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114章 高朋满座,堂中半是颍川客(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4章 高朋满座,堂中半是颍川客(3)

侍女们鱼贯而入,将两色干果与两味鲜果分装入碟,布置在各个座席上。

“诸位,闲坐品茗不免无趣,请先品尝些果品。”

安世高的眼睛睁开了些,拈起一颗葡萄干,出声问道,“魏公,此物似是西域佳品?”

中原不是他的家,他的家乡很多葡萄干。

这黄中带红的葡萄干,一下勾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老爷子点点头,说道,“安先生慧眼。干果乃是西域红香妃葡萄干,另一物则是糖渍琥珀核桃仁。”

他指向两味鲜果,“此乃冰镇寒瓜与南海荔枝。”

颍川来客知道张梁有制冰之术,但老爷子只以为是用的家中冬季藏冰。

“这寒瓜果瓤如此鲜红,竟然还不见有籽。”荀爽拿起一块冰西瓜,好奇说道,“可若是无籽,又该如何种植培育?”

魏老爷子看向张梁,他见到这冰镇西瓜的鲜艳红瓤时,也是微微一惊,大汉的寒瓜,可是没有这么好的品相,不过他并没有将情绪显露出来。

张梁会意,笑道,“此乃家兄昔年以几种西域寒瓜籽,多年培育而成。结出寒瓜硕大清甜,且不需吐籽,食用更方便。”

老爷子微微点头,这三郎,真是时时刻刻都不忘了自家兄长,日后超儿与他,也能相得益彰。

钟瑜尝了一块糖渍核桃,赞道,“这核桃仁甜似蜜,又不似蜜,可也是曲阳风物?”

老爷子呵呵一笑,“正是。我曲阳已有制糖之法,只是囿于原料不足,产量极低。”

荀爽与钟瑜相视一眼,有产量就够了,低不低的那都是题外话,世家可不缺钱。

钟瑜顺势问起白糖之事,魏老爷子说日后会在各州府进行发卖经营,两人就限量销售与订单预售的商业模式进行了一番探讨。

越聊越投机,一时之间,两人四目相识,惺惺相惜,简直要引为忘年之交。

空气中甜香越发浓郁,见两边的年轻子弟有些拘谨,老爷子含笑提议,“我等在此清谈,不若让晚辈们自去结交。”

各家长者纷纷赞同。

“超儿,你与三郎带诸位青年俊杰去耳房叙话。”老爷子吩咐道,“免得在此拘束了少年意气。”

年轻子弟如蒙大赦,跟着魏超张梁转入东厢耳房。

但见此处陈设雅致,窗明几净,侍女们正在布置时令茶点。

正堂之中也开始谈天说地,从曲阳风物到颍川文教,从抗击瘟疫到防治蝗灾,从鲜卑南侵到交州叛乱,只是朝堂之事,却是无人提起。

莫谈国事,尤其是在党锢之祸横行之时。

隔壁耳房里,干果鲜果与零嘴糕点铺满桌案。

荀衍拈起糖渍核桃,说道,“在颖阴时,便知晓三郎精于庖厨,今日又见诸多新品。”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张梁咬了一口马蹄糕,笑道,“我于庖厨之中,知分寸,见生死,明阴阳。厨道也是道,刀法也是法,道法自然。”

荀衍笑道,“于鼎镬之间见大道,三郎境界非凡,高我何止一筹。”

钟繇醉心书法,在两人聊天的空当插话,“多日不见,我于楷书一道,又有心得,不知何时能与三郎切磋书法。”

明天要观摩水军操练,肯定没时间。

“不若后天,钟兄意下如何?”张梁指了指蔡珂,说道,“这位蔡公子,家学渊源,一手飞白体与八分书,尽得蔡议郎真传,钟兄明日可先与蔡兄交流。”

钟繇向蔡珂拱手致意,追问道,“明日呢,明日为何不可?”

魏超解释道,“钟兄莫急,明日曲阳首次操练水军,我等皆会前去观摩,说不得还要参与其中。”

荀彧听到水军操演,眸光微亮,“三郎,不知我等可能一同前往观礼?”

张梁是求之不得,能把人吸引过来,再留下自然是最好。

他笑着说,“自然可以,先去县衙领取通行文书与令符即可。”

他看向戏忠,今天他的情况还不错,并没有过多咳嗽,“戏兄,一会儿你与我去医馆,请几位神医给你诊脉。”

戏忠点头,他此行的一个目的就是来求医问药。

刘复自告奋勇,“去县衙办文书之事,便由我来处理吧,要去军营的,来我这里,咱们一会儿就过去。”

几名颍川年轻人围拢过来,小声与刘复商议着。

辛毗与繁钦两人走近前来,拱手问道,“张公子,不知在何处能借阅算经?”

“书社就在县牙旁,”张梁指了指刘复,说道,“可与刘公子同去,正好有一名术算能人,这些天正在曲阳,不妨与之切磋一二。”

辛毗与繁钦对视一眼,面带喜色。

涉猎农事的任峻与枣袛也凑了过来,询问高产粮种土豆红薯之事。

张梁心念微动,说道,“=粮种乃郑学门徒国渊所献,与家兄一同培植。前些时日粮食丰收,产量之高堪称祥瑞,他已携粮远赴洛阳,二位若是有心,可在曲阳稍作逗留,待他回来。”

枣袛问道,“不知亩产几何?既然国渊不在,令兄可否赐教,为我等解惑?”

张梁早已备好说辞,“家兄如今身为曲阳令,每日公务缠身,恐怕是无暇农事。”他话锋一转,说道,“若是诸位不介意国渊郑学门徒身份,倒是可以与他详谈。”

他有心提出国渊,一则是为了试探众人对郑学的态度,二则是不想让大哥与普通人过多接触。

“我正有不少疑问要请教。”枣袛欣然答应,“既如此,我便在曲阳静候佳音。”

任峻感慨道,“不曾想郑学中人,除去经学之外,在农事之上竟还有如此建树!”

“岂不闻三郎所言,”荀衍笑道,“万物皆可入道,士农工商俱是修行。只是可惜,康成公被禁锢于高密,不得一见。”

钟繇闻言面有忧色,“休若,以郑学眼下处境,我等还是避嫌为佳。”

荀衍却是毫不在意,“元常兄此言差矣,我荀氏何曾惧过党锢之事?若是国渊在此,我定要与他秉烛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