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梦瑶快刀斩乱麻的铁腕(以及皇帝毫不含糊的撑腰)下,“宫务积分”制度在后宫的推行,总算度过了最初的混乱期,开始慢慢走上轨道。
虽然仍有抱怨和抵触,但大多数人逐渐意识到,对抗这套新规并无好处,反而可能因为“不配合改革”而被扣分。于是,抱怨声渐渐变成了私下里的嘀咕,更多的人开始尝试着去理解、适应,甚至利用这套新规则。
效果也开始初步显现。
内务府的账目清晰了不少,因为每一笔非常规支出现在都需要说明缘由,并与相关人员的“绩效”挂钩;司钥司那些老太监,虽然依旧端着架子,但为了不被年轻人比下去,也开始琢磨着如何优化钥匙管理和派发流程,好歹挣点“合理化建议”的分数;就连各宫妃嫔,发现自己宫里宫女因为积分高而获得赏赐或表扬时,也觉得脸上有光,对新制度的排斥感减弱了些。
后宫这台庞大的机器,在“积分”这个新齿轮的驱动下,虽然还有些嘎吱作响,但运转效率确实在缓慢提升。空气中那股因改革而生的焦躁气息,渐渐被一种更加务实、注重效率的氛围所取代。
李梦瑶看着各司处报送上来的、数据逐渐变得规整的积分月报,终于能稍微喘口气。她将这份初步成效整理成简报,准备向皇帝汇报。
然而,还没等她将简报送出去,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惊雷般炸响在紫禁城的上空。
这日傍晚,天色阴沉,闷热无风,空气中弥漫着暴雨将至的压抑感。李梦瑶正在核对尚宫局送来的积分汇总,忽听得外面传来一阵急促杂乱的马蹄声和脚步声,由远及近,直奔乾清宫方向而去!那声音在寂静的宫廷里显得格外刺耳。
紧接着,便是隐隐约约的、带着惊慌的呼喊和急促的通传声。
“出什么事了?”李梦瑶放下笔,走到殿外廊下张望。只见乾清宫方向灯火通明,人影幢幢,与往日入夜后的宁静截然不同。
素心匆匆从外面回来,脸色有些发白,压低声音道:“娘娘,奴婢刚打听了一下,好像是……是南方来的八百里加急文书!说是……说是江淮地区暴雨连绵,黄河水位暴涨,多处堤坝告急,已经有……有决口的地方了!”
轰——!
李梦瑶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心脏猛地一沉。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八百里加急!决口!这意味着灾情已经十分严重!
她仿佛能透过这沉闷的空气,听到远方洪水的咆哮,看到无数百姓在汪洋中挣扎的景象。那股无形的压力,瞬间跨越千山万水,重重压在了她的心头。
乾清宫的灯火亮了一整夜。
第二天,消息便正式传开。朝野震动,人心惶惶。皇帝连夜召见重臣,商议应对之策。朝会上,关于赈灾、治水、调粮的争论异常激烈。
连后宫也感受到了这股紧张的气氛。各宫用度被要求进一步紧缩,以节省物资支援灾区;一些非必要的庆典和宴会也被取消;连妃嫔们议论的话题,都从往日的衣裳首饰,变成了南方的灾情。
李梦瑶的“积分”推行工作,也不得不暂时放缓了脚步。在这种举国忧患的时刻,再紧逼着宫人挣积分,显然不合时宜。
她将自己关在书房里,看着桌上那份刚刚整理好的、关于积分制度初见成效的简报,只觉得无比讽刺。后宫这点小小的“业绩”,在滔天的洪水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她想起皇帝之前那句“宫内安稳,方能为前朝分忧”。现在,前朝面临如此巨大的危机,她这个“宫内管家”,又能做些什么呢?
仅仅是节省用度吗?
她看着窗外依旧阴沉、仿佛随时会落下倾盆大雨的天空,眉头紧锁。
或许……她那些关于“管理”、“效率”、“数据”的理念,并不仅仅适用于后宫这一亩三分地?
一个模糊的、大胆的念头,开始在她脑海中悄然滋生。
只是,这个念头太过惊世骇俗,连她自己都觉得有些异想天开。
她摇了摇头,将那纷乱的思绪暂时压下。现在,还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她拿起笔,在那份简报的末尾,添上了一行小字:“值此国难,宫务一切从简,积分推行暂缓,全力配合前朝赈灾事宜。”
然后,她将简报仔细封好,吩咐素心:“送去御书房吧。告诉安公公,非常时期,一切以皇上和朝政为重。”
她知道,从现在起,她和她掌管的后宫,都将进入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战时状态”。
而南方那片肆虐的洪水,将会把多少人和事,卷入它无情的漩涡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