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妃和赵氏离开后,皇后看着刘嫔道:“如今洽逢天灾,百姓日子困苦,宫里需要人抄佛经为大夏祈福,这事本宫就交给你了,没问题吧?”

虽然是问话,但语气却透露出不容质疑。

刘嫔行礼告退的动作顿了下,知道皇后这是警告她多嘴的事,没多说什么,恭敬道:“多谢皇后娘娘的看重,嫔妾定诚心完成。”

刘嫔既没问要抄写多久,也没问要抄多少,就这么平淡的答应了。

刘嫔离开后,皇后冷哼了声:“这时候倒是会装乖巧了。”

又吩咐黄嬷嬷,让她派人盯着成王的书房,有什么消息及时来报。

走出栖凤殿的刘嫔同样吩咐人盯着书房。

……

陈意映跟着成王进了书房后,成王在宽大的紫檀木椅子上坐下,“说吧,想要什么奖励?”

此时殿门紧闭,只有管家在此,她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儿媳想要一队人马。”

这是施粥回来的路上想起来的,徐妈妈,采萍她们来的时候,为了避免累赘,也为了安全,她们除了红薯和水稻并没有带太多别的东西。

特别是她精心养育培植的那些植物,怕路上有所闪失,更是一点没带。

那些东西是她的精神寄托,是她的爱好,她不可能放弃。

还有就是藏在后山山洞里的粮食,如今天灾不断,粮食无论在哪儿都必不可少。

她虽然有有点善心,不希望百姓过的如此艰辛,但更多的是希望大夏交到魏延庭手上的时候不会千疮百孔,不会内忧外患,不会百姓过不下去起兵造反。

“你胆子倒是大!”成王意味不明的说了这么一句。

“父皇,儿媳要人马自有其用处。”她对此势在必得。

“哦?说说。”成王语气好像很感兴趣,但他眼底的墨色可不像是感兴趣的样子。

“父皇您知道的,儿媳有自己的陪嫁庄子,不大,儿媳后来又买了一点土地,能种的土地加起来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亩。”

“你想说什么?”

成王耐心很好,并没有打断陈意映的话,而是等她告一段落才问。

“父皇,七皇子在京城如意坊的铺子,里面用的红薯都是儿媳提供的,也就是说这红薯儿媳已经种了一年。”

成王原本漫不经心的面庞,逐渐郑重起来,眼睛眯了眯:“你的意思是,你还有很多红薯?”

“是,儿媳最开始种的红薯最好,亩产五千斤,后面买地比较晚,红薯苗又是从藤子上直接剪下栽种的,所以产量不高……”

不用陈意映多说什么,成王已经大体猜到她收获了多少红薯,他的手不知不觉发抖。

“那这些红薯?”成王问的声音都放轻了很多,生怕说重了,惊着了什么。

“都在儿媳的庄子里,这也就是儿媳想要一队人马的原因,边关难民实在艰难,儿媳于心不忍,就想着把那些红薯都运过来,这样不但难民有了裹腹之物,父皇也不必再为粮草发愁。”

成王站起身在原地转圈,几十万斤啊,这要是都弄来,他大夏的将士何愁没有粮草,百姓何愁没有过冬的粮食。

“这样,朕把管家给你,再给你一万兵马,你们务必把红薯完好无损的带来。”

“父皇不可。”陈意映阻止,“父皇,想把红薯都运送过来,难度太大,动静也太大,不可。”

大夏本就和大乾有一战,还是因为大乾内乱才延缓了下来,要是大张旗鼓去运红薯,不但任务艰难,还有挑衅大乾的意思,要是引得两国提前战斗就不好了。

成王犹豫,这么多红薯,他实在舍不得。

他实在受够被粮草掣肘,要不是粮草不够,他早就挥军北上了。

“父皇,现在天寒地冻实在不是和大乾正面硬抗的时候。”

成王何尝不知道这些,只是诱惑太大了……

“那依你说该怎么办?”

“父皇,想必您已经有想法了。”

“那这样,朕把一万兵马交给你,你和管家商量着转明为暗,务必把红薯尽可能的多带回来。”

管家,皇上的绝对心腹,但这不是她想要的,她想要的是自己的力量。

“父皇,运送红薯这事,儿媳想独自完成。”

把管家派给她,到时候两人发生分歧,到底听谁的?还有这支队伍,她是想自己留下的,管家管着,还有她什么事。

“你想干什么?”

“儿媳总有些私事要处理,没有人手儿媳总觉得束手束脚。”

成王眼神微眯:“运送红薯的事如若全权交由你,要是没运回来怎么办?”

陈意映没有正面回答成王的问题,而是直接道:“父皇,我除了种植红薯,还种植了水稻。”

“亩产达到了七百斤。”

成王呼吸一窒,胸口急速跳动了起来,这一下午他记不清自己有过几次这样的感受了。

“父皇,即使红薯没运回来,儿媳还有水稻,虽然不多,也够难民支撑到开春。”

谁会用白花花的大米施粥,还是在边关这地方。

边关这里气候干燥,黄土漫天,能种水稻的地方少,所以大米格外的贵。

不说在边关这里,就是在京城大米也不是平民百姓吃的起的。

成王平息了好一会儿,才问:“好,朕给你五千兵马,但你也要保证,尽量把红薯多运回来,水稻也要献出来。还有这些兵,你得自己养。”

“父皇放心,明年儿媳一定育好苗,等着您安排。至于养兵,儿媳既然要了,自然会养的起。”

五千兵马而已,她还是养的起的。

还有本来她准备的粉条作坊也该开起来了,有了她的红薯苗相信明年边关这里一定能收获更多红薯,到时候她收来,制成粉条,又好卖又方便运输,还能吸引外地商人,提高边关经济。

还有边关这地方干燥,日照时间长,种的水果一定很甜,到时候她嫁接好的果苗,还有改良过的草莓,西瓜,香瓜,黄瓜……

这么一想,竟是迫切希望明年快点到来。

只是她自己还没有庄子……

就在陈意映琢磨着庄子的时候,殊不知她很快就不需要发愁了,很快就会有人给她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