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91章 常福公路通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黄不凡还是不敢草率,拉着黄玉明上到山顶,然后又一路下来。

一边运起透视眼查看石山情况,每隔那么一段距离,就让黄玉明刨开土敲一块石头带上。

整座山查下来,竹篓里有了七八块石头样。可这还不算完,对面的页岩山也同样要取样。

一通忙活下来,两兄弟搞到四五点才出山回家。

黄不凡拿着那三四个不大不小的冬笋回了自己家,留给黄玉明满满一竹篓石头。

还不忘交代他:“按照石头上的记号分好,明天带去地区,只能请毛书记帮忙。”

回到家,蒋小珍看着她手里那四个笋子,噗嗤一声就笑了:“你们两兄弟真是挖笋子的高手,够我吃一段时间了……”

黄不凡不好意思地说道:“你可别小看这四个笋子,你老公我可是爬完了两座山呢。别说了,腿都要断了……”

惹得蒋小珍既好气更好笑,不过心里倒是对丈夫更多了些感激,赶紧给他找衣服洗澡。

第二天回到卫生院上班,一整天里,黄不凡基本都是坐在那里没动。没办法,两条腿实在太酸痛了。

没料到快下班准备回家的时候,邮政所得邮递员老李竟然送来一封信。

黄不凡很纳闷,难道是美娟给自己写的?除了她,自己几乎没有会写信的朋友啊。

接过来一看,地址写的是西山峰农场,马上就想到那几个知青,估计是孙建国那小子写的。

果然,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真的是孙建国写过来的信。

信里再次感谢了黄不凡的救“肚”之恩,更多还是感激送的那两百斤大米,暂缓了知青们的燃眉之急。

于是因祸得福,自己在知青群体里有了不小的影响力。这也是自己从北湖老家来南湘后,最受身边的人重视的时候。

孙建国还在信中说,现在西山峰农场的生产劳动几乎停滞。领导们为了不饿死人,对知青的管理也放松了许多。

孙建国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都在透露一丝信息,有没有机会让他们找口饭吃。

黄不凡也很无奈,自己这里是卫生院,还真用不上孙建国他们。如果是学校什么的,或许可以让他们代个课,只要管饭就行。

脑子里在为孙建国他们能做什么考虑时,突然想起,如果黄家湾山的水泥厂能够开起来,不正是需要大量的人么?

尤其是孙建国他们这样有文化的人,十有八九还能当个管理人员呢。

想到这里,马上就提笔写回信了,信里虽然说暂时没有合适的地方,但可以稍等一下,顶多年前就会有准信。

还不忘问了他们有什么拿手的本事,那样就能提前有个底。

把信写完了塞到邮政所得邮筒里,回到黄家湾时,蒋小珍已经做好饭在等他们爷仨了。

又去老宅陪老母亲聊了一阵,自从蒋小珍住回了黄家湾,和母亲说说话,就成了黄不凡每天晚上的必修课。

玉蓉出嫁了,老宅只有老奶奶一个人,显得有点冷清。虽然黄不凡和黄玉明两兄弟的房子都不远,但六十多岁的老母亲一个人住,多少还是有点不放心。

于是试探了一下母亲的口气:“妈,你现在这样一个人住着也不是个事,要不就搬到我家去吧?”

老奶奶却不愿意:“你堂客(老婆)大着肚子,我这个婆婆不说去照顾她,难不成还让她照顾我?”

老奶奶现在的身子骨还算硬朗,也不急在这一天两天,黄不凡也没有勉强。

农历十二月初一,是常福公路拓宽硬化通车的好日子,黄不凡天刚亮就开车带着黄玉明出发,赶到地委时九点都没到。

来地委很多次了,门卫大爷也认识黄不凡,没有阻拦直接放行,黄玉明背着一个竹篓也没有拦。

来到毛书记的办公室,轻轻敲了三下,听到里面“请进”的声音,才推门进屋。

毛书记竟然没有看文件,坐在办公桌前,似乎正在想什么事。

看到进来的是黄不凡两人,毛书记笑了笑说:“小黄,怎么这么早就到了?难道昨天晚上来的?”

黄不凡赶紧说明,自己是早上出发的,现在路况好了很多倍,不用赶时间也就两个小时能到了。

毛书记哈哈大笑:“你这算不算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这样好让别人记得,你是这条路的重要功臣呢。”

黄不凡赶紧谦虚:“书记,在您面前可不敢这么想,没有您的支持这路也修不成啊?”

寒暄了几句,黄不凡顺势把黄玉明介绍给了毛书记:“书记,这是我弟弟,黄家湾大队的支书,他今天来还有个事想麻烦您。”

听说是退伍军人回老家当了支书,毛书记很和蔼:“你说说看,有什么需要我帮你的?”

黄玉明赶紧把竹篓上的纸皮掀开,介绍了黄家湾大队的情况。

他这几天来,早就组织好了语言打了腹稿,现在说起来流利得很,不但有大概的数据,还把黄家湾大队的优势体现出来了。

“你是想开水泥厂”?毛书记马上明白了黄玉明的来意。

黄玉明点点头,眼里充满了希望地看着毛书记。

毛书记点点头:“小黄,你热心发展大队的集体企业,值得表扬。但开水泥厂可不是儿戏,就是我们地区水泥厂,现在生产的水泥也不是很好呢。”

黄不凡插了一句话,指着竹篓里的石头说:“书记,这个当然不能草率,我们已经把两座山头的石头取了样带过来了。

能不能请地区水泥厂给化验一下,看是否符合生产水泥的质量要求?”

毛书记点头:“不错,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清楚了,如果原料过得硬,生产好水泥的可能性更大。”

于是拿起桌上的电话,接通了地区水泥厂的电话:“老姚,你让厂里派人来我办公室一趟,拿一些石样回去马上化验,看看合不合适用来当水泥原料。”

一个小时后,水泥厂的姚厂长亲自过来了,把那一篓子石头拿走,保证下午就有结果。

毛书记要带着黄不凡两人去参加通车仪式,黄不凡很知道分寸,赶紧说自己还有点事,请书记先走。

故意在外面逗留了一阵,直到十点半才来到常福公路的起点。只见舞龙舞狮队敲锣打鼓,气氛非常激昂。

仪式也挺简单,毛书记做了简短讲话,然后十几辆车排成两排,汽笛齐鸣一起出发,通车仪式圆满结束。

吃过午饭,又磨到三点左右,黄不凡一个人去了毛书记的办公室,毛书记又坐在那里出神。

见到黄不凡只有一个人,毛书记还问了一句:“黄支书呢,怎么没来?”

看了看时间,毛书记说:“你是来问结果的吧,水泥厂还没来电话,可能还要等一下。”