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别再靠这么近,我呼吸不过来了 > 第179章 当学术殿堂见证才华绽放,他的微笑是她最安心的底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9章 当学术殿堂见证才华绽放,他的微笑是她最安心的底气

毕业设计的终审答辩日,在忙碌与期待中如期而至。许念的《共生》系列经过瓶颈夜的突破后,已然臻于圆满,静静地陈列在美院指定的答辩展厅内,等待着最终的检阅。

江澈提前协调好了所有工作,空出了完整的一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穿着休闲服,而是换上了一身熨帖的深灰色西装,没有打领带,少了几分商场的凌厉,多了几分属于校园的清爽郑重。他牵着许念的手,一路将她送到美院楼下。

“别紧张,”他低头,理了理她学士服领口的流苏,动作细致温柔,“你站在那里,本身就是对作品最好的诠释。”

他的声音平稳,眼神笃定,传递着毋庸置疑的信心。许念看着他,心中的那点忐忑奇异地平复了下去。她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走进了即将决定她大学四年最终成果的战场。

答辩厅内气氛严肃,评委席上坐着系里最德高望重的几位教授,以及一位特邀的校外评论家。许念站在自己的作品前,最初的紧张在开始阐述自己创作理念的那一刻,便消散无踪。

她讲述了《共生》系列试图探讨的,在数据时代个体意识与宏大宇宙能量场之间的微妙连接。她没有使用晦涩的术语,而是用清晰流畅的语言,结合画面中色彩的呼吸感、笔触的节奏性以及那晚在江澈启发下领悟到的“动态平衡”,将自己的思考娓娓道来。

她的声音清越,逻辑清晰,眼神专注而明亮。当她指向画面中那些看似混沌却内含秩序的色块,解释那是模拟粒子在规则与随机边缘涌现的生命态时,几位教授眼中露出了赞许的光芒。

江澈坐在听众席最后一排的角落,目光始终追随着台上那个熠熠发光的女孩。他看着她在聚光灯下从容不迫的姿态,听着她条理分明地阐述着那些连他都觉得深邃玄妙的概念,胸腔里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骄傲、欣赏与深沉爱意的情绪填得满满当当。

他的乖乖,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他默默守护、匿名支持的青涩学子。她已然成长为一颗能够独自闪耀、光芒足以照亮一方天地的星辰。

提问环节,那位以严格着称的系主任提出了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关乎科技艺术中“技术”与“艺术性”的权重与边界。

许念微微沉吟,并没有被难住。她想起了江澈那个夜晚的粒子程序,想起了他关于“规则与随机”的论述。她抬起头,目光清亮地回答道:

“在我看来,技术如同画笔,是工具,是拓展表达维度的媒介。而艺术性的核心,在于创作者透过媒介所传递出的、对生命和存在的独特感知与思考。《共生》系列中,无论是色彩的微妙控制,还是对‘能量场’视觉化的尝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连接与共振’这个核心的情感与哲学命题。技术让不可能的表达成为可能,而艺术性,则赋予这种表达以灵魂和温度。”

她的回答,既肯定了技术的作用,又牢牢抓住了艺术的本质,不卑不亢,立场鲜明。系主任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几不可察的微笑,点了点头。

掉马了吗?

是的,在这个庄重的学术场合,许念凭借自身扎实的功底、清晰的逻辑和坚定的艺术立场,完成了属于她个人的、最闪耀的“掉马”。

掉下的,是可能因与江澈恋情而被附加的“某某女友”标签,或是容易被美貌掩盖的“花瓶”印象。

露出的,是她作为独立个体“许念”,所拥有的不容小觑的专业才华、思想深度与沉稳气度。她的光芒,源于自身,无需依附任何人。

答辩顺利结束。当许念在掌声中鞠躬致谢,抬头望向观众席时,一眼就看到了角落里的江澈。他正看着她,没有夸张的动作,只是静静地望着她,唇角扬起一个清晰而温柔的弧度,那双总是深邃的眼眸里,盛满了几乎要溢出来的骄傲与欣赏。

那眼神,比任何奖杯和赞誉都更让她心动和满足。

她走下台,他穿过稀疏的人群,自然而然地走到她面前,将一瓶拧开盖子的水递到她手里。

“很精彩。”他低声说,只有三个字,却重若千钧。

许念接过水,喝了一口,微凉的水液滋润了因长时间说话而有些干涩的喉咙,也压下了心底翻涌的激动。她看着他,眼睛弯成了月牙:“你的粒子模型,立了大功。”

江澈轻笑,伸手帮她将被学士帽压得有些乱的发丝别到耳后:“是驾驶员的水平高。”

两人相视一笑,空气中弥漫着心有灵犀的甜。

就在这时,许念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她拿出来一看,是导师发来的信息,先是祝贺她答辩表现优异,然后附带了一个链接和一句话:「念念,看看这个,有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为你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毕业礼。」

许念疑惑地点开链接,跳转到一个设计极其简洁,仿佛某种学术档案馆的网站界面。网站的名称是——“Nians Aurora: A digital chronicle”(念的极光:数字编年史)。

网站里,按照时间顺序,清晰地记录了她从大一至今,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品图片、参展记录、获奖情况,甚至还有一些她发表在专业论坛上的思考片段。数据的详尽程度令人咋舌,但排版优雅,重点突出,更像是一部精心编纂的个人艺术成长史。

而在网站的最下方,有一行小字:“data curated by J.c. Supported by Aurora Legacy.”

(数据由J.c.整理。由极光遗产支持。)

J.c. …… Jiang che.

Aurora Legacy…… 极光遗产,那个他早年设立的匿名基金。

许念猛地抬头,看向江澈,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酸软悸动。

江澈看着她震惊的眼神,摸了摸鼻子,耳根微微泛红,语气带着一丝少见的腼腆和不确定:“咳……想着,纸质简历有时候不够直观。这个……算是一个数字版的成长档案?以后申请展览、合作,也许用得上。”他顿了顿,看着她,小心地问,“喜欢吗?”

他不是简单地用物质堆砌礼物,而是用他最擅长的方式,将他对她长达数年的关注与守护,将她一点一滴的努力与成长,凝结成一份独一无二、且对她未来事业有实质帮助的“数字情书”与“职业资产”。

掉马了吗?

是的,江澈将他那场盛大而沉默的暗恋,以及他缜密深远的用心,以这样一种极具他个人风格且无比实用的方式,进行了最终的、浪漫到极致的“掉马”。

掉下的,是“极光”基金最后的匿名面纱,也是他试图隐藏的、关于那段漫长暗恋的最后一丝痕迹。

露出的,是他早已将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都纳入他人生计划最核心位置的、深沉如海的爱意与支持。

许念看着眼前这个因为她一个眼神就耳根通红、小心翼翼等待着反馈的男人,看着这个在背后为她默默搭建了如此庞大而细致支持系统的男人,眼眶瞬间就湿了。

她上前一步,也顾不得周围还有零星未散去的老师和同学,伸手紧紧抱住了他的腰,把脸埋在他带着清冽气息的西装里,声音闷闷的,带着哽咽:

“喜欢……特别喜欢。”

江澈愣了一下,随即用力回抱住她,心底最后一丝不确定烟消云散,被巨大的满足和喜悦取代。他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声音低沉而缱绻:

“喜欢就好。”

阳光透过答辩厅高大的窗户,笼罩在相拥的两人身上。她的学术征程暂告段落,他的惊喜礼物如期送达。而他们的未来,正如同这个精心构建的数字档案,还有无数空白页面,等待着他们共同去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