要滴出蓝墨水。

马飞飞却当着他的面,把五根金条塞进了邓超章手里——这位副站长昨晚刚收到戴笠“彻查马飞飞”的密电。

金条底下压着半张《中央日报》,头版印着戴笠给陈智夫妇授勋的照片,背面用红笔圈着一行小字:【军统驻日联络站,疑有日谍】。

“戴老板忙着在大洋彼岸开分号,”马飞飞的声音混在萨克斯旋律里,“哪顾得上上海这点小买卖?”

邓超章攥着金条,手心的汗差点把金子泡软——这哪是送礼,分明是递过来一把刀。

7. 第三日——杀手廖逸阳喝高了,金铃里掉出胶卷

廖逸阳喝得满脸通红,正拿金条搭城楼玩,沈鱼脚踝上的金铃突然“啪”地断了线。

一枚指甲盖大的胶卷从铃壳里滚出来,魏光荣手腕一抬,珍珠簪尖轻轻一挑,胶卷“咚”一声落进沈鱼的香槟杯里。

沈鱼的脸“唰”地白了——要是让魏光荣知道自己揣着马飞飞的种,她爹沈梦醉能当场掏枪崩人。

好在魏光荣只冲她眨眨眼,指尖点了点金条塔:“妹妹,压惊。”一句话,把翻涌的暗潮全按回了肚子里。

8. 午夜散场——马飞飞独上露台,黄浦江对岸“荣昌祥”还亮着灯

马飞飞站在露台上,黄浦江对岸“荣昌祥”布庄的灯还亮着。

吴志炎这会儿八成正掂量那根“误送”的金条,嘴上骂着“马飞飞这王八蛋”,手却把金条往棉袄夹层里塞得紧紧的——这年头,一根金条能换十箱盘尼西林,比什么口号都实在。

马飞飞摸了摸口袋,那根刻着“欠条”的金条硌得掌心生疼。

二、金雨之后——多出来的那根金条,到底去哪了?

1. 第四日清晨,石狮子嘴里被塞满金条

账房老胡头戴着老花镜数了三遍,手指抖得像筛糠:“五百零一根!”

多出来的那根,被熔成比头发丝还细的针,打进了三十六片月亮银勾里。每片晶体上,都多了个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罗盘居士”字样。

老胡头咂着嘴嘀咕:“这是给阎王爷的点名册加备注呢?”

2. 重庆罗家湾十九号,戴笠摔杯子

密报送到时,戴笠正摩挲着刚到手的美国雪茄:

? 五百金条实发四百九十九,剩一根去向成谜;

? 三十六居士宴后蒸发,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 马飞飞留话:“戴老板美国的生意,该分红了。”

戴笠手一抖,最宝贝的南宋官窑茶杯“哐当”一声碎成八瓣。

碎瓷片里夹着张纸条,上面是龙飞凤舞的钢笔字:“戴老板,下次别用官窑,摔了心疼。”落款是个歪歪扭扭的“马”字。

3. 上海滩小报头条——《金雨三日,财神爷撒钱,谁捡谁烫手》

小报末尾加了句神点评:

“听说那根失踪的金条,被做成了针,专扎心里有鬼的人。诸位爷夜里睡觉可得留神,别翻身太猛,真扎着心窝子,哭爹喊娘都没用。”

4. 尾声——那根“欠条”金条的去向

有人说,那根刻着“欠条”的金条,被马飞飞亲手塞进了黄浦江十八号桥墩的裂缝里;

也有人说,它早被熔成一枚钥匙,打开了上海地下党“荣昌祥”布庄的暗格;

更邪乎的传言是:它被魏光荣打成一枚戒指,戴在了沈鱼手上——戒指内侧,刻着一行小字:

“孩子出生那天,来取。”

真相到底如何?

马飞飞叼着牙签,站在黄浦江边嘿嘿一笑:“金条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老子不过拿它买个人情,顺带给某些人提个醒——欠我的,迟早得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